- 社会医学案例与实训教程
- 黄仙红
- 1025字
- 2020-06-24 18:02:17
二、医学与卫生事业发展的社会属性
(一)医学的社会属性
1.医学的目的与医学模式具有一致性
医学的目的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而变化。自然医学模式决定了“减轻痛苦和挽救生命”为古代医学的目的。近代生物医学模式则将“治病救人、延长寿命、解除疼痛”作为医学的主要目的。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则要求医学“预防疾病和损伤,促进和维护健康;解除由病魔引起的疼痛;尽力照料和治愈有病的人,以及照料不能治愈的人;避免早死,追求安详死亡”。因此,现代医学不仅要“治病救人”,而且必须遵循社会原则:尊重、伦理、经济、公平、人道。
2.现代医学目的的社会性
现代医学的目的代表着医学的核心价值,正确理解其原则,将有助于医学面临不合时宜或异己的社会压力时做出正确的选择。现代医学的目的体现了高尚、节约和谨慎、供得起和经济上可持续、公平和公正、尊重人的选择和尊严等原则。上述原则无不要求现代医学“以人为本”,以社会的发展、人群的健康为目的,全面考虑人的整体性,关注患者的主观感受,尊重患者的意愿与选择。
(二)卫生事业的社会性
1.卫生事业的公益性
卫生事业的社会属性是“公益事业”。这就决定了医疗机构的非营利性,它要求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始终坚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原则,坚持社会利益最大化。卫生事业公益性体现在:进行卫生事业不收取投资回报,卫生事业机构具有公共义务,政府对卫生工作实行政策干预与法规管理,卫生事业整体公益性与局部福利性的兼容性。我国新医改中实施的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9类21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均等化,就是卫生事业公益性与福利性的充分体现。
2.卫生事业的生产性
卫生事业的生产性包括物资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一方面,通过产生一定数量与质量的卫生服务,增强劳动力促进物质资料的生产;另一方面,通过调节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促进劳动力自身的生产。卫生事业的这种生产性对政府和社会的卫生投资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卫生工作的社会性
传统卫生观下,卫生工作主要采用生物医学方法防治疾病,而现代卫生观则为“大卫生观”。“大卫生观”指的是现代卫生事业管理本质上是一种“人人需要、共同受益”的社会公益事业,提高人群健康水平需要全社会的行动与参与。“大卫生观”重点强调社会参与,卫生、教育、保障等部门以及社会组织密切合作,使卫生工作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卫生工作的社会性,要求社会医学研究扩大主体研究范围,从传统的卫生部门扩大到社会各个部门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