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知识点

一、健康与疾病的社会性

(一)生理、心理、社会积极健康的观点

(1)在整体医学观中,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2)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

(3)积极的健康观已不满足于疾病的防治,而是要求积极提高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要求建立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心理氛围,保持心理平衡,活得更有意义和更有价值。

(二)健康的社会性

1.健康是社会发展的资源

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三要素,其中物质因素是生产力中的基础因素,而人的因素则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健康是社会发展的标志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这里的需求既包括人们对各种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又包括满足人们对劳动环境、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人类对健康的需求。满足人类对健康的需求,才能充分保证人类健康权利,而健康权利则是人类基本的人权之一。

3.健康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

社会医学理论体系强调健康和社会的关系,其核心思想是,健康是所有社会经济活动的终极目标。因此,社会医学理论坚持以社会发展和进步来推动健康,反对牺牲健康及相应的生存环境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上,牺牲健康及生存环境不可能实现社会发展。

(三)疾病的社会性

疾病本身是生物学现象,但又与人的社会地位、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等密切相关。

1.疾病病因的社会性

生物、心理和社会医学模式指出,疾病的发生不仅和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相关,和社会因素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其中,行为与生活方式在疾病的发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慢性病诸如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其主要原因就是不良的行为与生活方式。

2.疾病结果的社会性

疾病将产生严重的社会影响是社会医学理论的基本观点。疾病对社会的影响包括:第一,疾病阻碍了社会发展。一方面降低劳动生产能力,减少了物质的生产;另一方面,疾病造成的早死也减少了劳动工作时间。第二,控制疾病需要消耗大量的卫生和经济资源,给家庭、社会和国家带来巨大的负担。第三,疾病将影响社会的稳定,从而对社会发展产生不利的作用。

3.疾病防治策略的社会性

疾病防治工作中,医疗卫生机构与医务人员的核心作用固然重要,但忽视社会各部门以及人民群众的作用,卫生工作将难以取得理想效果。疾病防治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必须树立“大健康观”,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使卫生工作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