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学院制改革本文是2000年3月17日聂秋华在校、院、系管理体制改革动员大会上的讲话(节选)

——就我校而言,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要实现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变,实现超常规发展,必须充分调动校、院两个积极性,形成高效、富有活力的内部管理体制。

学校前一段时间进行了后勤社会化改革和机关机构改革,下一步将要进行的是校、院、系管理体制改革,我们也通常称为学院制改革。

首先我讲一讲进行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院制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目前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国内各地方综合性大学有半数以上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学院制改革,上海大学、苏州大学、青岛大学等同类高校都在积极推行学院制改革,省内高校浙工大、浙师大也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学院制改革。宁波大学最近已经被列为浙江省的三所重点大学之一,但实事求是地说,我们离高水平的省重点大学的要求仍然有较大的差距。如果按原来的体制运行,我们很难赶上其他同类高校,如果我们不加快进行改革,也会落后于其他高校。就我校而言,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要实现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变,实现超常规发展,必须充分调动校、院两个积极性,形成高效、富有活力的内部管理体制。学院制改革也有利于学科建设,实现学校转型;同时有利于推进学校其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学校对学院制改革十分重视,在完成后勤社会化改革和机关竞聘上岗改革后,马上着手进行学院制管理体制改革,并充分考虑到其重要性和困难性。学院组建方案的进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学校从去年九月份就开始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并组织硕士点申报的准备工作,还专门赴其他兄弟院校进行调研,学习其他高校的改革经验。第二阶段是酝酿阶段,本学期开始前,学校领导和部分机关干部召开了一次务虚会,会上确立了学院组建的四条原则:一是学科加强的原则,有利于扶强扶优、发展优势学科和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的学科;二是资源优化原则;三是规模效益原则;四是各方兼顾原则,即兼顾长线专业与短线专业、兼顾教学与科研、兼顾基础与应用。第三阶段是反复征求意见阶段,校领导分头到文科、理科、工科等院系去调研,综合了解各有关院系的意见和建议,然后制定出学院设置方案的征求意见稿,分别在党总支书记、校学术委员会、民主党派和教代会主席团及各院系党政主要负责人会议上征求意见并不断完善。然后向严陆光校长汇报,听取意见后才最终制定了这份宁波大学学院设置方案,方案在遵循四条原则的基础上,又考虑了可操作性,有利于学校其他改革顺利推进。在此期间,参加了中科院与宁波市合作的会谈,中科院愿意帮助宁大进行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并主动提出选派四位院士兼任宁波大学有关学院院长,这样有利于扩大学校影响,有利于学院发展。

根据宁波大学学院设置方案,全校共组建18个二级学院(包括学科性学院和管理性学院),按照学科顺序排列分别为:商学院、法学院、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文学院、外语学院、传播与艺术学院、理学院、工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海运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医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科学技术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学院下设系、部、所和中心实验室等教学与科研机构。

学校为配合学院制改革还相应出台了《宁波大学学院管理若干意见》,实施意见体现了学院制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些思想和导向:第一,体现强化校、院两级管理的思想。学院是一级行政实体,而学院下设的系不是实体。要实现管理重心下移,通过权力下放,特别是教学、科研、人事方面的权力,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学院要主动对人、财、物实行统筹,有一定的办学自主权;对属于学院的资源进行合理调配,提高利用率;通过扩大规模,实现规模效益。第二,体现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思想。具体的教学工作由系来实施,学院要加强管理,拓宽专业培养口径,让学生有一定的专业和课程选择自主权。第三,体现加强学科建设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给学科带头人一定的权力,如科研经费支配权、实验室管理权、人员调配权等,今后要规范学院下设的研究所,使研究所成为学科梯队的组织形式,有些学科实力还不够强,可以先成立研究室,较小的可以成立项目组。第四,体现强化岗位、淡化身份的思想。学校紧接着要进行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今后改革的方向是“设岗聘任、因岗取酬”。第五,体现加强财务管理思想。今后学校财务制度改革的主要想法是实行一级核算、二级管理,学校通过设立结算中心代理各学院的财务管理,学校将部分经费管理权下放到学院,公用部分经费划入学院管理,学院有相对的财务管理权限,学校一般不加以干涉,但学院经费流转必须通过学校的结算中心。第六,体现学校资源有偿使用的思想。原来大家对这方面的想法没有,或者说较弱,主要表现在:一是创收活动,利用学校的资源为本院系服务;二是利用学校的教学、科研资源或无形的资产,但没有给学校上缴收益。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以后,学校给各学院注入岗位津贴,但要转变原来的无偿使用学校资源的观念,今后要实行交费制度,解决资源分配中的矛盾,提高资源使用率。

同时,相应出台的还有《宁波大学教学科研关键岗位设置及聘任办法》,这次将学院领导岗位和教学科研关键岗位同时推出,进行合理的分流。根据学校现状和学科建设的规划,设置三级关键岗位和资深岗位(超过60岁以上的教授),这些都是由学校直接设置并聘任的教授岗位。每一级岗位都有一定的资格和考核要求,我们鼓励副教授们也去积极争取关键岗位。目的是通过改革,体现学校的价值导向,使学科带头人和教授得到充分的尊重,鼓励年青教师朝此方向努力;明确人才政策,不仅留住人才、积聚人才、培养人才,还破格提拔优秀人才,形成合理的学科梯队,而不能按资排辈;引入竞争机制,进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选聘、滚动发展,以后关键岗位每三年评一次,每年进行年度考核。学校将教学、科研任务分配到岗位任务中去,学院也要将本学院承担的工作任务进行再分解。聘任办法反映了学校希望尽快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的思想。同时,聘任办法也隐含了即将进行的分配制度改革,使收入分配档次拉开,提高优秀人才的收入,形成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