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一流大学拔尖人才培养现状与制约因素研究

一流大学如何培养拔尖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自1949年以来一直关注的重要问题。1978年,在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的建议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建“少年班”,开始探索以“早慧”学生为对象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随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也曾一度招收少年班。截至目前,仍保留少年班培养模式的只有东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2009年,教育部为回应“钱学森之问”出台“珠峰计划”,即“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选择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浙江大学等20所大学的数、理、化、信、生5个学科率先进行试点,力求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有所突破高晓明.拔尖创新人才概念考.中国高教研究,2011(10):65-67.。经过9年时间,已培养四届毕业生共3500余名,其中65%的学生进入了排名前100名的国际知名大学深造,10%的学生进入到排名前10名的世界顶尖级的大学深造张大良.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中国大学教学,2017(6):4-6.。尽管“珠峰计划”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但是我国自身在一流大学建设及拔尖人才培养方面仍有许多需要总结的经验和教训,更有许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工作。尤其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双一流”建设的新阶段,明确一流大学拔尖人才的培养现状和制约因素,对于有效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切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