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你的人生目标实现了吗?

一有机会,笔者常常会问私营企业主一个问题:“当初你为什么会愿意冒风险下海创业?”笔者得到的回答大多是:“我要改善家庭的财务和生活水平!等到年老时可以过着无忧无虑的退休生活,并把企业移传给后代。”

但是,这真的能如愿以偿吗?据笔者从商多年的观察,能实现这愿望的人是少之又少!因为在高竞争性、高生产成本、融资难、用工缺、用电紧等众多因素影响下,很多初创企业活不到三年就灭亡了。据统计,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2.9年。

近年来,广东、浙江、江苏、福建、山东等地,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出现大批私营企业倒闭潮。2015年10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内GDP同比增长6.9%,6年多以来季度值首次跌破7%,足以证明经济下滑的事实。

2015年,对于很多行业和知名的外资企业来说,它们已经感觉到了冬天的寒意。如钢铁、煤炭、零售(服装、家电)等行业的业绩大幅下滑,美团与大众点评、携程与去哪儿网的合并等,进而导致众多的企业停止招聘。

有许多私营企业的老板从创业开始,就想要做到成熟期,有着成为一家强大企业的憧憬。但是,他们多数提早开始往前冲刺,忽略了在做大做强之前,先需要把基本的管理和经营技能加以磨炼和掌握。所需要的资金缺口,因为不容易从银行取得,因此就通过各种高利率的借贷来发展。后因无法偿还而破产,使自己和家庭产生财务困境,甚至拖垮更多的上下游企业,如2014年的“康俊”、2015年的“一丁集团”等。

笔者也看到一篇报道:私企作为中国人“要钱不要命”的集中体现,将开始理解到什么是真实的“经济”。“真实”的意思是:企业倒闭已经不仅仅是赚钱或者亏钱的问题,而且意味着自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很多私企老板则连原始积累都要搭进去。

每一家私营企业的背后就是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所以,一家私营企业的灭亡,除了“金钱和财产”的损失外,更重要的是对“社会”整体而言产生巨大的损失。有形的损失如:供应商失去业务和货款、金融机构失去优质的客户、员工失去有前瞻性的工作。无形的损失有:整个家族的文化和价值观如诚信、质量、长远的愿景等对利害关系人与社会产生恐惧。对有些企业主而言,意味着他已失去了存在价值的心理反应。

(一)家庭富有吗?

当然,也有一些企业主通过各种努力与奋斗而把所经营的企业带入成长的轨道,进而成为一家成熟和“富有”的企业。但是,是否也同时成为“富有”的家庭呢?可惜往往不是!大多数的企业主都没有准备好如何应对这一挑战——过富裕的生活。来之不易的财富令人头昏目眩,在市面大力推广“做大做强”的呼声下,很多企业主都会身不由己地把所赚到的“钱”,甚至把个人和家庭的资产变卖或融资,继续投资于各种设备、厂房、原料等,期望使企业变得更为“富有”。但结果往往是:自己和家庭却变得越来越穷,与创业时的初衷(想使自己和家庭富有)背道而行。

更令人震惊的是,根据美国有关私营企业主的调查,高达93%的企业主在迈向退休前还没有实现收入“多元化”——多重收入结构,而所经营的企业是其收入的基本来源及家庭的保障。多元化的收入结构就是当你不再工作时,还能从其他早期的投资中获得源源不断的收入,如股利、利息收入、房租收入、退休金、版税等。

所以对私营企业主来说,最后的考验是收场或兑现,而不是开场。大家看媒体上的相关新闻,企业要么就是卖了,要么就是转型,要么就是被收购,总之都和退场有关。

(二)企业主的盲点

多数企业主都有一个“盲点”,即没有办法找到“适合的时间”坐下来了解和制定自己未来的人生需求和计划。同时,也因为自己的日常生活里没有办法和机会看到其他人所制定出来的计划以做比较。结果是:所订出来的计划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其主要原因是:白天为赚取利润而忙,而到了晚间又得为应酬、休息、家庭而忙。最主要的是,在做规划时,很多人不愿意也没有足够的意志面对“思考和研究”的工作,结果是把计划拖延到永远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