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山西平遥将被定为历史文化名城,我特意去采访。
平遥,北魏时即设县治,名曰平陶,后避魏太武帝拓跋焘讳,改为平遥,至今已一千四百多年。其为文化古城,理由有三:一是至今还有一座保存完好的古代城墙;二是城内还有许多古香古色的店铺和一些古老的手工业工艺;三是近郊有一座艺术价值极高的古寺。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今天,还有这么一个古代细胞,确属不易。
先说那城,铁钉大门,锯形女墙,长长的护城河,一如我们从古画上看到的那样。县志载,周宣王时,大将尹吉甫北伐猃狁,在这里驻兵,首筑长城。待做了县治后,历代又不断增修,现存城池是明洪武三年扩建后留下的,城墙高三丈二,宽一丈五,周长约十二里,还基本完好。这是全国两千多个县中罕见的一例。城墙上共修有七十二个戍楼。我从那喧嚣的大都市走来,弃车登城,一下子就像回到了古代社会。戍楼上仿佛军旗猎猎,刁斗声声。极目城郊,平畴绿野,阡陌相连。俯视城内,高脊瓦房鳞次栉比,店铺纵横,摊贩沿街,似闻叫卖之声。闭锁性是封建社会的特点,你沿城墙而行,就会发现这城严实得像一个铁桶。过去一般县城只有四门,而这平遥城却有六门。这是因为,当年这里商业已很发达,南来北往的商人,进城出城的农民,终日络绎不绝,因此东西城墙又各增一门。当地人说这城是一只乌龟。你看,南门是头,北门是尾,东西四门是四条腿。说也巧,南门外又恰有一条叫柳根河的擦城而过。从上往下看,这整座城确实像一个正在吸水的乌龟。奇怪的是,每座城门瓮城的内外门本应该是垂直一线的,而唯东北一门却偏偏斜了。门外有条路,蜿蜒如蛇状。当地人说,路去十五里,近处有一寺,寺内有一塔,名麓台塔,那实则是一根木桩,龟的一条腿是系在这桩上的,所以这城门是斜的,不然这龟早跑到河里去了。我们听着都笑了,倒也有点道理。
下得城墙,细游市井,更见古味。街极窄,仅容一马车,两旁一律为店铺。我随便走进一家布店,这里没有现代商店的玻璃柜台,全是红木柜面,已磨得油光。缘墙小格货架,室内光线有些错暗,却浮着一种异样的味道,正是“古香”。店铺外的每根椽头上,原本是一律雕有龙头的,“文化大革命”中大都作为“四旧”破除了,幸有少数还在,看那雕工是极精细的。县委的同志说,不久将全部修复。街上许多行业的店铺都以“古陶”命名,更见古色。这些房子中还有一种可看的,就是“票号”旧址。票号便是今日的银行。据说中国最早的票号是发源于平遥和邻近的太古县,平遥人过去在外经商的极多,赚了钱,要往家里送,很不安全,还要雇保镖,于是便生出这票号,专管兑取银钱。我看了一处叫“日升昌”的票号旧址,五进深院层层有门,俨然金库重地。如今是县里一处机关在此办公,不久将腾出来,好专供人考察游览。
平遥还有两样够得上古的名产:一是牛肉。我在孩童时便知这是极稀有的珍肴,曾偶得试尝,几十年来常常回味。据说其牛在杀前先灌饱花椒水,牛肉先用当地产的一种硝盐生腌七天,然后再煮,并不加任何佐料。多少年来,人们用现代的手段分析,易地易法试制,终不得其味,因此至今还是一绝。
另一种是漆器,其历史可追溯到唐代,现在还可找到明代的原作。它一律选上好的椴木制成,猪血砖灰抹缝,再涂以中国老漆,共四遍。每遍涂后都要用细砂纸蘸水,细细打磨,最后一遍,则要用手掌蘸麻油用力推磨,所以叫“平遥推光漆”,制成后平光如镜。更绝的是,这种家具不避水火,一壶开水浇上去不起皮,火红的烟头放上去不留痕。据说,某次国外捞得一古代沉船,船上其他物件早已被海水浸泡得面目全非,唯有一个小炕桌,拭去泥沙,光彩照人。翻过桌底,却有“平遥”二字。漆器设计师薛生金同志十六岁拜师学艺,现在已是这种绝技的专家,他领我看了漆器厂的产品陈列室。这里有桌、柜、几、凳、屏,凡生活中各式家具应有尽有。妙的是,这些家具虽千姿百态,却总不脱一种统一的韵味——“古色”。比如这电视柜,本是现代有了电视机之后才为它设计的,但它色调深沉,腿脚处又微现出弧度,再饰以云纹,谁说不古?更奇的是描金彩绘,有花、草、鸟、兽和全套古典小说人物。这画是一种特别的入漆颜料,既有油画的明暗调子,又有国画的精确线条,别是一种艺术,平遥推光漆已名扬海外,出口是不需检验的。
出城去,近郊还有宋、元、明、清古迹共七十六处,而以佛寺最多。我国历史上崇尚佛教的北魏政权曾在山西建都,留下了以云冈石窟为首的一大批佛教艺术。在平遥郊外也有一座名寺叫“双林”,建于北魏,重修于明,取释迦牟尼圆寂之地各有双木之意。寺内建筑倒也平平,却保存了大量极有艺术价值的悬塑、彩塑。整套的佛祖故事都是用泥塑出来,探出墙壁,悬在空中。所以有人说,连环画应是我国首创。被专家们评为艺术价值最高的是十八尊泥塑罗汉,这些佛国里的神,竟与地上的人是相通的。有一尊名哑罗汉,有口不能言,目眦裂,脸通红,一副急迫之状。其余的笑罗汉,面如春风;醉罗汉,两眼惺忪;病罗汉,形容枯槁。人创造了神,看来神还是脱不了人。宗教是内容,艺术是手段,那内容现在对多数人来讲,已晦涩难懂,而这手段自身倒让人探究无穷。这里中外游人日益增多,内有不少是专为艺术而来的。
晚上宿在县委招待所里,这招待所竟也是一件古董。当年大概是一家有钱人的深宅。正房一溜五孔大窑洞,窑上有楼。两侧厢也是五窑五房,成三合大院。东西北角有雕栏玉阶曲折上下。上面大约原是小姐的闰房。据说这样的古宅在城中还所存甚多。晚饭后,我在院中散步,两旁中国式的高屋脊在苍茫暮色中庞然耸立,使我觉得正处在一座幽谷之中。这时明月东升,又将这一片古色罩上了一层朦胧。四周极静,远近隐隐传来三两声火车的笛鸣,叫人知道这不是魏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