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安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 张社争
- 4987字
- 2021-03-28 02:05:25
三 进行解放战争,军队、政党政权建设并举
(一)争取和平建国
1945年,日本投降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迫切希望和平、民主、团结,根据国际形势和人民的愿望与要求,制定、提出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政策与口号。当时,蒋介石虽然急于想抢夺人民抗战的胜利果实,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但迫于国际、国内和平要求的压力,也不敢贸然发动内战,于是以假和平谈判的幌子,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实际积极准备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在谈判中,国民党既没有谈判的准备,也没有谈判的诚意,在共产党的强烈要求和国统区人民的强大压力下,国民党不得不接受停止内战、和平建国的主张,最终签订了《双十协定》。不久,蒋介石就撕毁了这个协定,准备发动内战。
(二)积极准备,以革命人民武装战胜反动派军队
1946年3月15日,关于目前时局的对策,中共中央专门发出指示,为了应对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挑衅,要审慎应对东北问题,华北、华中各地也应立即提高警惕,密切关注敌方动态,在军事上做好必要的准备,加强整训,加强侦查,严防反动派的突然袭击。如果反动派发动突然袭击,就要能够在运动中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消灭他们。5月1日,中共中央又发出指示,要求练兵,在军事上练三大技术:射击、刺杀和投弹。随后,1946年5月29日,军委发出《军委关于充分准备对付国民党大举进攻的指示》; 6月10日、13日中央发出《中共中央关于力争和平同时准备大打给郑位三的指示》《中共中央关于力争和平准备长期战争给饶漱石等的指示》; 8月22日,中央发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地方武装准备应付进攻给程子华等的指示》等,要求各地做好练兵、准备工作,有效应对国民党挑起的全面国内战争。
1946年6月26日,不顾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国民党从围攻鄂豫边的宣化店为中心的中原解放区开始,相继在晋南、鲁西南、苏皖边、冀东、绥东、辽南等地,向解放区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全面内战爆发。国民党有美国的支持,中国共产党则没有得到任何公开的支持。
1946年7—10月,是全面内战爆发的最初四个月,在这期间,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正规军32个旅,连同非正规军共计约30万人。人民解放军损失约12万人,但由于补充俘虏、组织伤愈归队,再加上动员解放区翻身农民参军,兵力已上升到137万人。国民党军队占领解放区县以上城市153座。解放军则收复和攻占了48座县城,得失相较,解放区损失105座城市。国民党军队得地失人,解放军则失地得人,战争的形势正向着有利于人民解放军的方向发展。贯彻中央“打倒蒋介石”的战略思想,打破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在中共中央确定以“打倒蒋介石”最终解决国内问题之后,全国各战场的人民解放军,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继续依托解放区,实行内线作战,逐步扩大战役规模,大量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1947年3月,蒋介石的兵力不足,就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在其余各战场则转为守势。由于敌我兵力过于悬殊,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坚持转战陕北。西北人民解放军按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确定的“蘑菇战术”,与国民党军队在陕北高原盘旋打转,捕捉战机,于3月25日、4月14日及4月底5月初,连续举行清化砭、洋马河、蟠龙三次歼灭战,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4万余人,三战三捷,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各解放区军民的斗志和胜利信心。
在山东解放区,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谭震林的指挥下,按照中央内线作战的方针,1947年4月下旬,在泰安歼灭国民党军整编七十二师师部及两个旅约2万余人。又于5月中旬在临沂以北山区孟良崮地区,一举围歼国民党军队“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七十四师等部3万余人,击毙中将师长张灵甫,给国民党军队以沉重打击。
1947年7月21—23日,在陕北靖边县小河村,中共中央召开扩大会议,依据一年来的战况和各战场的形势,重点讨论了战略进攻的部署和解放区土地改革、财政金融工作等问题。中共中央的战略意图是:不等完全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和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超过敌军,就要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到国民党区域,调动敌人回援后方,逼迫敌人转入战略防御,改变敌我攻防形势,将中国革命推向新的高潮。
刘(伯承)邓(小平)大军四个纵队12万余人,8月7日起分三路千里跃进大别山,在大别山区战略展开。
8月22日晚,陈(赓)谢(富治)大军在晋南、豫北交界处南渡黄河,挺进豫西,在豫陕鄂边地区的战略展开,极大地配合了刘邓大军和西北野战军的作战。
9月9日,陈(毅)粟(裕)大军在菏泽以东的沙土集全歼国民党军队一个整编师后,于9月26日主力分五路越过陇海路南下,进入豫皖苏平原,实行分散作战。到11月中旬,建立25个县的民主政权,完成了在这一地区的战略展开。
刘邓、陈谢、陈粟三路大军在中原地区展开,使这一地区成为人民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三路人民解放军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经过4个月的作战,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9.5万人,解放县城近百座,吸引和调动南线敌军全部兵力160个旅中约90个旅于自己周围,对于改变整个战争形势,起到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
在山东战场,1948年3月,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发动胶济路西段战役,歼灭国民党军队3.8万人。4月进行胶济路中段战役,歼灭国民党军队4.6万余人。5月,发起津浦路中段战役,歼灭国民党军队6.3万余人。
在东北战场,1947年12月到1948年3月,东北民主联军发动了规模空前的冬季攻势,攻占四平、辽阳、鞍山、营口、黑山等城市,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5.6万余人。
1947年12月到1948年1月,晋察冀野战军举行“涞水战役”,歼灭傅作义部精锐第三十五军一个师8000余人。1948年3月发起“察南绥东战役”,歼灭国民党军队1.8万余人。
在晋南,晋冀鲁豫军区两个纵队及太岳军区在徐向前的指挥下,经过72天艰苦作战,5月17日攻克临汾,歼灭国民党军队2.5万余人。6月11日至7月21日,华北第一兵团、太岳军区、吕梁军区部队共6万余人,在徐向前统一指挥下,进行晋中战役,歼灭阎锡山部队10万余人,解放14座县城,使晋中地区除孤城太原外,全部解放。
在陕北,西北野战军于1948年发起宜川战役,歼灭国民党军队2.9万余人。4月21日,解放军收复延安。
在蒋介石独裁集团代表的统治阶级强加的战争面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共产党,以非凡的魄力和胆略积极应对,用人民的正义战争消灭反动派。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来说,一切为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服务,积极做好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性地开展瓦解敌军的工作;以土改运动的方式调动解放区农民的积极性,进行生产和支前作战;在国统区开辟第二条战线,发动爱国民主运动等,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和思想政治教育下,广大人民民主的统一战线形成了,蒋介石反动集团陷入到了人民解放战争的包围之中,这也决定了蒋家王朝必然灭亡的命运。
(三)加强军队建设是人民解放战争不断取得胜利的保证
1946年7月,在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约430万人,其中有正规军约200万人;人民解放军总兵力有127万人,其中野战军有61万人。敌强我弱,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中共中央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战术,一边战争,一边从政治上、军事上积极开展军队建设工作。
在政治建军方面:一是提高部队的政治觉悟,深刻认识我军的性质。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要提高部队的阶级觉悟,使官兵认识到我们是无产阶级的军队,劳动人民的军队,干部、战士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二是充分认识军事工作与政治工作是部队建设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都必须搞好,缺一不可。三是抓好部队精神教育,培养顽强战斗作风。四是爱惜士兵,做好新兵的教育工作。五是放手发动士兵群众,深入开展军队内部的民主运动。建立士兵委员会,实行经济民主、军事民主。六是抓制度建设,形成人民军队铁的纪律。
在军事建军方面:一是认识和懂得战术的重要性,重视战术学习。组织人员翻译苏联战术教程《合同战术》和《兵团战术》,在学习苏联战术教程的同时,要求各部队着手整理自己在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战术打法,要进一步研究敌人,提高打敌人的战术水平。二是干部以身作则学习军事理论。三是经常进行军事训练。战争存在一天,军队就必须存在。军队要打胜仗,消灭敌人,没有经常性的军事训练与教育是无法达到的。四是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五是在军队中走群众路线。部队中最基本最广大的群众就是士兵,在军队中的群众路线,就是为兵服务的路线。要经常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教育与训练,关心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六是兵员补充与解放战士的教育,快速提升部队的数量与质量。从1946年7月到1948年2月,国民党军队共有100余万人起义或投诚,中国共产党在战争的不同阶段采取了适当的对策与方法,加强教育与改造,俘虏兵成了解放军主要来源之一。七是组织群众开展游击战争,有力配合正规军作战。八是搞好后勤保障,支援前线打仗。
(四)党的建设贯穿于解放战争的始终,是战争不断取得胜利的关键
一是开展“三查三整”的整党运动,解决党内不纯和官僚主义问题。自抗战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有了极大的发展,到1947年年底党员达到270万人。随之党的部分基层组织也暴露出了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官僚主义的问题,它脱离群众,贻误党和革命事业。针对这些问题,从1947年10月到1949年春,中央决定,结合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在党内开展三查、三整的运动。二是大量慎重地发展党员。为了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必须要有强大的党的组织。彭真在起草的中共中央东北局指示《关于发展党的问题》中指出:“现在应该注意在斗争中大量地慎重地发展党员”,要求各级党的机关制订出具体的发展计划。明确大量发展的对象是工人、雇农、贫农、佃农、店员、革命知识分子及城市贫民。强调发展党员时,在城市中要特别注意大产业、大交通企业、大商店及大中学校中党员的发展,在乡村要注意较大村屯党员的发展,在部队特别是新部队中发展党的组织和党员。随着解放战争胜利发展,党的组织日益发展壮大,到1948年,党员已经达到300万人。三是在党内开展政策、纪律和理论教育,实现思想和行动的统一。解放战争转入进攻阶段以后,党在领导全国人民争取胜利的过程中,加强政策与策略、组织纪律与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教育,克服无政府主义,做到全党团结一心,步调一致,成为最终赢得战争胜利、建立新中国的关键。四是建立报告请示制度,加强党的统一领导。
(五)政权建设是巩固战争成果,组织支援前线作战,确保战争胜利的基础
关于建立解放区民主政权。1946年1月9日,《解放日报》社论《努力发动解放区群众》中指出,1945年秋冬以来,各解放区发动群众的工作取得很大成绩,尤其是在华北、华中广大新解放区,群众对汉奸、特务的控诉清算运动已经先后开展,在控诉清算运动中,群众不仅得到了部分经济利益,而且摧毁了伪政权,建立了民主政权,群众组织起了自己的团体——农会、工会、妇女会、商会等,群众享受了他们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民主自由生活。1946年5月4日,刘少奇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党内文件《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中关于政权建设指出,当土地问题解决后,要发展农会,组织民兵武装,建立党组织,培养干部,改造地方旧政权,把群众组织起来,保卫自己的土地和政权。
关于政权的形式与性质。1947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发出指示,政权采取从下至上的代表会议制度;各级代表会,为各级政府最高权力机关;县以下的代表,由区、村人民直接选举,县以上的代表,由区、县代表会间接选举;政府机关向同级代表会报告工作,并受其监督;对于不称职的代表,选民可以撤回另派。1948年,关于政权的性质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的政权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权。”
至此,在总结解放区政权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新中国未来政权的性质、组织方式、运行机制已经明晰起来。
[1]雷云峰、李耀萍:《从瑞金到延安——中国苏维埃运动中心转移的曲折历程》,《毛泽东思想研究》2002年第1期,第97—99页。
[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版,第376页。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6),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788页。
[4]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版,第405—406页。
[5]中央统战部、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文件选编》(中),档案出版社1985年版,第2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