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现代汉语完整/过程范畴研究

第一节 现代汉语完整范畴及其表达

一 总论

1.1 什么是完成

完成,其实应该是完整,完成是沿袭旧说。现代汉语的完成范畴应该怎样描述呢?首先我们应该承认“完成”是一种体形式。“体”作为一种语法范畴,在西方语言学中被称为动词的语法范畴,表示的是所叙述动作的类型和动作是否持续。完成体是表示动作的完成,西方语法中多用给动词添加前缀、后缀或变化中间元音的方法来表示。现代汉语形态不丰富,自然不能像西方语法那样变化动词。由于现代汉语中,语义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现代汉语完成范畴的意义也不仅仅表现为动词的完成,它可能强调事态完整,也可能强调动作的结果,或强调与动作相伴随的时间的完整等。因此,我们可以毫无疑问地说,现代汉语中的完成范畴不同于西方的完成体。

对于现代汉语完成范畴中“完成”的定义,我们是以观察事物的方式界定的。我们观察事物的时候,会有不同的观察方式,有的着眼于事物的外部,有的着眼于事物的内部。着眼于事物的外部,会得到事物整体的印象;着眼于事物的内部,会得到事物局部的印象。

上图中表示时轴T上占据AC长的一个事件,所谓“完成”是对AC整体的观察。A点表示事件发展的起始点,C点表示事件发展的终结点,AC段则是对事件整体观察所得到的整体印象。事实上,AC段就是由无数个B点组成的。如果我们观察事件的内部,则可以得到非完成范畴,它揭示的是事件的局部,如AC段中的时轴T上可以向前滑动的B点,我们观察B点就可以得到持续体。

为了进一步说明“完成”的概念,我们不妨和持续体作一下比较。现代汉语中,“了”是表示“完成”意义的,“着”是表示“持续”意义的,可以比较一下下面两个例句:

a句中使用了“了”,说明“小王拍手”是对动作的整体观察。“小王拍手”是一个不予分解的整体事件,句中可以出现“一下、一次、一会儿”等指明完成具体内容的词语;b句使用“着”,表明“小王拍手”是对动作的内部观察,对这个时间从内部进行了分解,是非完整的,因此不能有“一下、一次、一会儿”词语在句中出现。

1.2 完整范畴的意义

1.2.1 动作的完成

完成范畴的意义,首先表现为动作的完成,这与西方语法中的完成体相一致,常用的动词是动作动词。

例(2)中的动词都是动作动词。加上“了”表示动作的完成,如果继续用图示来表示,以a句为例,如下图所示:

T表示时间线轴,A1点表示动作的起始点,即小赵发出“打”动作的时间;C1点表示动作的终结点,即“打”动作结束的时间,那么整个过程A1点和C1点则可看作“打”动作的全过程。“打”动作从A1点发出,到C1点结束,动作和时间相始终,时间到达C1点,动作也就结束了。b、c两例与a相同,都是动作动词表完成。

1.2.2 表现了一个变化过程

完成范畴中动作或事件,是不可分解的。但是我们剖开进行分析,其内部是非均质的,变化体现在每时每刻,随着时间的迁移,意味着此刻的事件特征已经不同于上一时刻。完成范畴的意义正是由这众多的变化组成的。如例(2)中“小赵打了小王”(图二):从图中可以看出,动作从A发出,每一个分解的小动作并不是相同的。假如小赵打了小王五分钟,那么第一分钟时“打”的动作和第四分钟、第二分钟、第三分钟时“打”的动作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完成”的内部是异质的。每一个分解的小动作不完全相同。这样,从运动着的时轴上看,动作富有变化。这种变化和动作相始终,动作开始,变化也开始,动作停止,变化也停止。

这一特点在静态动词表完成的例句中表现又有不同。

先看下一例句:

例(3)、例(4)中的句子,动词就是静态动词,“姓”属于表属性的动词;“知道”是表心理感觉的动词;“挂”是表示位置关系的动词。例(3)中的三个例句表示的是一般性的叙述,由于a、b、c三句中的动词都是静态动词,因此它不反映变化,具有均质的时间结构,而这样的句子通常表达一个静态事件。例(4)a、b、c三句动词后加“了”,表示完成,其静态特征就会发生变化,试比较:

句a中“他姓赵”,说明他任何时刻都姓赵,不会姓张,也不会姓王,线条T2上任取两点,其特征都是一样的,并且没有时间上的限制。句a1“他姓了赵”说明他从某一时刻开始姓了赵,而其中的某一时刻正是他姓赵的开端(P点),而这一时刻之前,他可能姓张,或者姓王,不得而知,这一时刻正是他从姓张或姓王变化到姓赵的变化点。线条T2中的虚线部分和实线部分是完全不同的,而P点正是这种不同的变化点,静态动词“姓”加“了”表完成正体现了这种动态变化。这种变化是瞬间的,不像动作动词表完成那样和时间相随相伴,不同的时刻就有不同的动作,这种变化体现在变化点的前后不同上,任取两点并不能看出其变化特征。

1.2.3 事态完整

现代汉语的完成体,究其实质应该是完整体,因为它于事物的外部观察,给人以整体印象。但是就其完整性来说,不同的句法特点可能就有不同的完整意义。

语言学家赵元任曾发现“了”字后面常带有数量短语,这一现象具有普遍性。如:

例(5)中“了”所指的内容不同,句①中的“了”指“穿”这个动作的结果是一件新上衣。“一件新上衣”被赋予完整意义,句①中的完整性事实上指的是动作的结果,即“一件新上衣”的完整。“了”总括了“一件”而不是两件或三件。句②中“了”指的是“三个小时”,即从开始读到“说话”时已经三个小时,“了”字的完整性与其说表现读书的过程,还不如说是时间的过程,因为读书的过程和时间的过程是一致的,读书所用的时间恰恰是三个小时。这个例句中“了”表示的完整意义事实上指的是“三个小时”的完整。“了”总括了“三个小时”。同样的道理,句③中“了”的完整意义在于说明“三年”的完整。“了”总括了“三年”这一时间。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了+数量短语”表完成的句子中,其完整意义指向“了”字后面的数量短语,其中的“了”具有“总括”的意义。由于其完整性的要求,“了”字一般不能省去,否则意思就会不同。试比较:

事实上,“了”字后面不跟数量短语的句子,其完整意义同样存在,这里的完整表明所述事件不可分解。

例(7)中的①、②句中的动词都是瞬间动词,反映的是瞬间发生的事件,没有持续过程,动作的起点就是终点。“了”强调了其不可分解的整体性。

完成体的完整性还表现为过程的完整,这个过程的完整指的是整个动作过程有起点有终点,显示出其完整性。

1.2.4 时间先后关系

现代汉语完成范畴虽然讲的是事物所处的状态,事实上和时间密不可分。我们说某一件事已经完成,也就是说这件事是在过去时间里做的,当我们说某一件事已经完成,也就是说这件事是在过去时间里做的,当我们宣布做这一件事的时间是“过去时间”时,我们是拿“现在”作为参照点来对比的,相当于“现在”,做这件事的时间是“过去时间”。如果这件事在“过去时间”已经完成,有一个完整的过程,那么这个事件的状态就是完成范畴所要表达的内容。用句子表达,就是现代汉语完成范畴的标准例句。

(8)我吃了两碗面。

这是一例标准的表完成意义的句子,动作“吃”所在的时间和说话时间相比,是过去时间,到说话时为止,“吃”的动作已经完成,“吃”的结果已经出来。这样我们可以看出,完成“吃”的结果已经出来。完成范畴的时间意义事实上体现了一种先后关系,即动作所在时间发生在“参照时间”(有时是说话时)之前,到“参照时间”为止,动作已经完成。“参照时间”有时是“说话[如例(8)]参照时间”,有时是过去某一时间。如例(9):

(9)到昨天为止,他一共去了三趟上海。

例(9)中“去了三趟上海”所对比的时间是“昨天”(过去时间),“去”所在的时间发生在“昨天”之前,它所体现时间先后关系是动作所在时间发生在“过去某一时间”之前,和“说话时”无关。

这种时间的先后关系,不只在现代汉语的完成范畴中存在,英语中的完成体,有过去时的完成体,如:

(10)He has lived Beijing for three years.

(11)He had gone to Shanghai three times by the end of last year.

例(10)是现在时的完成体,动作所比照的时间是现在时间(说话时),例(11)是过去时的完成体,动作所对比的时间是过去的时间,与说话时无关。

完成范畴的这种反映时间先后关系的特点在宏观上似乎也有反映。在表示先后动作长句里,完成句式用得比较多。

(12)犁完了地,小顺将牛牵到树荫下休息。

(13)看见二婶来了,我帮忙搬了把椅子,递给她。

(14)溪水流过了山涧,流过了平原,最后汇集到大海里。

副词“又”在句中起连接两个先后动作的作用,表明动作的先后关系,在含时间副词“又”的句子里,完成句式用得比较多。

(15)她向前扑了一下,没有冲上去,又被大火推了回来。

(16)说了一会儿话,又吃了一顿饭,他才满意地走出满仓家大门。

时间词“……后”极易表现时间的先后关系,这样的连续小句中,“后”前小句多用完成句式。

(17)吃过饭后,小张来找我。

(18)看完电影后,我去了小明家。

(19)小余洗了澡后,又去洗衣服。

“时间词+之后”做状语,后面的句子多用完成句式。

(20)一小时之后,我们来到了县城。

(21)三分钟之后,一件精美的工艺品完成了。

1.2.5 至少有一个临界点

临界点是一状态进入另一状态的分界点,它包括起始点和终结点。

陈平先生认为:现代汉语完成与非完成取决于情状有无自然的终结点,以及有无向该终结点逐步接近的进展过程。

现代汉语完成范畴的主要特点体现在有无临界点上,有了临界点,时间过程就有了界限,哪些时间内是完整的一部分,哪些不是就很清楚了,如图在时间T线轴上,有了A、C点使得AC段时间成为一个完整体,C点之后和C点之前截然不同。

现代汉语完成范畴这种有临界点的特点在不同的动词上反映不同。

例(22)中,句①“他看了书”,“看”是一个持续性的动态动词,“看”动作有一个过程,到一定的时候,“看”动作停止了,整个动作也就完成了,“看”的过程中尽管看的内容不同,但“看”的动作是相同的,终结点的动作和过程中的动作没什么不同,整个过程既有起始点,又有终结点。句②“我踢了门”,“踢”是一个瞬间动态动词,“踢”的动作一旦发出,起始点也就是终结点,整个动作没有过程。句③“小王知道了这件事”,“知道”是一个表心理感觉的静态动词,“知道”状态一旦形成,以后就不太可能不知道,整个过程没有终结点,只有起始点,而这个起始点就是唯一的临界点,正是由于这个临界点的存在,才使此句有动态意义。

句④“小明打死了一只老鼠”,“打死”是一个动结式动词。“打”动作发出后,经历了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打”的方式不尽相同,但无论怎样“打”,“打”到终结点为止,这个终结点就是结果动词“死”。也就是说,无论怎样“打”,“打死”为止,“打”动作结果就是老鼠死。结果动词“死”给动作“打”界限化,成为该动作的终结点,从而使该动作具有完成意义。由此可见,动结式动词或短语中,结果动词或短语就是该动词表完成意义的终结点,正是由于结果动词或短语的存在,才能使动结式动词或短语具有表完成意义的功能。

1.3 完成范畴的主要形式标志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外部特征,现代汉语完成范畴动作作为语言中的一种现象,也有其外部特征,我们观察一个又一个表完成意义的句子,可以发现,完成范畴之所以能够存在,表达完成的意义,与下列要素有关:(1)动态助词(了,过);(2)动词或动词短语(动趋势动词或短语、动结式动词或短语);(3)时间词(时间名词或短语、时间副词);(4)特殊句式(“把”字句、“被”字句、宾语前置句)。

以下分别列举说明。

第一,动态助词。动态助词表完成是现代汉语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现象。我们可以随处找到这样的例子,它包括“了”表完成,“过”表完成。

(23)何芬迅速地梳洗完毕,吃了一小碗泡饭,就要出门。

(24)开门了,慧玲调皮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25)吃过午饭,每个人都想美美地睡上一觉。

(26)他去过天安门,受到过毛主席的接待。

第二,动词或动词短语表完成,包括动趋式动词或短语、动结式动词或短语。

(27)大家都不说话,皮蛋的妈妈第一个悄悄退出去,别人也接着走了。

(28)安华爸爸走到独醒面前,说:“不要怕,我出去看看。”

(29)他拿走了我的书,不知道什么时候还我。

(30)你气跑了人家,怎么不惩罚你。

第三,时间词,包括时间名词,或短语、时间副词。

(31)现在,这梦被钉包装箱的铁榔头打碎了。

(32)此刻,一道闪电掀走了黑夜的帷幔。

(33)刚才,她默默地巡视了整个油库。

(34)我的心里一下子涨起了一股强烈的、怜爱的潮水。

第四,特殊句式,包括“把”字句、“被”字句、宾语前置句等。

(35)高加林把自行车放到路边,然后伏在大马河的桥栏杆上……

(36)我和你妈把你惯坏了,现在你这样叫我伤心。

(37)祝同康语塞,被捅到了痛处,他心里对这些问题也没有底。

(38)这些好心的同志被他骂怔了,猜不透是怎么一回事。

(39)座位找到了,现在只需坐在那里等电影开始。

(40)心都掏给你了,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值得提出的是,表成功的这些要素往往不是单独出现,它们或两两结合,甚至三个要素结合起来,共同表达完成的意义。

(41)我已经找过了几遍,他还是听不懂。

(42)他突然被眼前的场面吓傻了,不知道怎么办。

1.4 完成范畴的分类

完成范畴的分类,可以采取不同的规则。如果按时间分类,完成范畴可以分为过去完成、现在完成、将来完成;如果按完成的效果来分,可以分为实完成和虚完成。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4.1 按时间分。这里的时间,指的是和完成动作所在的时间相对比的时间,即参照时间。

如果完成动作发生的时间是和过去时间相对比,即参照时间是过去时间,该完成为过去完成;如果完成动作发生的时间是和现在时间相比,即参照时间是现在时间,该完成为现在完成;如果完成动作发生的时间是和将来时间对比,即参照时间是将来时间,该完成为将来完成。

1.4.1.1 过去完成。完成动作所在的时间在过去时间之前,即在过去某一时间之前动作完成,句中必须出现过去的时间。

(43)直到去年春节,他们才卖完剩余的货。

(44)一九七九年夏天,我考上了大学。

1.4.1.2 现在完成,完成动作所在时间在现在时间(往往是说话时)之前,即在现在时间之前该动作已经完成。

(45)我来北京已经整整三年了。

(46)今天,我逛了一次南海公园。

有时表示经常发生的事,这样的完成也是现在完成。

(47)每天跑完了操,他总是要洗洗澡。

(48)她经常来东家说西家,嘴再没闲过。

1.4.1.3 将来完成,完成动作所在时间和将来时间相对比,参照时间是将来时间,句中必须有将来时间出现。

(49)到2008年,中国肯定争取到奥运会的申办权。

(50)下月的这一天,我就毕业了。

1.4.2 按完成的效果来分,可分为实完成和虚完成。实完成是指事实上已经完成了,指明完成的现实性,可信性。包括过去完成,现在完成。虚完成指到现在为止,即到说话时为止,还没有完成,不具备完成的现实性,可信性,有的是预计将来完成,有的是用了完成范畴的形式标志,却没有表达到完成的意义。它包括将来完成。

1.4.2.1 实完成,包括现在完成,过去完成。

(51)我拿了几本书,匆匆走进教室。

(52)记得夏日里有一天,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

1.4.2.2 虚完成,现实情况下没有完成。

a.将来完成

(53)明天,我肯定去了北京。

b.用完成范畴的形式标志,没有表达完成的意义,这样的虚完成的句子里,常有这些词语:“差一点”“几乎”“原以为”等,有时用虚设语气表虚完成。

(54)我差一点被他打倒。

(55)我原以为钢嗄·哈拉会把你摔下来。

(56)你不说这话,我几乎被他骗了。

(57)倘若被生活淘汰,在人生的路途上当个留级生太不光彩。

(58)等你结了婚,生了孩子,就知道生活的滋味了。

(59)离开了父母,我就活不到现在。

(56)—(59)表假设语气的句子,也是虚完成。

二 完成范畴的表达

2.1 动态助词表完成

一般认为“了”和“过”是完成体的标志,动词后面加上“了”或“过”表明动作或事件已经完成。例如:

(1)我吃过饭了。

(2)我吃了饭了。

例(1)动词“吃”后加动态助词“过”,表明吃的动作已经完成。例(2)中“吃”后加动态助词“了”,同样表示动作的完成。

但“了”和“过”并非如此单纯,内部存在差别。举例来说。

(3)吃过饭后,你去你二婶家。

(4)我去过西湖,那里的风景不过如此。

(5)他问了我几句话,我没有回答。

(6)我住在北京已经十年了。

例(3)中的“过”可用“完”“罢”代替,表示动作的完成。例(4)中的“过”表示曾经去过的意思,是经历过,经历上的完成。两例中“过”意义上有明显的差别。例(5)中的“了”表示“问我几句话”事件的完成,用于句中。例(6)中的“了”用于句末,表示语气和出现新情况,有成句的作用。事实上是表完成的“了”和语气词的综合。例(5)、例(6)中的“了”有明显的不同。我们把例(3)中的“过”所代表的一类称为“过1”,例(4)中的“过”所代表的一类称为“过2”;把例(5)中的“了”所代表的一类称为“了1”,把表示语气的“了”称为“了2”。例(6)实质上是“了1+了2”,是表完成的“了1”和表语气的“了2”的结合。下面主要探讨“了1”“过1”“过2”与完成范畴的关系。

2.1.1 了1

了1用于句中,表示完成,现代汉语中大部分完成句式是靠了1表示的。

(7)经历了二十二年相思的折磨和痛苦的煎熬,张铁匠和王腊月终于复婚,找到了原本属于他们的幸福。

(8)年轻人离开了张家小院,却给张家小院留下了忧郁和烦闷。

(9)走一程,又一程,过一村又一村。张铁匠的扁担上已经刻下了九十八道印痕。

(10)男孩立即停止了啃啮,惊疑地眨动着眼睛。

了1表完成,可以有多种情况,有的地方它单独表完成,不和其他表完成的要素结合。

A.单独表完成

a.了1+数量短语

(11)父亲拿了几个橘子,蹒跚地向月台走去。

(12)北京我来了三年,还不习惯这里的生活。

(13)他头上碰了一个大包。

b.了1+后续小句

(14)吃了饭,他又拿起书本,如饥似渴地啃起来。

(15)跨过了前门,他一直走到后院。

(16)他说了几句话,就匆匆忙忙地走了。

B.和动趋式,动结式动词短语连用

a.动趋式+了1

(17)高加林身子僵硬地靠在炕栏石上,沉重地低下了头。

(18)他妈见他平息下来,便从箱子里翻出了一件蓝布衣服。

(19)我走进了中央大厅,立即被四周光彩夺目的灯光吸引了。

b.动结式+了1

(20)阿赛打了个寒战,睁开了热血粘住的眼睛。

(21)他的一番话彻底地摧垮了我的自尊心。

(22)我唤醒了他,他迷迷糊糊地问我什么事。

C.和时间词连用

a.和时间名词或短语连用

(23)昨天,我们游览了几个风景点。

(24)下午两点,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

(25)后来,他吃了药就睡了。

b.和时间副词连用

b1.和“已、已经”连用

(26)我们醒后,时间已到了中午。

(27)我已经跟他说过了几次,不知道他是否还记得。

b2.和其他时间副词连用,如“突然、一下、马上”等

(28)突然,树林那边扬起了烟尘。

(29)他马上吃了饭,和我一块儿走了。

(30)我一下子感觉到了无比的温暖,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31)骤然间他跃上了马背,肝胆欲裂地喊着……

D.和过1连用

(32)吃过了饭,他就出发了。

(33)刚玩过了电子游戏,你还准备玩什么?

E.和了2连用

(34)这本书我看了三天了。

(35)这样的事我做了好几次了。

(36)这个梦我做了好几回了。

F.“把”字句、“被”字句中用了1,多数情况下是了1+了2

(37)他把钱拿了出来,略表歉意地向我点点头。

(38)现在他把这件事重新提了出来,目的是向我示威。

(39)今天,买卖全被一个高身材的小伙子抢去了。

(40)刘思佳把汽车停在上风头,汽车立刻被白粉吞没了。

(41)他被我们赶了出来,肯定憋了一肚子气。

了1表完成,有时可以省去,有时必须用。

(42)一会儿工夫,她的头上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白灰粉。

(43)阿赛打了个寒战,睁开(了)热血粘住的眼睛。

(44)吃了饭,我去上学。

(45)他熬红了眼睛,仍不愿放下书本。

例(42)、(43)“了1”可以省去,例(44)、(45)不可省。

了1的省去与否,有很多制约条件,可以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探讨,由于情况比较复杂,这里不作太多讨论。只从四个方面说明了1必须出现的条件。

a.了1后有数量短语,了1前动词或动词短语是非动趋式、非动结式的动词或动词短语,且句末又没有“了2”出现的情况下,了1使用的概率比较大。

(46)他皱着眉头又抽了一口,然后赶紧再漱嘴。

(47)我找它们娘俩,找了九十九个村子。

(48)张铁匠深深地抽了一口旱烟,又缓缓地把一缕青烟吐出来。

(49)他拿了一本书,匆匆地走进教室。

b.了1用在形容词后,表完成,了1必须出现,了1后往往有宾语。

(50)春天来了,绿了河边的小草,清了山涧的溪水。

(51)解净红了脸,硬着头皮说……

(52)何蝉又多了桩操心事……

(53)我们俩好了一辈子,想不到老了却弄僵了。

c.有动动词,如“病、倒、跌、灭”等表完成时,了1一般不省去。

(54)他病了一段时间,看起来憔悴多了。

(55)囝囝跌了跤,趴在地上不起来。

(56)“四人帮”倒了台,人民翻了身。

(57)电灯灭了几个小时,突然又亮了。

d.时间词注明时间的先后关系,这时表先发生的动作完成的小句里,了1一般不能省。

(58)看了一会儿书后,李明去上街了。

(59)挨了一顿打后,他变老实了。

(60)拿了几本书,他嫌不够,又拿了几本。

了1表完成的句子,有其否定形式,一般情况下是动词前加“不”或“没有”,否定之后,了1后就不能再跟宾语,即不能有“不(没)V了1O”的形式出现,例(61)、(62)是病句。

(61)他没打了人,怎么骂他?*

(62)我不喊了他,他挺生气的。*

这是因为了1表完成,后面的宾语应该是完成的结果,动词前加“不”是对完成的否定,否定了完成,自然就产生不出完成的结果,所以,表否定且动词后带宾语的情况下,了1不能出现。

特殊情况下,表否定的完成句式中的了1后的宾语是可以出现的,也就是说“不V了1O”是可以成立的。

(63)这盆垃圾不倒了它,放着它干啥?

(64)这辆自行车这么旧了,不扔了它,要它有什么用?

(65)不吃了饭,谁也别想走!

这种情况都有一定的前提条件,即“不V了1O”句是表假设的虚完成,整个句子表反问或祈使语气,陈述句一般产生不了这样的句式。并且前面有提示的前置宾语做主语。

2.1.2 过1

过1表完成,意义相当于结果动词“罢”“完”,看一下例句。

(66)洗过碗后,我们一块打扑克吧。

(67)想过心事,他才慢腾腾地起床。

(68)吃过午饭,他老想睡觉。

有时候过1和了1可以互换:

(69)吃过饭了~吃了饭了

(70)吃过饭再说话~吃了饭再说话

过1和了1都表完成,过1出现在连动式中,更易和了1互换。

(71)说过话再吃饭~说了话再吃饭

(72)打过球去洗澡~打了球去洗澡

过1和了1可以连用,使完成的意义增强。

(73)试过了机器,张技术员连说好!

(74)喝过了几杯酒,小刘的脸开始红起来。

过1和了1,可以用了1的地方不一定能用了1,具体表现在:

a.动趋式、动结式动词后面不用过1,要用了1。

b.瞬间动词不和过1连用。

c.多数形容词不和过1连用。

2.1.3 过2

过2表经历上的完成,现代汉语中过2的使用频率要高于了1和过1,很多动词不能和了1连用,但能和过2连用,使用过2的例子:

(75)天安门!蝉姐,你还当过红卫兵,真看不出。

(76)母亲什么时候对何蝉满意过呢?但到底是女儿呀,听哥哥这么一说,何蝉蓦地心酸。

过2可以和了1连用。

(77)这个地方我去过了几回,没什么好玩的。

(78)吃过了几年大锅饭的苦头,农民们才热切地希望土地能承包下来。

过2和了1可以替换。

(79)几年前,我去过两次上海。

   几年前,我去了两次上海。

(80)前天,厂里来过一个技术员。

   前天,厂里来了一个技术员。

过2和了1的区别在于:了1表现实的完成,过2表经历上的完成。了1的动作可以延续到现在(说话时),过2的动作只可以延续到过去某一时间;了1动作的结果可能延续下来,也可能未延续下来,过2动作的结果完全可以延续下来。

(81)他去了上海。

(82)他去过上海。

例(81)“他去了上海”,动作“去”可能现在还在发生,可能他正在去上海的途中。例(82)“他去过上海”,动作“去”肯定是过去时间内发生的,和现在无关。“他去了上海”动作的结果是他可能现在就在上海,也可能他从上海又去了别的地方,现在不在上海了,但“他去过上海”可以肯定他不在上海。

过2表完成,也有其否定形式,一般是动词前加“从未、从来没有”等否定短语。

(83)我从生下来就没胖过。

(84)我从来没有见过天山天池,更难想象那里迷人的风光。

过2后面可以跟宾语。

(85)他曾经去过伦敦、巴黎等几个大城市,对欧洲的印象不错。

(86)他吃过没有学问的亏,坚决不让下一辈人再吃这个亏了。

过2常与时间副词“曾、曾经”连用,几乎所有用过的句子,前面都有或都可以加上“曾、曾经”。

(87)我曾经三年没去过姥姥家,怕的是舅舅打我。

(88)他曾不止一次地向我提起过你,所以我对你的印象很深。

过2表示精力上的完成,但经历可能不止一次,有可能是两次、三次,或多数次,所以过2后常常跟有数量短语。

(89)并非仅为知青们在其屋宇下做过多少梦,那祠堂里村里唯一的青砖建筑屋……

(90)你怎么不回家看看呢?这几年你就是阿爸死那阵回过一趟。

(91)何蝉仰望着尚未竣工的大楼脚手架,不禁想起自己做过好几回的梦。

(92)他过去读过那么多中外小说,足够用来编织好多动人的梦幻。

(93)插队时夜里点煤油灯读线装的《红楼梦》,哭过多少分回?

(94)是啊,当然是自己带好罗,我雇过的保姆换过三个啦,总不中意。

2.2 时间词表完成

时间是指事物发展的顺序性和持续性,事物的发展有先有后,发展的时间有长有短,有连续的,有间断的,反映在语言里,就构成了语言的时间结构。时间是一维的,他自始至终都在运动变化着,作为表达思想的物质外壳,不可能不留下时间的痕迹,英语中时和体紧密相连。现代汉语中,时间词往往与体有联系,不同的体式就有与之相联系的时间词,这里只讨论时间词语与完成体的关系。

我们通常把时间词分为时间名词或短语和时间副词,根据时间的特点又可分为时点、时段和时频。时间名词或短语如:昨天,上午,去年,明年春天等;时间副词如:突然,马上,一下,刹那间等;时点如:那个时候,刚才,五分钟前等;时段如:一小时,两天,三年,一会儿,马上,一下等;时频如:三次,很少,经常,每天,老等。可以看一下时间词和完成范畴连用的情况。

(1)她脸上那种纯真可爱的笑容消失了,永远消失了,她突然长大了十岁。

(2)一会儿工夫,他的头上就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白灰粉。

(3)小塔娜一下惊呆了,骤然间感觉到暮色中荒漠冷冷清清地空旷起来。

例(1)中“突然”表示极短的时间,极短的时间内动作完成,事实上反映出“她”变化极大。例(2)中“一会儿工夫”表示较短的时间。例(3)的“一下”同例(1)。

这些时间词一般不能与表时间持续的“着”连用。试比较:

a句“她突然说了话”只是很短时间“她说了话”,说话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的动作;b句没有时间限制,表示一种持续的状态,如给予他时间限制,则b句不成立。

b1他突然说着话。

可见完成是在特定时间内的完成,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持续体没有时间限制,带有范围性的时间词能与完成体连用,不宜与持续体连用。

表时段的时间词都具有范围性,持续体不宜与表时段的时间词连用,即使连用,表达的意义也不相同。试比较:

a句中的动词“写”后加“了”表完成,“三天”作为一个整体时间来说明动作的,即动作经历的时间总体为三天,“了”包括了“三天”这一整体时间。b句用“着”表持续,指的是“三天”中一连串时间点,在这些连续的时间点上,动作正在发生,“着”并不能总括“三天”,这里的“三天”是作为一个分解的时间、连续的时间来说明动作的。虽然用的是时间段,而它实指的是时间段内的一个个连续的时间点,所以这种情况并不能说明“着”所表示的时间是时间段。

下面我们分类讨论一下时间词或短语与完成范畴连用的情况。首先看时间名词或短语与完成范畴连用的情况。

(8)昨天,我去了南海公园。

(9)这时,全竹端来了一盘炒黄豆,一碟子盐浆和一壶酒。

(10)半个月来,他很少咽下去饭,也难得睡上一个好觉。

(11)……背得那姑娘喊天,回来后躺在被窝里哭了一夜。

(12)……漱了好几次,嗓子里那股臭烘烘的烟味仍漱不掉。

(13)每天,黑马驹喝了一小桶奶后,常在柔软的草地上挺直脖子。

上面例句中,例(8)、(9)属于时点(昨天,这时);例(10)、(11)属于时段(半个月来,一夜);例(12)、(13)属于时频(好几次,每天)。

时间名词或短语和完成范畴连用,时间一般是过去时间、现在时间,不宜用将来时间。试比较:

(14)前天,我们单位分来了几名大学生。

(15)明天,我们单位分来了几名大学生。

上两例中,同样的句子,换一下时间词,例(14)就不能成立,如果列(15)表将来完成时,则可:

(16)明天我们单位将分来几名大学生。

另外,位于宾语和补语位置上的时间词或短语,是极难与持续连用的,试比较:

(17)张老师病了一个月,还没有好。

(18)张老师病着一个月,还没有好。

(19)小强子失踪了十年,没想到又回来了。

(20)小强是失踪着十年,没想到又回来了。

(21)他找了我三次,我都不在家。

(22)他找着我三次,我都不在家。

上例(21)、(22)为时频,在补语位置,不能与持续体连用。

问题并不那么简单,位于句首做状语的时频仍不一定能和持续连用,试比较:

(23)每月他寄了200元后,他的工资就所剩无几了。

(24)每月她寄着200元后,这样他的工资就所剩无几了。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时间名词或短语和完成范畴连用的一般情况:

A.时间名词或短语表时点的一般用于主语状语位置,很难用于宾语位置。

a.用在主语位置

(25)昨天下了一场雨。

(26)五分钟前发生了一起凶杀案。

b.用于状语位置

(27)那个时候,我已经知道了什么叫耻辱。

(28)以前,我去过北京三次。

c.不能用在宾语位置,下两例为病句

(29)他出去了两点钟,还没有回来。

(30)我吃了一刻钟之后饭,拿起书本去图书馆。

B.时间名词或短语表时段的可以用在主语位置、状语位置、宾语位置,多数情况下用于宾语位置。

(31)整天逛了马路逛商场。

(32)三天打了我两顿,这日子怎么过呀!

(33)好长时间,他才从教室里走出来。

(34)上海我住了三年,还住不习惯。

(35)我等了几个小时,还不见她来。

(36)他走了几天了,不知道去哪了。

例(31)、(32)用在主语位置,例(33)、(34)用在状语位置,例(35)、(36)用在宾语位置。

C.时间名词或短语表时频的,可以用在主语、状语、宾语位置。

(37)每月寄出去20元,一分也不少。

(38)每天去了一趟学校就犯脾气。

(39)每天晚上,他看了《新闻》才睡。

(40)他每月领了钱就下馆子。

(41)他去了北京三次,都没有买到这本书。

(42)这些话我说了几遍了,不再重复。

例(37)、(38)在主语位置,例(39)、(40)在状语位置,例(40)、(41)在补语位置。在补语位置上的时频,不和持续体连用,试比较:

(43)他反复校对了几次,没有发现错误。

(44)他反复校对着几次,没有发现错误。

(45)这篇文章她抄了三遍。

(46)这篇文章她抄着三遍。

下面我们看一下时间副词和完成范畴连用情况。

(47)刚吃过饭,队里的铃就响了。

(48)老两口的脸上顿时又恢复了核桃皮状,不由得相互交换了一下眼色。

(49)老两口一下木然了,满窑里死气沉沉。

(50)他马上拿出了几本书,递给我。

(51)窗户不时被闪电照亮,爆裂的雷声接二连三地吼叫着。

上例中(47)为时点,(48)、(49)、(50)为时段,(51)为时频。

时间副词表时点、时段的一般都很难与持续体连用,表时频的却经常与持续体连用。试比较:

(52)刚说了几句话,小王就来了。

(53)刚说着几句话,小王就来了。

(54)他突然叫了起来,吓我们一跳。

(55)他突然叫着起来,吓我们一跳。

(56)他经常带了阿黄(狗),满树林里跑。

(57)他经常带着阿黄,满树林里跑。

(58)他老拿了我的书,当扇子扇。

(59)他老拿着我的书,当扇子扇。

上例中(52)、(53)表时点,(54)、(55)表时段,(56)—(59)表时频。

下面我们谈一谈几个比较常见的时间词表完成,或与完成范畴连用的情况。

A.已经

“已经”表完成最常见,一个句子一旦用上了“已经”,其完成义就明显表现出来。

(60)抬头看钟表,已经下午三点了

(61)晚上九点钟,他已经做完了作业。

“已经”句和“曾经”句不同,它表现的是一个动态的事件,而“曾经”句则表现的是一个静态的事件。试比较:

(62)他已经去了上海。

(63)他曾经去过上海。

“已经”并不一定非和“了”连用不可,但事实上,有“已经”的句子必定可以加上“了”字,试比较:

(64)时间已是中午,我们要见的人还没有来。

(65)时间已是中午了,我们要见的人还没有来。

(66)她已二十八,还有几年不嫁人?

(67)她已二十八了,还有几年不嫁人。

B.又

“又”作为时间副词,常常和完成句式连用,经常出现在前后重复或相继的两个动作的后项上。“又”本身表明时间和动作的重复或变化。由于变化的时间或动作总有个先后关系,先出现的时间,先发生的动作就可以认为完成了的“时间或动作”,这些动作一般形式上都带完成的标志,如带“了”“过”“动趋势、动结式动词或词语”等,我们可以对之进行分类,借以说明时间副词“又”经常用在完成句式中。

a.又和了1连用

(68)又说了他几句,我感到是时候了,就悄悄地溜走了。

(69)又看了几眼,觉得复习得差不多了,就匆匆走进考场。

b.和动趋式动词或短语连用

(70)她又来到了何顺家,何顺刚睡着又被喊了起来……

(71)时隔两年,我又回到了母校。

c.和动结式动词或短语连用

(72)他整理完文件,又去搞灯泡。

(73)打跑了日本人,又来了国民党。

d.前一分句有“了”,后一分句用“又”

(74)劝了小张几句,又回头劝小王。

(75)喝了一杯茶,他又看起书来。

e.V了又V……

(76)讲了又讲,你们总是不听。

(77)挑了又挑,他还是找不到合适的。

f.V过……,又……

(78)吃过饭,他又看书。

(79)睡过觉后,他又出去了。

g.又与“把”字句连用

(80)做完了饭,又把房间整理了一下,她才出去。

(81)打好了包,我又把书装到里边,他要走了。

h.和“被”字句连用

(82)不要再说了,又被他们抓住话柄,反而不好。

(83)她向前扑了一下,没有冲上去,又被大火推了回去。

和“又”相比,时间副词“才”“也”和完成句连用的情况相对少些。

(84)做完了所有的作业,他才去看电视。

(85)好半天,丁一才断断续续地听清楚:他的饭票丢了。

(86)他和亚萍深入接触,才感到她太任性了。

(87)话回答得很不爽利,半晌才道出一个“可以”。

(88)一会儿工夫,她的头上、身上就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白会粉,耳朵眼里、鼻子眼里也叫白粉塞满了。

(89)他走后,我也去了。

例(84)—(87)为“才”,(88)、(89)为“也”。

2.3 动词或动词短语表完成

动词或动词短语表完成,包括动结式动词或短语表完成、动趋式动词和短语表完成。

2.3.1 动结式动词或短语表完成

动结式动词短语是指由两个动词或是一个动词跟一个动词或形容词组成的组合式述补结构,如果它的第一个成分用V1表示,第二个成分用V2表示,这个动词就可写作V1V2,看例句。

(1)小吉儿喊醒了阿爸。阿爸咕哝了一句什么。

(2)此时,一道闪电掀走了夜里的帷幔。(1547)

(3)有时,早晨在迷糊中被奶奶和索米娅推醒,我揉着……

(4)它(阿赛,母驼)垂着长长的脖子,眨着善良的眼睛,努力地搞清楚小姑娘为什么生气。

(5)其他悲哀的骆驼马上长号着以示响应,横七竖八地搞乱了驼列的队形。

(6)这峰母驼并不因驼羔的夭折而失去奶水,而是由于小塔娜的温情照顾,反而奇迹般地增多了。

例(1)中的“喊醒”,例(2)中的“掀走”,例(3)中的“推醒”,例(4)中的“搞清楚”,例(5)中的“搞乱”,例(6)中的“增多”等都是动结式,有的是动词,有的是动词短语,其中,例(1)、(2)、(3)中的动结式是由“动词加动词”构成,例(4)、(5)、(6)中的动结式是由“动词加形容词”构成。

据考察,现代汉语里很多句子表达完成意义,是靠动结式动词短语的参与辅助完成的。这一点吕叔湘先生早就有论述。他在1987年发表的论文集《疑问·肯定·否定》(上海教育出版社)一文中指出:“表方位之上、下,表向背之出、入、来、去,表讫之起、住,表效验之了、着、定、成,以及其他诸多限制动态,乃至说明宾语词,凡此种种皆已结束动词之趋向为其作用。姑总称之结动词。”同一篇文章中又说:“动结式、动趋式短语都带有完成的意思。”这两段话语说明了动结式、动趋式动词或短语具有和动态助词“了”相同的语法意义——表完成。现代汉语中的句子,有的直接用动结式动词和短语表完成。

(7)他吃饱饭后,走出了食堂。

(8)他拨开乱草,突然发现了自己丢失很久的钱包。

(9)高德骧读够一段,歇下来擦拭口角的泡沫……

(10)马兰本来有些顾忌,但经村主任挑明,反不好承认,索性端起碗……

有的后面跟动态助词“了”表完成,这样的例子很多。

(11)教授的儿子吓晕了,脸色惨白。

(12)他一反常态,冷酷地撵走了极度悲哀的阿赛。

(13)三摇两晃,几乎把毡壁的支架哈纳摇散了架,差点把蒙古包晃倒了。

(14)男孩子们吵闹了一辈子,也就喊腻了。

只有少数动结式和“过”连用,表完成义。

(15)他曾经提醒过我,做事一定要有分寸。

(16)尽管活很累,可我还没有累倒过。

(17)十年以前,他逼走过高二石,没想到今天他的子孙正遭受着和高二石一样的命运。

这些句子一般带有表过去的时间状语,如例(15)中的“曾经”,例(17)中的“十年以前”等。

为了说明时间词或短语、动态助词,以及动结式动词或短语(以下简称动结式)与时间词、动态助词结合的情况,下面分别给以考察。

2.3.1.1 动结式和时间词或短语结合的情况

2.3.1.1.1 动结式和时间词或短语结合的情况

2.3.1.1.1.1 可以和过去时间连用

(18)昨天,我打碎了一个玻璃瓶。

(19)前天,他气哭了小明。

2.3.1.1.1.2 可以和现在时间连用

(20)今天,我国乒乓球队捧走了世乒赛的奖杯。

(21)现在,这么被钉包装箱的铁榔头打碎了。

2.3.1.1.1.3 可以和将来时间连用

(22)到2000年,他将打败所有的对手。

(23)明天,他将来这里和你商谈。

与将来时间词或短语连用,动结式动词或短语后不能加“了”。

2.3.1.1.1.4 可以和表时点的时间词连用

(24)一路上饱经折磨,晚上九点才赶回佳津。

(25)下午两点多,它又从葱茏的冈丘旁,亲昵地迎回了小姑娘。

2.3.1.1.1.5 和表时段的时间词或短语连用

(26)三天里他打碎了两只茶瓶。

(27)两天来粮食产量提高了三千吨。

表时段的时间名词或短语不能用在动结式的后面,这和“动词+了”表完成有所不同,试比较:

a一顿饭他吃了一天。

b一顿饭他吃饱了一天。*

c这条鱼活了十天。

d这条鱼养活了十天。*

b、d句为病句,b可以说“一顿饭他吃了一天”或“一顿饭他饱了一天”,d可以说“这条鱼养了十天”或“这条鱼活了十天”,动结式之所以后面不能跟表时段的名词或短语,是因为动结式后一成分V2给前面的V1界限化,从而使结果动词或形容词V2所表达的时间段无所依从。“吃饱”是从“吃”开始到“饱”为止,中间包括了“吃”的过程,也就是逐渐饱的过程。事实上,“饱了一天”所指代的时间段,和“吃了一天”所指代的时间段是不一致的。如图:

这样,“吃饱了一天”本应该是一个时间段,却暗含了两个时间段,与完成体所要求的一个时间段相矛盾,这就是动结式后不跟表时间段的时间词的原因。

2.3.1.1.1.6 与表时频的时间词或短语连用

(28)每天早晨,它总温顺地等小塔娜挤完奶,随之离开驼群。

(29)小塔娜好几次悄悄撵走了阿赛,生怕惊动了放驼人……

时频也可用于动结式后,其位置是宾语后面。

(30)他气哭了小明三次。

2.3.1.1.2 动结式与时间副词连用

2.3.1.1.2.1 和表时点的时间副词连用

(31)什么?老两口同时惊叫了一声,张开的嘴巴半天也合不拢了。

(32)戴冰刚刚办完手续,局里就听说地委已经停止了傅局长的工作。

2.3.1.1.2.2 和表时段的时间副词连用

(33)我翻身下马,一下子撞开了家门。

(34)他突然失声痛哭起来,络腮胡子上挂满了悔恨的泪水。

2.3.1.1.2.3 和表时频的时间副词连用

(35)他开始穿衣服,每穿完一件,总要愣怔半天,才穿另一件。

(36)窗户纸不时被闪电照亮,暴烈的雷声接二连三地吼叫着。

2.3.1.2 动结式和动态助词结合的情况

2.3.1.2.1 动结式和了1结合的情况

2.3.1.2.1.1 多数情况下和了1结合

(37)满仓却偏过脸,避开了他的眼睛。

(38)方贞圆急傻了眼,趁傅连山醒过来时,左一句右一句地紧追。

2.3.1.2.1.2 也可以不和了1结合

(39)二猛就势一扬,把耙头举到了头顶:“挖完就回来,是准备种萝卜吧?”

(40)今儿个显然发生什么事了,看把娃愁成个啥!

2.3.1.2.1.3 下列情况下宜和了1结合

a.动结式构成的双音节短语,V2为形容词,且V2语义上表述主语,句末没了2出现时,了1要出现。

(41)老傅急昏了头,中午又在吃午饭时给王局长挂了一个长途电话。

(42)方贞圆急傻了眼,趁傅连山醒过来时,左一句右一句地紧追。

b.动结式构成的双音节短语,V2为形容词,且V2语义上表述宾语,由于V2与宾语之间在语义上、语法上有组合关系,了2不出现,这时表完成,了1要出现。

(43)闪电一次又一次染白了一尊青石雕像。

(44)她哭红了眼,一句话也不说。

c.动结式构成的双音节短语,V2为动词,且V2语义上表述主语,句末了2不出现,这时表完成,了1要出现。

(45)他喝醉了酒。

(46)她一头扑进方贞园的怀里,“哇”的一声,泪涌如泉,差点哭闭了气。

d.动结式构成的双音节短语,V2为动词,且V2语义上表述宾语,由于V2与其宾语语义上有组合关系,了2不出现,这时表完成,了1要出现。

(47)你在走路的时候,无意中被一块小石子硌痛了脚……

(48)他一句话说笑了阿爸,阿爸拍了拍他的肩头。

2.3.1.2.1.4 从语用上看,下列情况宜用了1

a.动结式动词短语所在的部分是一个句子的前一个小句,其后还有后续的小句,前后两个小句时间关系很明显,这种情况下,动结式后宜用了1。

(49)吃完了饭,小吉尔拿起书包去上学。

(50)打开了门,我径直走进屋里。

b.在叙述连续动作的几个小句中,如果前几个小句没有了1出现,最后一个小句中的动结式后宜用了1。

(51)老母亲手里的舀面瓢掉在锅台上,摔成了两瓣。

(52)她一头扑进方贞园的怀里,“哇”的一声,泪涌如泉,差点哭闭了气。

c.直接引语中前后的动词,其后如有其他成分,宜用了1。

(53)高加林烦躁地转过脸,对他父母发开了火:“你们真笨……”

2.3.1.2.2 动结式和过1结合的情况

(54)他摔过杯子,又摔碟子。

这句话不成立,例句中的过为“过1”,如果我们还从时间角度考察,这种不成立是必然的,这与过1对前面动词的时间限制有关。

“他摔碎杯子”事实上包括两个动作,其一是“摔”的动作,其二是“碎”的动作,这两个动作的发生时间上是不一致的,而且,对前面动词的要求是发生在同一时间点,这就造成了动结式表达的两个动词或状态发生或所处时间上不一致性与过1要求动作发生时间一致性的矛盾,这种潜在的矛盾无法调和,致使动结式和过1形式上不可搭配。

试比较:

a吃过饭,他去洗碗。

b吃完过饭,他去洗碗。

a例中“过”前只有一个动词,不存在或状态发生或存在时间的不一致性。

b例是一个动结式短词,包含“吃”的动作,饭吃完的状态,在时间轴上表示为:

显而易见,吃的动作和“完”的状态在时间轴上不是同一时间点。

2.3.1.2.3 动结式和过2连用,且这种情况不太常见

(55)他曾经被打倒过,但那是时代强加给他的罪名。

(56)小明打碎过一个杯子,和这个一模一样。

动结式之所以能够和过2连用,这是由过2表完成的特点决定的。过2表完成是经历上的完成,经历完成的动作或状态,不可能只有一种。例如:

(57)他曾经打碎过一个杯子。

自然“打”动作和“碎”动作是两个动作,并且这两个动作并不是同一时刻发生的,而由两个动作发生的先后时间点构成的时间段正是过2所要求的经历上的时间段,如图所示:

这样,尽管两个动作发生的时间不一致,但过2的要求是经历,那么两个时间点构成的时间段正好满足了过2的要求,也正是如此,过2可以和动结式连用。

我们知道了过2、过1和动结式结合和不能结合的原因,不妨再与了和动结式结合的情况作一下比较,以便从更深层挖掘它们能不能结合的内在原因。例如:

(58)他打碎了一个杯子。

动结式可以和了1使用,也可以从时间上找原因,事实上,这样一个表完成的句子里,包含的时间因素是从动词“打”发生的时间到杯子碎的时间之间的时间段,因为它表示的是现实的完成,在时轴上:

表示这与过2不完全一样,“他打碎过2一个杯子”是经历上的完成,其时间段为经历上的时间段,图解为:

过2的参与表明“打碎”所表示的时间段已属过去。

过1之所以不能和动结式连用,是因为过1的要求是动作结束后的时间点,与动结式V1、V2所表示的时间段相矛盾。

2.3.2 动趋式动词或短语(以下简称动趋式)表完成

动趋式是“动词+趋向动词”构成的词或短语,下面分别就动趋式和时间词或短语、动态助词结合的情况分别给以考察。

2.3.2.1 动趋式和时间词或短语结合的情况

2.3.2.1.1 动趋式和时间词或短语结合的情况

2.3.2.1.1.1 可以和过去时间连用

(59)昨晚……地委郭书记把郑义桐和大王喊到自己家里,对他告诫不少“喻世明言”。

(60)三年前,这样的夜晚在电影院散场的人群里和同学们说说笑笑走向学校。

2.3.2.1.1.2 可以和现在时间或短语连用

(61)我今晚从箱子里偷出来的。

(62)这时候,他的目光向水文站下面灯火映红的河面望去。

2.3.2.1.1.3 可以和将来时间或短语连用

(63)明楼今年没栽起茄子,你明天把咱自留地的茄子摘上一筐送过去。

(64)到那时,我们就可以走出国门,选择自己喜爱的学校就读。

2.3.2.1.1.4 可以和表时点的时间词或短语连用

(65)一刻钟以后,他从跌水哨的一边爬上来,在上面的浅水里用肥皂洗了一遍身子。

(66)这时,凤月的脸蛋上流露出一点点姑娘的羞涩。

2.3.2.1.1.5 可以和表时段的时间词或短语连用

(67)三年时间,一分一秒地熬过去了。

(68)小吉尔就是个调皮鬼,一天能想出二十四种捣乱的花样。

2.3.2.1.1.6 可以和表时频的时间词或短语连用

(69)它仿佛对时间有直观的预感,每天都准时跑到荒原的翠岗上……

(70)他拿出书三次,一次也没有成。

2.3.2.1.2 和时间副词连用的情况

2.3.2.1.2.1 和表时点的时间副词连用

(71)索米亚也同时悟到了什么……

(72)刚才,猛听到大猛的死讯,对煤矿有关政策略知一二的秃二叔,窜到凤月的家。

2.3.2.1.2.2 和表时段的时间副词连用

(73)老父亲立刻凑到煤油灯前,笑嘻嘻地用小指头……打掉了一朵灯花。

(74)小吉尔羡慕地望着眼前这一切,一下子感到自己是这么的孤单。

(75)他常走到院里的葡萄架下,看上面坠满果实的枝叶。

(76)嘉陵江上游方向,黑云滚滚,不时传来隐隐的雷声。

2.3.2.2 动趋式和动态助词结合的情况

2.3.2.2.1 和了1结合的情况

动趋式可以和了1结合,也可以不和了1结合,两种情况都表完成。

(77)也许是想起了昨晚的情景,凤月红着脸低下了头。

(78)张银锁遥望苍天,发出了无声的悲泣。

(79)“唉,叫我怎么说嘛!”大王放下暖壶,好像非常为难。

(80)她弯下腰,脸挨近二猛的身子。

2.3.2.2.1.1 下列情况下不宜和了1连用,以不用了1为常见

a.前后句中有持续体标志“着”或“正”,此时不宜用了1(表伴随状况的“着”不在此列)。

(81)河里的青蛙纷纷跳上岸,没命地向两岸的庄稼地和公路上蹦蹿着。

(82)天热得像一口大蒸笼,黑沉沉的乌云正从西边的老牛山那边铺过来。

b.兼语式中动趋式不加“了”,连动句式中前项动趋式,如果后项中有了1,前项也不宜加“了”。

(83)明儿县里逢集,干脆让你妈蒸上一锅白馍,你提上卖去。

(84)哪知,就在这时候,凤月被选拔到磊队的代售点,当上了营业员。

(85)以后党委书记到平炉车间又看中了她,把她调到厂部当了秘书。

c.“恨不得,以防”等后边做宾语的小句中的动趋式,表虚完成,不宜加“了”。

(86)高加林恨不得把篮子馍扔到一个人所不知的地方。

(87)他……一边眼睛灵活地转动着,以防再碰上城里工作的同学。

d.“动趋+宾语+来(去)”中的动趋式后不用加“了”。

(88)她弯下腰去,脸挨近二猛的身子。

(89)他并且从筐子里取出一个来,硬往马占胜手里塞。

e.三音节动趋式短语表完成,用“了”的机会没有不用“了”的机会多。[考察《1981—1982年全国获奖中篇小说集》(上海文艺出版社)475—575页中36个三音节动趋式,发现不用“了”的占24个,用“了”的占12个,且有5个“了”用在句尾。]

以上从语法上说明了不用“了”的情况。

2.3.2.2.1.2 下面从语用上说明不用“了”的情况

a.表将来完成的句子里,动趋式后不用“了”。

(90)启程了,动身了,二猛将走向新的生活。

(91)明年,我们将拿出五百万修建体育馆。

b.表连续动作的几个小句,最后一个小句用“了”表完成,前面小句中的动趋式不宜用“了”。

(92)高加林把衫子铺到地上,两只手交叉着垫到脑后,舒展开身子躺了下来。

(93)她扔给父亲一个牛皮酒壶,然后亲热地把我揽在怀里,啧的一声在我额头上亲了一下。

但是,在排比形式出现的叙述句中,动趋式后要用“了”。

(94)我费劲地讲着,讲到了那座山石峥嵘的山谷,讲到了天葬的牧人遗骨,讲到了……

(95)急剧上涨的洪水,……冲垮了上游的桥梁,冲断了公路……

2.3.2.2.2 和过1过2结合的情况

动趋式动词或短语不和过连用,其原因是“过”要求动趋式动词短语中包含的两个动作在结束时间上具有一致性,而事实上这两个动作发生时间并不一致,这种矛盾造成了形式上动趋式动词或短语不能和“过”连用。

动趋式动词或短语之所以能和“过”连用,原因是“过”要求前面动词所包含的时间是一个时间段,动趋式中的动词和趋向动词两动作发生的时间点不同,正好构成了一个时间段,这个时间段是经历上的时间段,有一个参照点与之对应。

2.4 特殊句式表完成

2.4.1 “把”字句表完成

2.4.1.1 在谈“把”字句表完成的时候,我们不妨给“把”字句分类,逐一说明其表完成的情况。前面已经谈到表完成的要素有动态助词、动词或动词短语(动结式、动趋式),以及时间词或短语,那么,不含这些要素的“把”字句是不是表完成呢?我们认为,在非歧视语气的叙述句中,“把”字句是表完成义的,只不过对完成义强调有强有弱,如果“把”字句中含有动态助词、动结式、动趋式动词或短语及时间词,那么表完成的意义得以强化,完成的特征也较明显,反之就不那么明显。看下面例句。

(1)他把这件黄衣服穿在身上,愉快地出了门。

(2)高加林把甜瓜放在一边,下意识地回过头朝地畔上望了一眼。

(3)他下意识地把欢欢搂得紧紧的,小心地看着前面的路。

(4)为什么这么巧?因为我们把天看得太大了,把地看得太小了。

(5)二猛把壮实的身子靠着枇杷树,张着泪眼问……

(6)高加林……拉了被子的一角,把头蒙起来。

例(1)、(2)为一类,(3)、(4)为一类,(5)、(6)分别为一类。

例(1)、(2)中的“把”字句表完成是一种状态的“存在”(完成),例(1)中衣服的确在身上穿着,表明“穿”动作完成后的状态已经存在,其表完成的意义当然也在情理之中,例(2)与之相同。例(3)、(4)中的“把”字句表完成,特征不太明显,例(3)中“搂”动作状态是“紧紧的”,“紧紧的”是形容“搂”动作的,也是“搂”动作存在的状态。这种状态的出现,说明动作已有结果,这种结果就是状态的出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认为是表完成意义的。例(5)“靠着枇杷树”也是一种状态,这种状态也可以认为是动作的一种结果,“身子靠着枇杷树”。例(6)“把头蒙起来”表明头已经蒙上,状态存在更为明显。

把这几类“把”字句定为完成句,其前提是承认“存在的状态”也是动作的结果,如果说这种动作结果表达完成义较弱的话,那么“把”字句和表完成的要素(动态助词、时间词、动趋式、动结式)结合的句子表达完成义较强。

2.4.1.2 下面讨论一下“把”字句和动结式、动趋式动词或短语及动态助词连用的情况。

2.4.1.2.1 和动结式动词或短语结合

(7)下连后,我把吸烟的水平主动降低,由“大中华”降为“大前门”。

(8)某些领导对咱看不习惯,把咱当成鸡肋。

(9)……(奶奶)然后把袍子解开,紧紧地把小驹搂进怀里。

(10)我下了马,把它绊好放开,让它去啃刚冒芽的绿草尖。

2.4.1.2.2 和动趋式动词或短语连用

a.直接用动趋式动词或短语

(11)我用脚把它们踢到床底下。

(12)她扔给父亲一个牛皮酒壶,然后亲热地把我揽在怀里,啧的一声在我额头上亲了一下。

(13)我暴躁地把皮马绊摔到地下,粗声吆喝她。

b.动趋式动词或短语后有“了”

(14)见梁三喜和我都没有甩老K之意,靳开来把扑克又放下了。

(15)馒头,有人把雪白的一个半馒头扔到了猪食缸……

(16)靳开来把目标对上了段雨国……

2.4.1.2.3 “把”字句和“动词+了”连用

(17)黄亚萍按自己的审美观点,很快把高加林打扮了一番。

(18)我把弟弟的书包扔了,弟弟哭着让我赔。

2.4.2 “被”字句表完成

2.4.2.1 “被”字句表完成有以下几种类型

(19)高玉德、高玉智两兄弟被一群年纪大的人包围在他家的脚地当中。

(20)雨字下半部中间是“口”字,不要下面一横像个天篷盖,里头有四小点,全被罩在下面了。

(21)傅连山被这个简单的问题纠缠得迷惑起来,他觉得……

(22)宿舍里发出了尖叫声,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被这种恐怖的现象吓得胆战心惊。

(23)这些地方,大都是被这些野孩子和以专给人家买菜为职业的阿姨垄断着,旁人休想插脚。

(24)有的因素下来,有的潜移默化过来,有的竟被合法地保护起来……

上面例句中,前两例为一类,中间两例为一类。后两例各为一类,和“把”字句一样,这几类句子表完成,是状态的“完成”,以状态的存在作为结果的,这里不再赘述。

2.4.2.2 下面谈一下“被”字句和联结式、动趋式动词或短语、动态助词“了”结合的情况

2.4.2.2.1 和动结式动词短语连用

(25)今天,买卖全被一个高身材的小伙子抢去了。

(26)她好像一匹野马,可就是被刘思佳镇住了。

(27)……就试着想说几句能刺痛他,打动他的话,没想到还真被她刺中了。

(28)几个女工被烈火吓呆了,连消防栓都打不开……

有时候“被”字后边的宾语并不出现。

(29)他想减速,可是车的制动软管被烧断,刹车失灵。

(30)他带着一身火焰摔倒在马路上,立刻在路面上滚几下,身上的火被压灭了。

2.4.2.2.2 和动趋式动词或短语连用

(31)运输队的人不理解,还以为她犯了什么错误,从上边被赶下来了。

(32)她又来到何顺家,何顺刚睡着又被喊了起来……

(33)如果他屈服于这股吸引力,被她吸引过去,他的清高,他的孤傲就全垮了。

(34)她向前扑了一下,没有冲上去,又被大火推了回来。

“被”字句和动趋式动词或短语连用,“被”后宾语可出现,也可不出现,和动结式相比,动结式动词或短语后面多以“了”结尾,动趋式并非如此,“了”常用在动词后,趋向动词前,当然也有用在趋向动词后以“了”结尾的。

2.4.2.2.3 和“动词+了”连用

(35)以前,何顺经常因打回架被派出所拘留。

(36)刘思佳把汽车停在下风头,汽车立刻被白粉吞没了。

(37)这个只有小学文化的俏姑娘,爱打扮,说话喜欢带脏字,因此被许多人误解了。

(38)刘思佳打开车门,站在踏板上,身上立刻被火焰包围了。

例(35)动词后虽然没“了”,但表完成的意义却是事实。

为什么“把”字句和“被”字句经常表完成意义呢?据笔者观察,这与“把”字句、“被”字句中原句的宾语提前有关,无论是“把”字句还是“被”字句,都是把原句的宾语提前或当作“把”的宾语,或当作被动句的主语。提前的宾语一般作为动词所反映的动作的结果而出现,宾语的提前,意味着动作结果的强调,从而带动整个句子表完成。

2.4.3 事实上,宾语前置的句型,即使不是“把”字句或“被”字句,仍经常表完成

(39)官也当了,钱也捞了,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40)门,又重新紧闭了,令人伤感的乐曲从屋里传出来。

(41)一顿饭吃了近两个小时,你还有脸说。

(42)日历又翻过了一页,想想明天,我该怎么办?

(43)十年动乱我们都碰上了,还有比这更糟糕的吗?

(44)北京我去过,上海我也去过,几个大城市我都去过。

(45)昨日的辉煌送走了,明日的辉煌正向我们招手。

宾语前置句表完成属于句式表完成,“把”字句、“被”字句又都是宾语前置句的一种变体,它和标准的宾语前置句一样,经常表完成的意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