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禹须臾

“须臾”二字乃系古代熟语,翻阅先秦—明清的历代典籍文献,我们可以看到其含义在两千多年里并无太大变化,均用以指称片刻、顷刻间等较短时间段。不过,“须臾”有时也作为选择方术的特定术语而使用,如《后汉书·方术传》载:“其流又有……挺专、须臾、孤虚之术”,唐李贤注曰:“须臾,阴阳吉凶立成之法也,今书《七志》有武王《须臾》一卷。”[5]简言之,这里所谓“须臾”就是能够快速查找出阴阳、吉凶之对应结果的一种数术。[6]而“禹须臾”作为出行择日禁忌的一种快捷形式,多见载于秦汉出土资料中。为何称为“禹须臾”呢?这或许与战国、秦汉时“大禹”作为“行神”而被世人所奉祀有关。[7]事实上,目前已知的秦汉出土简牍《禹须臾》篇中内容均与出行有关。换言之,“禹”代表外出远行,而“禹须臾”就是涉及出行择日(时)、择向及趋吉避害的一种快捷查找方式,具有简便易行、操作快捷等特点,故以“须臾”冠名。

“禹须臾”用语在睡虎地秦简中计有2次(均出现于《日书甲种》),放马滩秦简中出现4次(甲种《日书》计3次,乙种《日书》计1次),孔家坡汉简中残存见有1次。根据上述情况看,笔者认为“禹须臾”应为一种大的总目冠名(或作限定修饰语而使用),其下还应包括“行日”“所以见人日”、“行憙”、“行不得择日”等子目分类篇题。[8]此外,放马滩秦简发掘报告中指出甲种《日书》第73号简和42号简、66号简、67号简下栏均属《禹须臾》篇。[9]笔者认为第73号简恐非《禹须臾》篇中内容,而从第42—72号简(共计31条简)则均属《禹须臾》篇[10],其中第42—72号简上栏文字为《禹须臾·行日》内容;第42—53号简下栏文字为《禹须臾·所以见人日》内容;第66—67号简下栏文字属《禹须臾·行不得择日》内容。[11]此外,乙种《日书》第25—54简上栏虽无原题,但其内容与甲种《日书》第43—72号简上栏基本相同,故应拟名《禹须臾·行日》篇(发掘报告中称此内容为《方位吉时》篇[12]);同样,乙种《日书》第25—34号简下栏内容与甲种《日书》第42—53号简下栏文字大抵一致,故亦应拟名《禹须臾·所以见人日》(发掘报告将此部分称为《地支时辰吉凶》篇[13])。又据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禹须臾”篇可知,放马滩秦简乙种《日书》第78—82号简上栏文字也应归入前者所云《禹须臾》篇之类(发掘报告中称此内容为《行》篇[14]),孙占宇将此部分拟名为《禹须臾·行憙》篇[15],笔者以为较切题而沿袭之。释文整理者还将乙种《日书》第165号简定名为《禹步》篇[16],然其与对前引甲种《日书》第66—67号简下栏文字近乎一致,且就文意而言亦非旨在讨论禹步,故将此简定名为《禹步》篇恐非确切,若拟名《禹须臾·行不得择日》似更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