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参考文献

[1]McLagan,Patricia.Competency Models,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Journal,1980,Vol.34.

[2]Rechard S.Mansfield.Building Competency Models:Approach for HR Professionals,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1996(spring).

[3]Ledfort.Paying fot the Skill,Knowledge,and the Competencies of Knowledge Workers,Compensation and Benefits Review,1995(4).

[4]Jorgen Sandberg,Understanding Human Competence at Work:An Interpretative Approach.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0,43(1):9-25.

[5]David C.McClelland.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28):1-14.

[6]Boyatzis,Richard E..The Competent Manager:a Model for Effective Performance,McBer and Co/Wiley,1982.

[7]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科学与工程劳动力——实现美国的潜力》2003年8月。

[8]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科技紧缺人才预测》2002年7月。

[9]秦江萍、谢江桦:《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与创新——科技人才参与企业收益分配》,《会计研究》2004年第4期。

[10]易经章、胡振华:《科技人才测评指标研究》,《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11]汪群:《科技人才素质测评理论与应用》,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2]杜协康、杨永星:《浅议国企科技人才的激励与管理》,《梅山科技》2002年第2期。

[13]程瑞英:《试论科技人才与科研成果》,《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14]刘茂才主编:《人才学辞典》,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

[15]李思宏、罗瑾琏、张波:《科技人才评价维度及方法进展》,《科学管理研究》2007年第2期。

[16]贺德方:《基于知识网络的科技人才动态评价模式研究》,《中国软科学》2005年第6期。

[17]程惠东:《科技人才综合评估中的AHP方法》,《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1998年第4期。

[18]赵玉索:《青年科技人才的量化评选办法初探》,《科学管理研究》2000年第1期。

[19]娄伟:《我国高层次科技人才激励政策分析》,《中国科技论坛》2004年第6期。

[20]郭强、张林祥:《科技人才科学管理研究》,《软科学》2005年第2期。

[21]易经章、胡振华:《科技人才测评指标研究》,《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22]叶忠海:《高层次科技人才的特征和开发》,《中国人才》2005年第17期。

[23]汲培文:《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定义与含义的界定》,《科学学研究》2000年第3期。

[24]陈韶光等:《跨世纪学术带头人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式研究》,《中国科技论坛》2000年第6期。

[25]贺绍君等:《学科带头人的模糊数学评价》,《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26]李晓轩、马颜、龚旭、赵学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我国青年科技将帅人才成长的作用及相关问题研究》,《中国基础科学》2002年第3期。

[27]唐筠:《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基金的评审及其效果浅析》,《研究与发展管理》1995年第7卷第3期。

[28]赵玉索:《青年科技人才的筛选标准及方法》,《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年第6期。

[29]钱省三、吕文元:《集成电路(IC)人才成才规律研究》,《半导体技术》2003年第12期。

[30]马建光:《钱学森的成才之路》,《中国人才》2002年第8期。

[31]王荣德:《诺贝尔科学奖得主的成功之路》,《中国人才》1997年第9期。

[32]王军、王桂林、魏海琴:《著名学者成才启示》,《中国人才》2000年第7期。

[33]孙启超:《企业科技创新主体论》,《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3年10月。

[34]穆生媛:《浅谈高校中青年学术人才成长的外部环境》,《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3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