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中国诗学的第一块基石——“诗言志”辨

一 “诗言志”产生的历史语境

二 “志”之考辨

三 儒家诗学观的确立

四 “诗缘情”的提出

五 “诗言志”的阐释、演进

第二章 语言与意义——言意之辨

一 “言意之辨”的历史渊源与现实动因

二 “言意之辨”的主要观点

三 创作论的“言意之辨”

四 佛教对“言意之辨”的支持

第三章 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风骨论

一 “风骨”论形成的文化背景

二 刘勰“风骨”论

三 唐代“风骨”说

第四章 陶钧文思,澡雪精神——虚静说

一 先秦“虚静”说——抱虚守静

二 陶钧文思,澡雪精神

三 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

第五章 圣人立象以尽意——意象论

一 圣人立象以尽意

二 得意在忘象

三 窥意象而运斤

四 诗贵意象透莹

第六章 景以情合,情以景生——情景论

一 “情以物迁”“情貌无遗”

二 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

三 景以情合,情以景生

第七章 境生于象外——意境论

一 “意与境会”:意境理论的生成

二 意境说的哲学基础

三 意境范畴的发展成熟阶段

四 意境范畴的逻辑综合阶段

五 王国维与《人间词话》

第八章 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滋味说

一 “味”的源起和演进

二 “味”之考辨

三 钟嵘的“滋味”说

四 司空图的“韵味”说

第九章 学诗浑似学参禅——妙悟说

一 直了见性的佛教体悟方式

二 宋代的“以禅喻诗”

三 严羽的“妙悟”说

四 “妙悟”说体系的定型

第十章 兴会超妙,蕴藉含蓄——神韵说

一 气韵生动

二 王士祯“神韵”说

第十一章 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性灵说

一 “性灵”的提出、演变

二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三 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