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双语教育工作专题研究
- 武金峰等
- 15字
- 2021-03-28 01:22:38
第一章 新疆双语教育体制机制研究
第一节 绪论
一 选题目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民族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民族教育事业。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是民族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做好双语教育工作,对于促进民族教育、加强民族团结、繁荣民族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
新中国从成立之初就重视少数民族双语使用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把自由使用和发展语言文字的权利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来规定。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从民族实际、语言实际、社会交际出发,确认汉语的社会功能和重要地位,并赋予其法定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除重申宪法规定外,又使宪法的规定具体化,第十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本地方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第三十七条规定:“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有条件的应当采用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并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课;小学低年级或者高年级开设汉语课程,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双语教育的质量参差不齐,标准不同一。受种种因素的影响,新疆少数民族的双语教育跟其他自治区相比存在差距,双语教育程度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制约新疆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国家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发展双语教育的政策法规不断出台,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双语教育工作的发展。双语教育政策本质上是一种政治决策,更重要的体现为一种政府行为,其制定、执行、调整会受到政府有关政策的影响和制约。
通过对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状况进行梳理,发现以往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对双语教育的发展和现实分析上,包括对双语教育的历史、现实问题状况的研究;对双语教学模式、类型的介绍;关于双语教学方法的研究;对双语教学心理方面的研究;关于双语教师情况的研究等,而对双语教育的体制机制的研究力度不够,明显存在重视不足的现象,而且至今还没有一部系统研究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体制机制的论著。有些论文对双语教育的体制机制问题有所提及,但没有把它作为研究重点,因此研究成果不成体系,而要发展双语教育事业,工作中的体制机制问题不容忽视,因为要通过完善体制创新机制,以适应当前发展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需要。鉴于此,本书将致力于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工作体制机制问题的探讨,在民族教育理论和双语教育理论等的指导下,认真调查和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工作的体制机制,归纳整理出工作中的科学合理之处,以便进行经验推广;先是指出当前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工作体制机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以便及时采取对策以解决问题,减少双语教育资源的浪费。在理论研究方面提出完善体制创新机制,边研究边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完善,以期为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发展新疆少数民族教育事业服务,为稳定新疆、构建和谐新疆做出贡献。本书的完成将会对新疆双语教育理论起到有益的补充作用,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 研究综述及评价
(一)对国外部分国家双语教育工作体制机制的研究
加拿大、美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双语教育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些国家的共同之处是重视双语教育,在双语教育实施过程中尤为注重涉及政策法规、模式、评价等有关体制、机制方面的因素。
对加拿大、美国、新加坡这三个国家双语教育体制机制研究的主要论文有:卢蓬军的硕士学位论文《加拿大魁北克沉浸式双语教育研究》(西南大学,2007)对加拿大魁北克沉浸式双语教育的背景、目标、模式、师资队伍等实施状况及其得失进行分析,总结出魁北克双语教育的启示:国家和政府的支持是开展双语教育的基石,建设特色双语教育体系是发展之路,加强教材建设是双语教育顺利开展的基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必要前提,创设语言环境是有力支撑,家长和社会的支持是学校双语教育的强大后援。郭辉的硕士学位论文《中加双语教育政策比较研究》(青海师范大学,2009)从双语教育政策的背景、内容、特征、作用与实践等各方面比较中加两国双语教育政策,指出中国要结合少数民族教育的实际,理性地借鉴加拿大双语教育政策的经验,发展自己的双语教育理论,完善中国的双语教育政策。根据各民族的语言文化特点,确定适合各民族和地区实际情况的双语教育模式,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双语教育体系。近年来,中国双语教育界表现出对美国双语教育的关注,尤其是比较教育学的发展更是对此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李印的硕士学位论文《中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政策比较》(河北师范大学,2007)从历史的角度分别对美国和中国的双语教育政策演变历程做了简单回顾,从政治、文化、经济、人权四个方面分析了中美双语教育的异同,得出美国双语教育政策对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启示:政策的制定和调整要以客观实际为依据,纠正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立法中的某些偏颇思想,进一步加强法律执行或行政实施中的操作性,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法规。孟照海的硕士学位论文《当代中美双语教育政策比较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8)论述美国双语教育政策和中国双语教育政策的历史演变,通过对中美双语教育政策进行比较分析,反思中国双语教育政策的走向:从国家整体发展规划中建构双语教育发展政策,加强双语教育立法建设,提高研究水平。新加坡从独立后到70年代初期实施的双语教育政策体现出的是一种比较平衡的双语教育理念,同时注重两种语言的教学,规定全国中小学生一律必须接受双语教育。袁锐锷、李阳琇的《论新加坡双语教育政策》(《外国教育研究》1999年第4期)以新加坡双语政策为例,详尽地论述了新加坡双语教育政策的历史演进及现状,新教育体制的颁行对双语教育的实施起到较大的社会效果:民众的国家意识及各民族的融合程度提高,全民族教育水平提高,社会科技文化水平提高等。黄明的博士学位论文《新加坡双语教育发展史》(厦门大学,2008)指出新加坡双语教育的成功不仅有政治、经济因素,双语教育政策发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通过归纳双语教育萌芽期、发展、成熟、定型各阶段的双语教育模式,凸显双语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最终发展成具有新加坡特色的“过渡保持式双语教育”模式,在保持中由母语过渡到英语,在过渡中也保持母语的学习和应用,这为我国少数民族的双语教育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
(二)对国内部分省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体制机制的研究
国内地区延边朝鲜自治州、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都是我国开展双语教育的主要地区,这些地方双语教育的经验,尤其是在体制机制上的成功之处,都可给新疆的双语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全炳善《延边朝鲜族的双语教育》(《民族语文》1999年第2期)纵观延边朝鲜族学校双语教育的发展过程经历的六个阶段,指出双语教育的发展与双语教育政策之间的关系,得出有关双语教育发展的几点结论:双语教育必须要有法律保障,双语教育能否得到健康发展关键取决于当时的双语政策,正确的双语教育必须以语言平等为基础,搞好双语教育必须搞好本民族的教育,在搞好本民族教育的同时必须搞好汉语教育。朴泰洙《朝鲜族教育发展的历史特点与基本经验》(《延边大学学报》2003年第2 期)通过总结朝鲜族教育发展的历史特点与基本经验,提出延边具有民族特色的教育体系对民族教育改革发展可提供的借鉴性经验:必须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执行民族政策结合起来,既要保证朝鲜族教育与全国教育相统一,又要注意遵循本族教育的特殊规律,教育必须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曲木铁西的《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双语教育》(《民族教育研究》1999年第2期)回顾了凉山州双语教育的历史及其对凉山州教育的影响,简要评析了凉山州双语教育的模式及其问题,提出了凉山州双语教育体制的基本内容:两类模式,两次分流,四级规划,两次接轨,二十年分三步走,还指出为防止凉山州的双语教育体制落入应试教育的窠臼,要制定完善的双语教育体制。沙马日休、史军的《凉山彝区双语教育研究回顾与展望》(《民族教育研究》2007年第5期)通过对凉山彝区双语教育研究状况的梳理,概括了凉山彝区双语教育的研究方向,提出要加强对双语教育的理论研究,加大对双语教育研究的经费投入,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朱梅梅在《论内蒙古蒙汉双语教育的意义和发展趋势》(《内蒙古师大学报》2000年第4期增)中提出改革和完善蒙汉双语教育体制,优化组合教育体制内部诸因素,通过改革汉语文教学管理体制、考试制度、汉语文教材等,建立适合不同地区的多种双语教育模式。宝玉柱《喀喇沁蒙古族双语教育研究》(《民族教育研究》2008年第6期)指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就其管理体制而言,属于政府行政行为,语言文字教育与国家的教育制度和政策运行机制有密切关系。蔡欣欣在其硕士学位论文《陷于两难的壮汉双语教学》(广西师范大学,2008)中系统介绍了壮族学校双语教育陷入的两难境地,一是被寄予厚望: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及社会学者对壮族地区双语教学工作的关注和期待;二是现实条件下双语教学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壮汉双语教学现状突出表现在基础薄弱,师资缺乏,考试松散,最后通过审思壮汉双语教学,从壮族语言文字自身与双语学校课程的考试制度入手,提出意见和建议:壮族语言入群众;考试制度激教学;师资队伍保质量。
(三)对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体制机制的研究
到目前,出现了一些有关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理论,但有关方面研究的论著却并不多,专门论述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体制机制的论著没有,有些文章或多或少地对此有所提及:哈力克·尼牙孜、木哈白提·哈斯木的《试论双语教育的法定性》(《语言与翻译》1997年第4期)根据《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义务教育法》等几部法律的有关规定,阐述双语教育的法定性,表明我国以汉语为主体的双语教育模式是从民族格局的实际和教育实际出发;方晓华的《新疆双语教育问题探索》(《民族语文》1998年第2期)通过分析新疆双语教育的客观现实性,指出了新疆双语教育的几种现行模式,提出新疆的双语教育模式不能搞一刀切,要根据本地区的实情来选择安排;张敬仪的《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现状研究》(《丝绸之路》2004年第S2期)提出为弥补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不足,必须提高认识,积极培养双语教学人才,加强双语教育理论研究,积极践行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提出的“民汉兼通”的目标;贺群的《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回顾与反思》(《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重析双语教育的内涵,对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进行回顾与反思,提出了双语教育研究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重要一点是双语教育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为教育行政机制不完善、用人机制不健全、检查机制不健全、奖励机制不健全。以上论文对新疆双语教育工作的体制机制问题只是有所提及,鉴于原文有其研究重点而对此问题没有展开有广度和深度的论述,因此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工作体制机制的理论研究不成体系,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需要加大研究的深度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