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政策取向

自2006年10月底中国外汇储备突破10000亿美元以来,国际舆论激辩中国外汇储备走向,各种“风险评说”层出不穷。以致日本《富士经济新闻》发出了“中国外汇储备超万亿美元”、“会增加金融风险火种”的评论,强调“这种风险正在严峻考验着中国领导层的决策应变能力”。对此,在1月底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坦率回答说,“我们已经注意到中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引发全球关注,国际目光在惊讶里含着对中国面临风险的担忧,这是符合情理的。但对中国外汇储备不必过于大惊小怪,抵御可能带来的风险,关键还是靠中国人自己的智慧。我们将着力用多种方式运用好外汇储备,提高外汇储备的经营效率,维护金融高效稳健与安全”。欧盟议会议长博雷利(经济专家)发表评论说,看来经历几十年改革开放大潮历练的中国领导人正变得老练成熟,理财观念也发生新的变化,对巨额外汇储备反倒没有外界反映那种大的风险担忧,并迅速作出保证金融安全运行的战略部署,这是他们有自信力、有自己独立战略考量和政策取向的实际表现。

“超万亿汇储”的经济能量

被欧洲智库称为“不会说汉语的中国通”的博雷利对瑞士媒体强调说,中国外汇储备超万亿美元,既是中国的新纪录,也是世界的新纪录。这是一个十分巨大的数目,证明中国正在实力上重塑自我,也在重塑世界实力分布格局,中国家底变得厚实起来。就像欧洲流行的看法,明年中国经济总规模有可能超过德国而居世界第三位,自然它在国际上的发言权也会随之变得硬起来。中国外汇储备突破万亿美元,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概念,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能量,国际社会正在作出多格调的实验性描绘。博雷利的粗略看法是,变化中的中国外汇储备实力,若按2月11000多亿美元计算,大约相等于两个半中国台湾地区进出口的总规模,可以购买美国道琼斯股市四分之一的股票,意味着北京可以收购埃克森·美孚、微软、英特尔、波音等美国著名企业的大部分资产。法国东方汇理银行专家图尔·科特志用“金融忙碌”的字眼来做描绘。他说就自己对中国的实际接触,十年前坐落在北京西郊的“SAFE”(国家外汇管理局)那幢写字楼,虽然有些神秘但不算忙碌。可是在进入新的21世纪以后,伴随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外贸顺差不断膨胀,跨国资本大量流入,外汇储备连年直线上升,“SAFE”年复一年地忙碌起来,以至到现在夜间灯火通明,从中折射出中国财富在不断发酵之中。万亿美元的巨额数目,其经济能量相当于中国近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5%。巴黎银行分析师坦吉布柯用“成功推助”四个字来描绘,认为这些年全球外汇储备节节上升,由2001年的20000亿美元猛增到2006年的47000多亿美元,主要来源于世界若干经济大国对外贸易的顺差,其中约有20%是由中国成功推助增长的。中国外汇储备破万亿美元,实际分量相当于泰国、印尼、新加坡、越南、柬埔寨的经济总和。更令人惊愕的是,1月16日,中国商务部部长自信地宣称,今年中国外贸总额可超越20000亿美元,那就意味着年底外汇储备可能会上升到15000亿美元左右,届时中国占全球外汇储备总额的比重,可能会高达四分之一以上,比俄罗斯和印度两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还多。“中国正在迅速崛起”,至少在经济上不是天方夜谭,中国正由亚洲人口大国向经济实力大国转变。华尔街金融专家用“资产比较”来描绘,认为中国超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足够买下花旗银行、埃克森、微软、英特尔、通用五巨头的全部资产。中国经济专家也作出比较描绘,认为如果用一张张百元美金堆起来,可达到五个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如果用来进口或新建项目,可以购买46000多架波音747飞机,可以再建四十多座三峡大工程。

没有理由证明“汇储过多”

面对中国外汇储备超越10000亿美元这一历史性指标,并且目前又上升到11000亿美元,海内外一些学者发出“外汇储备过多”的惊呼。北京金融评论家发表谈话认为,一个新兴国家究竟应持有多少外汇储备才算合理,国际上尚没有统一的定论标尺。按照以往西方金融标准,衡量一个国家外汇储备的需要水平有三大指标:外汇储备能支持五个月左右的进口支付水平,外汇储备与外债余额比例警惕线相应保持在40%以内,外汇储备占本国GDP的15%左右。由此可知,中国理想的外汇储备在六七千亿美元就足够了。而目前中国有超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大大高出“最优规模”,显得有些过多。但是这些仅仅是在几十年前固定汇率下作出的传统计算,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态势下,国际金融市场大幅度波动,绝大多数国家已采用灵活弹性的汇率制度,并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不断增加外汇储备,日本外汇储备已上升到9000亿美元,用以保障本国在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中的运行安全。瑞士证券公司专家安德森分析认为,对新兴国家的外汇储备,既不能简单地说越多越好,也不能简单地说必须稳定在什么标准线之内,而应从长远的经济安全大局来考虑。安德森说,看来中国政府并没有一味依赖国际金融教科书上的某些定论,而是从中国是正在发展中经济大国这一国情出发,把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放在首位来确立自己庞大外汇储备格局的。中国决策层并不在意到底是8000亿美元还是1万亿元美元外汇储备,真正在乎的是要有足够的外汇储备来维持开放型经济的持久正常运转和金融稳定,这才是中国政府居安思危后作出庞大外汇储备决定的关键所在。瑞士《时报》和美国《纽约时报》评论认为,从近些时北京智库专家发表的大量言论来看,中国之所以作出“没有足够理由说外汇储备过多”的判断,是以“金融防守理念”为支撑的。认为“对中国这样一个正在走向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大国,保持足够规模外汇储备是十分必要的”。这种“金融防卫理念”的看点是多层面的。就国际支付能力而言,中国已经是能源和资源进口大国,维持相当规模的外汇储备,对抵御国际市场变幻的金融风险和价格风险,都是必要的防守准备。中国外债规模和外资在华获利汇出规模在增大,需要用较多外汇储备才能支撑。就中国正在逐步开放国际收支中的资本账户而言,手中有较多外汇,有利于消除海内外对中国国际收支能否保持平衡的担忧,有利于应对国际资本流动不确定性带来的种种风险。尤其是对日后放宽资本运作,推进人民币与国际货币自由兑换,可起到理想的护航作用。就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发展而言,企业海外投资需要外汇,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就难以支持资本流出。更不要说中国还有个国际金融市场以外重要而敏感的政治因素,那就是台海事态一直不平静,“台独”势力不断抬头,一旦真的发生战事,中国就有外汇资本去面对战争代价。中国政府主张维持较大规模的外汇储备,可能就包含这种“防守型因素”的长远考虑。

汇储风险是结构非总量

海内外相当多的观察家认为,世界已经习惯于从中国传来惊愕的发展数字,就像1月底在瑞士达沃斯举行题为“变化中的力量格局”的世界经济论坛会上传出信息称,按照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势头,其财富积累仍会快速增长,已经走上快道的外汇储备也难以停下匆行的脚步,到2010年至少可达到26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于是国际上有关“中国外汇储备是否过多”的惊呼和争论,又成为新一波的舆论争议取向。不过中国首都经贸大学教授谢太峰、武汉科技大学教授董登新在接受北京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外汇储备虽然已突破10000亿美元并在继续上升之中,但不能由此轻率断言中国外汇储备过多。中国是一个有着十三亿人口的经济大国,但还不是一个经济强国。就像中国人多并不等于中国就是先进的发达国家那样,中国人均外汇储备仅在800美元左右,比起欧洲和东亚一些国家与地区,还是很低的。唯其中国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大国,在今后经济发展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令人难以预料的难题。因此从立足长远考虑,以具有一定规模的外汇储备为后盾,好比是信用证,是走自强之路的必要的资本准备。既然去年连世界银行也发布报告说,1997年东亚一些国家之所以受到国际投机资本的猛烈冲击,在于这些国家外汇储备很少,而近些年东亚之所以不存在金融危机,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积累了近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因此那种一看到中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就大声叫停的观点,显然是不够妥当的。一味套用西方经济学中有关外汇储备的老旧模式,忽视当今中国的具体国情大谈理论,缺少实践的检验,多半是书生观念,是行不通的。事实上当前中国外汇储备的主要风险是结构风险,而非总量风险。因此海内外一些专家出谋划策:调整结构,扩大外汇储备中欧元、日元等多种货币的比重,尽快改变汇储中美元占据过多的不合理格局;适度加大对海外直接投资规模,果断增加国外战略性矿藏、油田、森林的投资和收购;扩大黄金在外汇储备中的比重,有益于提高外储的安全系数;重视进口的作用,以便减少国际贸易摩擦;有针对地投资人才资源,加大与外国高科技的合作及人才引进,加快产业升级。如此等等,都是善用外汇储备、化解风险的好建议,值得中国政府思考重视。

中国不会轻易抛售美元

去年10月底,美国《华尔街日报》发表评论称,现在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中70%是美元,“这不仅为影响全球经济增添了新的筹码”,而且“如果其大量抛售美元资产,可能会引发国际市场对美元资产的抛售热潮,从中必将严重冲击美国经济”。对此,北京高级经济官员发表谈话说,中国向来重视中美关系,在处理中美经济关系上注重双赢,美国经济的稳定有利于中国出口,因此一般情况下不会采取抛售美元的措施,那样做将使整个国际市场产生震动,中国政府已谨慎考量而否定了。中国之所以持有较多的美元,是由以往出口结构造成的,目前中国有5500多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和证券,完全可以说是买了美国公司的股票,使双方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中国虽然在考虑外汇储备中增加欧元的比重,但不会因此而去抛售美元,这对中美双方都没有益处。

(原载香港《镜报》月刊2007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