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因素在世界的影响
- 韦章尧
- 3932字
- 2021-03-30 07:41:05
“中国因素”日益影响美国
不应情绪化地看待中国
华盛顿传来信息说,2004年11月上旬在智利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首脑会议期间,恰是美国总统竞选摊牌的最后交锋阶段。在这种短兵相接的关键时刻,共和党内的谋士担心布什在此种节骨眼上去出席会议,客观上是在驱迫自己分散竞选的精力,建议布什缩短参加会议的时间。但布什却毫不犹豫地说必须全程参加到底,并要白宫转告中国驻美大使馆,利用圣地亚哥会议机会,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举行会谈。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专家分析认为,这虽然是华盛顿大外交中的一个细节,但布什这种在竞选连任的紧要关头主动邀请胡锦涛的新姿态,足以表明正在崛起的中国在华盛顿变得更有分量,也表明布什对竞选连任抱有信心。消息人士说,四年前布什竞选总统时,身边的幕僚怀疑中国政府夸大了经济增长的速度,时今却变成了怀疑中国故意低报GDP的增长速度。今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将突破16000亿美元而居世界第5位,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10000亿美元居世界第3位,外汇储备突破7000亿美元居世界第2位。布什认为中国经济腾飞是最令世界瞩目的事件之一,中国国力节节跃升是本世纪的重要现象。他说美国不应以情绪化的眼光来看待中国目前所发生的变化,而应站在长远角度上冷静研究中国正在发生的种种变化,依据中国正在迅速崛起这一现实,不断调整对华政策是最为重要的。特别是胡锦涛刚从江泽民手中接过中央军委主席的大棒而“集党政军三大权于一身”,须尽快与中国的“一把手”会晤,架起沟通的桥梁,有利于了解中国高层的决策动向和美国对华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微妙策略。
两国关系必须保持稳定
美国霍普金斯大学中国问题专家蓝普顿分析认为,在布什执政的四年时间里,几乎搞僵了美国与世界主要大国的关系,激起了多数大国对布什单边主义的不满,唯有中美关系是相对稳定的。2003年9月,鲍威尔宣称“目前美中关系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以来的最佳时期”。虽然这不完全符合事实,但却反映了“以反恐为重”的美国政府对美中关系的看重。目前布什竞争对手克里正抓住美欧关系恶化的辫子大肆攻击布什,美国与伊斯兰国家矛盾加剧也成为克里贬低布什外交政策的“重要证据”。如果在竞选时期中美关系出乱子,那就等于在自毁长城,等于在抹杀任期四年的重要政绩,又会为克里提供攻击的借口。布什正是从这种竞选策略出发,力求保持中美关系的稳定。7月下旬,布什派遣总统国家安全顾问赖斯访问北京,由她向胡锦涛转告“为了稳定美中关系,美方会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8月中旬,布什在外出的飞机上,特地打电话给胡锦涛,提出“防止在两岸关系上扩大冲突”。原打算当月由国防部长亲信阿林赴台湾密谈武器销售的行程被取消,已由国防部起草完成的推动台湾军购作业文书,也被延后向国会作正式通知(11月后国会休会,明年3月才能提出),以防中国在这一敏感问题上作出过度的反应。8月底,关于陈水扁出访中美洲在美国过境的问题,白宫要求严格限制在“纯过境而不得有公开的政治活动”上,过境地点也由原定的加利福尼亚改为远离华盛顿的夏威夷。10月中旬,布什还派出国务卿鲍威尔访华,由鲍向胡锦涛表示“美方把维护台海稳定放在自己工作的重要视线之内”。布什的这些举动,完全是为了防止在大选时期中美关系出乱子,力求避免在这一问题上发生“意外”而再给克里找到攻击自己的新借口。
走向战术合作“有账可查”
日本《选择》月刊发表评论说,四年前小布什刚任总统时有些轻视中国,曾经公开宣称中国是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但是“9·11”事件后,美国开始把目光集中转向反恐,中美对立的格局很快崩溃,中国再次成为美国事实上的反恐合作伙伴。这是一种战术合作而非战略合作,但却是有一系列“账单可查”的:
(1)2001年10月美国攻打阿富汗前,是中国派出前外交部副部长王毅(现为驻日本大使)到伊斯兰堡斡旋,动员巴基斯坦断绝与塔利班的关系,从而为美国攻克喀布尔扫清了障碍。(2)“9·11”事件的当天晚上,中共政治局常委召开紧急会议,立即表态恐怖主义是反人类反文明的,中国政府愿意与美国政府在反恐上进行合作,提供相应的支援和帮助。(3)2001年10月下旬,中国政府率先支持由美国起草、联合国作出的冻结恐怖嫌疑分子资产的决议,并且当即封锁了中国与阿富汗的边境。(4)2002年年初,中国政府答应美方关于两国在反恐情报上提供合作的请求,从此两国专家一直在定期交换情报。(5)对美国早年提出在北京美国驻华大使馆内设立联邦调查局办事机构的要求,因反恐发展的需要而得到中国政府的认可。(6)2002年的春夏之交,印度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形成了剑拔弩张之势,美国认为这种紧张局势不利于全球一致反恐,应美国政府的请求,中国政府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派出高级外交官做巴基斯坦官方的工作,缓和了这一地区的紧张局势,国际社会如释重负。(7)美国抛开联合国擅自决定攻打伊拉克,虽然开始时中国表示反对,但战争打响后就悄然离开了法、德、俄的反战阵线,以后再没有直接批评美英,给美国留了面子。(8)在伊拉克战后重建问题上,中国率先主动提供2700万美元的无偿援助,为落实美国提出的行动计划开了个好头。(9)在朝核问题上,中国应美国的请求,多次与美国直接商讨,同步合作,得以举行三次会谈。这桩桩件件的“合作证据”,足以表明两国正在疏远“战略竞争对手”的关系,表明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过去那种以意识形态为重的生硬外交,早已被灵活、老练、务实的国际化外交代替。观察家指出,美国绝对不能再用以往处理南海撞机事件那种傲视的态度对待中国,而应增进政治互信,理性地与中国沟通,平等协商地处理矛盾,这对弱化两国关系的负面影响是很有益的。
反恐艰巨更要中国支持
华盛顿观察家分析认为,美国领导全球反恐三年,包括打阿富汗和伊拉克,前后投入2200多亿美元和十二万兵力,成效寥寥,未发生明显改观,至今世界恐怖袭击事件不断,连恐怖大头目本·拉登也未抓到。在美国人民沉痛纪念“9·11”袭击事件三周年的时候,又传来美军在伊拉克死亡人数超过一千人这一白宫难以接受的坏消息,联合国大会上还有人指责美国的单边主义“耗尽道德资源也难以挽回其在伊拉克的失利影响”。事实表明目前美国最紧迫的难题,依然是打击恐怖主义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美国造成新的威胁。不管谁当选下届总统,都要用较长时间来应对这些难题。但时今美国在国际上的困难是:昔日欧洲的法、德等盟友,因伊拉克战争导致在中东的石油资源利益和经济利益受损,与美国的矛盾加深;俄罗斯在发生别斯兰这一震惊世界的人质后,美国人还声称“不要损害车臣的人权”,普京在表示强烈不满后,谣传要与法、德结成“新制衡力”,这无疑对美国的全球一致反恐是很不利的。虽然美国的对华政策是基于实用原则而摇摆的,但基于自己目前在国际社会的困难处境,美国更需要中国的理解和支持,中国是美国反恐问题上“所不可缺的认真配合的国家”,双方的务实合作会大于作秀。因为近年中国在对待中美双边关系上的主动沟通、密切磋商和灵活的务实态度,已给白宫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布什不得不由衷地感谢中国的配合,近期美国不会轻易打破双方关系上的“平衡”。这也是今年布什和克里竞选辩论中都不拿中国说事的重要原因。
美国不会轻易“武力保台”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为敏感的重大问题,目前台海已陷入了多事之秋。一边是陈水扁从“渐进式台独”走向“急进式台独”,一边是美国的军售还在悄然进行。在这种没有跳出战争阴影的可怕局势下,如果台海真的发生军事冲突,美国是否会“用武力保护台湾”呢?对此,美国各方人士已从不同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多数人不同意美国介入台海战争。2004年5月28日,美国《华尔街日报》运用西点军事学院一位教官的话指出,如今的中国已不是过去的中国,中国军队也不再是过去的军队了。虽然美国的军事比中国强大,但中国并非毫无反制能力。近年中国军事实力正在实现实质性的跃升,海军实力已从“近岸防御”走向“近海防御”,空军已由“国土守卫型”发展成“攻防兼备型”,陆军已演变为导弹、火箭、坦克等多个能适应信息化、数字化战争的独立军种部队,并已研制出一系列高科技“杀手锏”武器。从而使中国军队演变成可以“打隐形飞机、打巡航导弹、打航空母舰”和“防生物武器、防化学武器、防核武器”的有效震慑态势,所以美国必须以审慎的态度来研究中国。9月2日,美国前国务卿黑格在众议院作证时说,胡锦涛和温家宝已在不同场合向美国发出了强硬的信息,一再强调阻止“台独”是中国的核心利益,绝不含糊。北京内部传出他俩一致持“争取谈、准备打、不怕拖”的坚决立场。这表明中国高层已经把不惜一切代价阻止“台独”列为未来的军事目标。我以为北京对台湾的警告是认真的,美国参议院不应轻易讲“协助台湾自卫”之类的话。如果台湾一旦爆发战争,美国人真的就去参战协助台湾,这首先要问一问西方盟友是否支持配合。它们无一例外地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中国也有它们自己的独特利益。伊拉克战争已使美国与欧洲的一些盟友矛盾加深,要它们背弃自己的外交承诺和自己国家利益而陷入同中国的军事对抗,几乎是不可能的。9月21日,美国商会副会长丹尼尔在工商峰会上表示,虽然台湾可以作为美国谋求军工红利来源和牵制中国的一张大牌,但在越来越多美国大公司正在向中国投入大量资本、技术的今天,在美中经济正在重塑长期互惠互利关系的今天,美国在台湾的利益比起在华的利益来,毕竟是前者小而后者大,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显然将成为美国经济的最大客户,难道美国的老百姓会为前者去“奋不顾身”吗?更不要说美国在反恐、军备控制、防止核扩散、联合国投票、亚太经贸等问题上,无一例外地需要中国的合作。纵观大局,台湾问题仅是美国交响乐团里的一个小音节,而不是最重要的音节。
(原载香港《镜报》月刊200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