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内容

1.本地市场效应在中国的检验

中国制造业是否具有本地市场效应,其程度如何;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是否具有本地市场效应;中国制造业区域空间是否具有本地市场效应,区域空间上是否存在差异。这些都是全书研究的基础和依据。

2.本地市场效应对城市化的作用机理

国内学界将本地市场效应在相关领域的运用研究未见,借鉴国外已有的本地市场效应在其他领域的运用研究,深入分析本地市场效应的内在本质、作用机理,论述其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3.新国际劳动分工对城市区域生产组织的作用机理

分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新国际劳动分工是如何进行价值链的空间分配,跨国公司是如何作用东道国的城市区域,跨国公司对城市区域生产组织的作用空间有何特征等。

4.中国专业市场的空间分布和规模特性研究

本书最终是借助浙江省专业市场为载体,研究其本地市场效应的获取并逐渐实现新国际劳动分工的过程,所以有必要对中国专业市场发展现状、空间格局以及与城市区域和城市经济的关系等进行必要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也需探索专业市场作为某些相关度较高的产业在整体性上是否也具有本地市场效应特性。

5.从本地市场到新国际劳动分工嵌入的城市化动力机制探索

建立从本地市场到新国际劳动分工的城市化动力机制必须借鉴某种理论,否则该动力机制的构建难免会出现说服力不足的现象,所以力图寻找某种理论并能使其对本书所构建的城市化动力机制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也是本书研究的重点之一。

6.将本地市场到新国际劳动分工的城市化动力在浙江省进行验证

浙江省是专业市场大省,专业市场的发展路径、专业市场的本地市场效应形成,以及专业市场的新国际劳动分工嵌入过程等都需要进行实证的分析。此外,专业市场对城市化的推动机制在浙江省的作用类型和对城市化的作用效果也需在实证层面进行分析。

二 研究方法

本书以新经济地理学的本地市场效应理论为主线,贯穿全文。研究中注重文献综述与总结、计量经济学分析、空间统计分析、理论演绎和归纳、实证案例分析等手段和方法(如图1—2所示)。

1.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结合国外本地市场效应的相关计量文献成果,明确本书的研究议题,并大胆假设中国制造业及出口贸易和省域空间存在本地市场效应。利用中国及各省相关年份的投入产出表数据,根据Stata11.0软件,运用似不相关回归法分析进行了大样本的面板数据分析,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假设的存在性,为后文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计量或实证保障。在研究手段上,实现了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定性描述和逻辑演绎归纳是本书理论基础和依据。从本地市场效应和新国际劳动分工的本质特性出发,分别定性阐述并从逻辑上推理出了其对城市化和城市区域生产的空间组织的作用,并再借鉴产业竞争力模型建立了浙江省从本地市场到新国际劳动分工的动力机制的理论模型,以浙江省义乌市、台州市等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来论证该模型的科学性,实现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结合。

3.常规数理统计分析与空间分析相结合

考虑到常规数理统计分析往往忽视空间相互的作用,往往夸大某些主体的作用力,为力求科学准确的研究,本文借助Geoda9.5软件在第三章和第五章进行了空间计量分析,将空间分析与常规数理统计分析相结合进行研究。

4.模式分析与个案分析相结合

个案分析对理论的辅助说明有些单薄,所以本书就先建立了浙江省城市化的动力模型,然后再通过浙江省及内部各县市的个案进行论证说明,将模式分析与个案分析相结合。

图1—2 全书研究方法和实施过程


[1] 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