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人性AB面:分清镜子里的人到底是谁

我们对自己有一个评价,别人对我们也有一个评价,这两者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别,那么到底哪一个评价是准确的?想要正确认识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不了解,更别说掌握自己的未来了,所以正确认识自我是学会自制的第一步。

走出迷宫,你不能永远沉睡

人和动物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人之所以可以称为高级动物,就是因为,在某些方面和动物不同。人类拥有思想,所以人可以思想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动物则比较随心所欲了。我们之所以站在高处,正是因为如此,换句话说就是,因为我们有思想、有目标,所以才有了前进的动力,才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

而一个有自制力的人,必然也是能认清自己的位置的人。其实不管是做什么事,我们首先应该做的就是了解自己,一个人,只有当他了解自己的时候,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才能和长处,并在现实生活中将其发挥出最大的优势。而在这个物欲横流、快速发展的时代里,很多人已经渐渐的迷失了自我、他们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也感觉不到快乐,这样的人是悲哀的,但是每一天、每一刻都有这样的人出现。都说社会是个大染缸,原本是白色的人,被丢到这里面就会生出各种颜色,而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的人,实在太少。

森林里住着各种各样的动物,他们彼此相处的十分和睦友好。有一次老虎妈妈生下了两只小老虎,一只取名欢欢,另一只名字叫喜喜。两只小老虎总是互相不服气,因为它们都觉得自己比对方高大威猛,老虎妈妈时常能听到两只小老虎在吵架,她也十分头疼。有一次它们再一次吵起来了,欢欢对喜喜说:“我就是比你高大,不信你问别人!”喜喜也不甘示弱的说到:“虽然你是哥哥,可明明你才是最瘦小的那个!”小老虎你一句我一句,吵得不可开交,老虎妈妈想出了一个办法,带它们两个去照镜子。欢欢和喜喜看到镜子里的自己却有了不一样的表现,一个眉飞色舞、手舞足蹈的,而另一个则垂头丧气、一言不发。“孩子们,”老虎妈妈语重心长的说道,“你们现在看到的,都不是真实的自己。”原来老虎妈妈带他们看的镜子分别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并非平面镜。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很简单的一个小故事,其中却蕴含着大道理。想一想我们自己,是否曾经或者是现在也被眼前的“镜子”迷失了双眼?长大后就知道了,原来镜子的人都是自己,而那些或过于壮硕、或过于矮小的,都不是真实的自己,而之所以会出现这一切就是因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镜子不同。这个简单的道理,我们很早就明白,可是在我们越长越大的时候,在我们面对无数个不存在的镜子时,我们却再一次迷失了自己。长大后的我们,面对的镜子不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由各种各样的东西组合起来的镜子。有的时候,这面镜子是凹透镜,在我们取得成就的时候,此时镜子里的我们是骄傲的,有人看着这样的自己,不免得意忘形,他们就这样一次又一次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忘乎所以;而有的人,在失败几次之后,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满面愁容、眼神无光,因此变得越来越消沉,觉得自己做什么都做不好,长时间将自己沉浸在痛苦、自责之中。以上这两种人,显然都没有做到正确认识自己。当一个人被眼前的东西蒙蔽了双眼的时候,很多潜在的危险他们都看不到了,他们很有可能会变成两个极端,最终害了自己。

初次来到旧北平的祥子,是个老实巴交、充满干劲的年轻人,他做事认真,平明工作职位赚钱养活自己,他用了整整三年年的时间,终于攒够了钱,他拿着这笔钱买了辆车,开始了自己新生活,还在心里计划着,按照他现在的情况,用不了多久应该就可以买一辆新车,他还想着以后买越来越多的车,然后开一个车厂。可惜他所生活的不是一个安稳的时代,那时候仍然有打仗,太平的日子没有过的很久就结束了。祥子的车被人宪兵扣了,后来他逃了出来,当这是他李祥第一次破灭;他又开始攒钱想买新车,然而还没等攒够,他的钱有一次被抢了。再后来祥子的老婆虎妞,用自己的私房钱给祥子买了一辆二手车,日子勉强过得去,但后来虎妞怀孕,祥子不得已卖掉了车子,虎妞难产,一尸两命。在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之后,祥子最终变成了一个麻木不仁、吃喝嫖赌、抱着过一天算一天的想法混日子的人了。

这是老舍笔下的人物,祥子生活在那样一个年代里,很多事情都身不由己。他原本是个勤劳的人,最后却被生活打击,渐渐地迷失了自己,变成了一具行尸走肉。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安定、和平的时代里,不用担心自己会不会见不到第二天的太阳,也不用拿命拼,只为了混口饭吃。我们比前人幸福的太多,可我们依旧像他们一样迷失了自己,找不到方向。前人之所以迷失自己,是因为他们看不到生活的希望,而我们并不是这样。让我们迷失的,是成功时刻的鲜花、掌声,也是失败时候的打击、指责,我们要做的,是胜不骄败不馁,而不是因一次的成功骄傲自满,更不是因为一个失误就全盘否定自己。

其实在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这杆秤让人有一个标准,让自己做到心中有数。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这杆秤会让他们知道,自己有多大的能力去做这件事,或者说可以不可以完成这项任务,在可以完成的时候,应当接受;而在无法完成的时候,切勿“打肿脸充胖子”,否则不但会把事情搞砸,还会让别人在心里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其实自己是胖是瘦,每个人心里都清楚。在买衣服的时候,我们照镜基本上都会发现镜子里的自己,好像很瘦的样子,但实际情况是什么,我们心里明白,至于那个镜子,不过是商家为了销量而特制的镜子,这种镜子在视觉上有一定拉伸的作用,因此镜子里的自己比真实的自己看起来瘦了一些。

安徒生童话中《丑小鸭》的故事被人们多次的提到,故事的最后,丑小鸭终于蜕变成为一只优雅、美丽的白天鹅,可事实上,它原本就是一只天鹅,只不过从小它生活的地方不在天鹅群里,在它睁眼看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它的身边就是小鸭子,所以它就以为自己也是小鸭子,它迷失了自己,直到看到白天鹅,羡慕起它们,于是奋力飞翔,才发现自己竟然和它们是同类。试想如果丑小鸭一直跟别的鸭子混在一起,那它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其实是一只天鹅。一个人只有正确的认识自己,才能拨开眼前的重重迷雾,走出迷宫,如果被眼前短暂的快乐或是痛苦麻痹了双眼的话,则会像童话里的主人公一样,永远的沉睡下去了。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把自制力的力量发挥出来,清楚的了解自制力、正确的运用自制力,引导自己走向成功。

【智慧屋】

由人观己

我们借助于镜子来看自己的衣冠,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借助别人的评价来和反应,来更清楚的认识自己。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我们的态度、情感等会通过一些外部表现,如表情、动作等反映出来,他人则根据这一反应得出对我们的认识,因此他人对我们的评价是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一个重要方法。

和“我”相比

现在的我们,和过去的自己都有着很大的差别,那么这种变化,究竟是好是坏,需要我们来做出一个比较。把现在的我和过去的我比较,能很清楚的看到,自己在哪一方面是有所不同的,当我们进步的时候,证明我们为此努力付出过;当我们失败时,可以督促我们找出原因,以避免将来再犯。

你的性格,调配你的命运

中国有这样一句俗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被说了很长时间,那么其肯定存在着一定的道理。一个几岁的小孩,他的认知、思维、对这个世界的了解都不深,怎么就被别人下了他将来会成为某一种人的结论了呢?这句话侧重于说明孩子小时候身心发展状况,对个体未来的重大影响。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其童年时期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日后的择业、婚恋等等,因此才有这样的一个说法。也有人将这一说法理解为“性格决定命运”,这就是著名的心理学家荣格提出来的。

一个人小时候所表现出来的东西,往往会随着他的成长而逐渐显露出来。他的性格影响着他周围的人对他的评价,而这些评价又在无形之中对其性格产生了巩固作用,心理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逐渐形成的。个人的心理又促使其做出一种行为,进而指引前进的方向,因此有“性格决定命运”这一句话。个体命运如何绝对不是简单的性格决定的,只不过在多种因素中,性格占据了比较重要的部分,对人影响较大。

有三个人想知道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子,于是他们一起去找了一位通晓古今的老者。在他们三个说出自己的想法后,老者给他们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遥远的西方,有一个价值连城的宝物,假如我现在让你们去找它,你们会去吗?”第一个人说:“再值钱的宝物,也不过是一个东西罢了,我不会浪费时间去寻。”第二个人说:“没问题!不管有多困难,我都会找到它的。”第三个人则说:“西方那么远,一路上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总不能为了个宝物就把自己的名给赔上了。”老者捋了捋胡须说道:“你们三个的未来已经出来了。”他对第一个人说:“你生性淡薄、不慕名利,所以你不会有很多财富,但是你的性格却会给你带来一些贵人,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助你一臂之力。”然后对第二个人说:“你是一个无惧危险、意志坚定的人,只要认准了的事就会去做,所以你的前途形势很好,将来可成大器。”最后对第三个人说道:“你做事容易优柔寡断、且胆小怕事,未来是一个平凡人的可能性较大。”

一个人是什么性格,或许可以从这一角度推测出其未来趋势,但也不是绝对的。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性格这个也不是完全不能改的。有的人小时候性格开朗,家里遭遇变故慢慢变得闷闷不乐,甚至是自闭;有的人幼时喜欢独自玩耍,长大后身边却有了许多知心朋友,他自己也变得爱交际了。这种情况十分常见,所以说一个人的命运如何,谁也无法准确预测。通常来说,一个自制力良好的人,其性格发生改变的可能性比较小,换言之,那些在小时候就被预测未来大好的人,往往是有自制力的人。

一群孩子被实验人员带到了一个房间里,房间里有一张桌子、一只时钟和一些玩具。实验者从口袋中掏出一些糖果,每个孩子都分到了两颗糖果。实验人员告诉小孩子们:一会房间里会只剩下他们,只要他们能保证自己十几分钟内不吃掉手中的糖果,那么在他回来之后,将会给这些孩子额外的唐作作为奖励。对于孩子们来说,手中的糖果是一个很大的诱惑,对于这个近在眼前的诱惑,有的孩子在是实验者刚出去后就迫不及待的吃掉了糖果,有的坚持了一会,但时不时会把目光放在墙上的时钟上,最后漫长的十几分钟,他们也终于等不及了。而有一部分孩子,则以玩玩具来分散注意力,还有的几个人在一起做游戏。最后在规定的时间里没有吃掉糖果的孩子,则如愿以偿的得到了更多的糖果。实验并未因此结束,许多年后,实验人员再次对这一群已经长大的孩子们的追踪研究发现:那些得到额外奖励的孩子,在面对诱惑的时候,往往能靠自己的毅力克服;而那些一开始就吃掉糖果的孩子,则对诱惑毫无抵抗力。

几颗小小的糖果,便把孩子们的性格分为了两大类别。对于等不到奖励的孩子来说,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那些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得到的糖果,显然不如眼前的诱人,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吃掉它,先满足了自己的快乐再说。同样是面对诱惑,有的孩子虽然也想吃,但是为了能得到更多的糖果,这些孩子会用一些方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先找别的事情做,如此一来,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他们也如愿以偿的得到了奖励。研究表明,那些先吃掉糖果的孩子,往往性格有些冲动,他们的目光只看得到眼前的好处,没有耐心等待遥远的奖励;而后来吃掉糖果的孩子,则与其相反。虽说孩子们的当前并不能代表他们的未来,但至少在这里我们能看出:抵抗不了诱惑的孩子,自制力较差;得到奖励的孩子则有较高的自制力。当然,孩子们都是有可塑性的,所以如果发现孩子在小时候自制力不佳,家长可以及时发现,并有意识的培养其自制力,久而久之,这些孩子也会拥有良好的自制力,这对他们的未来,不管是学习、工作乃至生活,都会有很大帮助。

一个人在某方面,有没有天分,除了先天的条件之外,还有后天的勤奋和努力。仲永小的时候,拥有普通孩子没有的聪明才智,五岁便会作诗,可谓是小小年纪便才华横溢,可惜他的父亲在发现他这一才能后,每天带着他炫耀,没有给他提供上学的机会,到了仲永二十岁,他的才华已经彻底没有了,变成了普通人。原本仲永的未来可以说是一片光明的,可由于后天的原因,却硬生生把一个神童变成了路人,令人扼腕叹息。由此可见,再有天赋的孩子,如果后天不去努力,那么他还是会变成平凡人。相反,如果一个人并未有过人的天赋,但是愿意不断地学习知识、充实自己,那么他一样可以成功。

【智慧屋】

性格与命运相关

一个人的性格,在某些程度上决定了其未来。因为性格会影响一个人的行为方式、为人处世,决定了他对自己的未来有怎样的计划,进而影响着而一个人的前途命运。但并不是说一个人性格如何,就一定会有怎样的命运。因为个体的命运不仅受到性格的影响,而且还被社会文化、家庭环境以及个人运气等制约,所以不存在绝对的性格决定命运。

性格可以改变

个体生活在社会中,受到社会和他人的影响,不断地改变着自己,性格就是在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比较稳定的特质。倘若性格过于内向,想要改变,就可以试着先从简单的打招呼做起,见面一句问候、一个微笑,时间一长自己就能很明显的发现这种改变。只要你愿意,性格都是可以改变的,那么命运自然也会随之改变。

并非所有的习惯,都是坏的

有一句话叫“习惯成自然”,当我们多次重复某一行为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发现这个行为已经和自己融为一体,可能之前还需要别人提醒的,现在我们自然而然就做了。习惯这个东西,说好也好,说不好也不好。一个好的习惯,可以带人走向成功;而一个不好的习惯,却能让人走向灭亡,因此,说习惯好与不好,其实都取决于个体自身。那么一个自制力强的人,其必然拥有一些好习惯。习惯对人的影响,是一生的。

一位富人由于没有孩子,所以在他死前曾立下遗嘱,在他死后把这些钱都给自己的一位远房亲戚,后来这位富人去世,亲戚得到了一大笔钱,但这位亲戚由于家中穷困,从小便以乞讨为生,所以在他接受了这笔钱后,面对周围人“有了这些钱,你最想做什么?”这个问题的时候,亲戚回答道:“为了方便我以后乞讨,所以我准备买一个更好的碗和质量好的棍子。”

这个故事是不是让人啼笑皆非?在乞丐眼里,碗和棍子就是对自己最有用的东西,他已经习惯了乞讨,在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时候,这个习惯已经影响了他的大半生,甚至在天上掉馅饼的时候,他也改不了自己的习惯了。习惯这个东西,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都会在经年累月之中一点一滴的改变着我们,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决定着我们我的成败。

清朝末年的曾国藩,这里我们且不论他的功与过,只谈他的修身方法,他身上的这一点优点足以成为我们当代人可供借鉴的好榜样,值得我们学习。就拿曾国潘每天都坚持读书来说,我们现在又有几个人能做到?我们总是有:太累了、太忙了、没时间等诸多理由推辞,甚至在明明无事可做的时候,宁可睡觉或者频繁的刷手机,也不愿意读一本书。曾国藩始终坚持“无一日不读书”,后来在他成为国家大臣,要处理诸多事务之时,也没有停止过学习。他还坚持写日记,在日记里他给自己定下来十二条规矩,并且每一条他都坚持做了。这里面的规矩从吃饭、睡觉到修身、养性再到为人处世,涉及诸多方面。日记里有一条是静坐,曾国藩属于性格有些暴躁、冲动的人,我们知道,冲动容易误事,有了这一条规矩。曾国藩始终恪守,每一天一定要抽出一段时间静坐,让自己躁动不安的内心得到了平息,使自己的思想坚定不动摇。还有一条是谨言,这一条规矩时刻提醒着自己,说话做事,都需要谨慎。诸如此类的规矩,这些内容他也并非写写而已,每一条他都要求自己做到,一方面督促了自己,另一方面逐渐养成了一个好的习惯,成为了自身的一种品质,而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又反过来影响着他。所以说,当一个人拥有了一个好习惯的时候,只要他能持之以恒,这一习惯将带给他重大的意义,那么即便他是一个方方面面都很普通的人,也会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人。

有一些习惯是好的,那么必然有一些是不好的。坏习惯这种东西,有的时候,并不像好习惯那样容易被发现,尤其是我们身上的某种习惯不被他人所知的时候,就更难发现了。比如说一些人由于压力大,又找不到合适的方法释放,所以开始了吸毒,可能刚开始仅仅是处于无聊或是好奇,但是毒品这东西,沾上了就戒不掉了,所以才会有了第一次、第二次、第无数次,直至最后把自己的前途都赔上。如果别人问起为什么戒不掉的时候,他的回答可能就是:“习惯了。”在我们出现坏习惯的时候,应当及时的扼杀,而不是放任不管,这样下去只会越来越助长坏习惯的歪风,最后造成无法挽救的局面,到那时再后悔已经是“木已成舟、为时已晚”了。

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曾经用狗做过一个实验。起初他将狗关在一个笼子里,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铃声响起,而伴随着铃声的是来自外界的电击,由于笼子是关着的,所以狗逃出笼子都是以失败告终。在多次这样结合之后,在给予电击前,实验人员把笼子打开,狗非但不会尝试逃离,而且在铃声响起,没有电击的时候,它也像被电击一样出现了全身抽搐的状态。原本有机会逃走,但却放弃,并且绝望的等待即将出现的痛苦,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实验“习得性无助”。

其实不只是动物,在人身上也存在着这种习得性无助。当一个人连续多次在工作上失败的话,他很可能会放弃这个工作,对自己产生怀疑、否定的情绪,甚至联想起以前自己的种种失败,都归咎于自己“脑子笨”、“做什么都做不好”,更有甚者会因此想不开,走上绝路。这些都是因为我们没能正确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所以想要避免这种类似于绝望的情绪,我们应当找出事件的起因,而不是陷入不断否定的怪圈里。如果出现了一次失败的时候,个体把这种失败归咎于自身的一些不可改变的因素后,之后接二连三的失败,他还会这样认为,久而久之就会放弃自己、甚至对外界的一切都会感到无所适从。他会把外界不同类型的失败归到自己身上,然后变成无解的死循环。这种人将丧失对生活的热情,以后只要遇到困难,就直接退缩,甚至都不尝试一次,对别人说的话也会非常在意,他们变得越来越敏感。由此可以看出一个坏习惯对人的影响是致命的。为了避免坏习惯对我们的影响,我们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应该摆正自己的心态,不可有“都是我的错”、“我不行”等想法。正确对待存在的问题,只有知道错在哪里,才能找出正确的解决办法。这就像开锁一样,一把锁对应一个钥匙,拿错误的钥匙去开锁是无论如何都打不开的。

【智慧屋】

习惯是把双刃剑

当一个人拥有一个习惯的时候,这个习惯可能造就他,也可能毁了他,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使用。一方面,拥有好习惯,例如在我们要开车的时候,由于已经熟悉、习惯了每个动作,所以不需要我们像学车的时候,那样小心翼翼了;而另一方面,过于熟悉也就使我们不会把注意力全部放在开车上,易造成事故。

不要过于依赖

正如前面所说,如果太过依赖习惯,那么在一次次失败后,就会让人陷入一种消极的自我催眠,进而失掉勇气和自信心。习惯的出现,是为了帮助我们,但除了自己,没有任何人、任何东西的帮助回事长久的,当习惯变成某种依赖,后果将不堪设想。

好习惯有很多,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些,想要赢得成功,必不可少的一个好习惯绝对是自制力。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诱惑越来越多,如果缺少自制力,那么就会被这些东西占据了注意力,进而使得我们离胜利愈走愈远。试想一个没有自制力的人,做事三心二意、一生气就被情绪控制,丧失了自我,又如何能成功。

嘿,你今天检查自己了吗?

古人为了能正确认识自己,提出了诸如“见贤思齐”、“吾日三省吾身”等方法不断完善自我。这些方法不但可以让我们学会反省自己,改正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让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反省”这一方法,放在今时今日,依旧是不过时的。一个有自制力的人必然经常反省自己,因为他可以从反省中能让自己避免犯错。

托尔斯泰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所以他从来不用担心自己的生活问题。他和现在有钱人家的孩子一样:终日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周围的人都说他将来成不了什么大事。托尔斯泰后来听说了这件事后,开始反省自己,觉得自己这样是不对的,每天这样下去自己真的会没有未来。想明白了这一点之后,他觉得非常惭愧,为了纠正自己的错误,他把自己容易犯的错写下来,时刻警示着自己,最终成为了一代大作家。

名人也不是生下来就是名人,他们小的时候也一样贪玩,但是他们之所以成为名人,就是因为他们有自制力。在这个前提下,他们反省自己、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才使得自己不断完善、进步,最终走向成功。而有的人虽然在某方面有杰出的能力,但他们缺乏自制,放任自己随波逐流,结果成为了一个普通人。

商朝的最后一位君商纣王,沉迷于美色,每日和自己的爱妃嬉戏玩乐,过着荒淫无度的生活,但自己却不自知。当朝的大臣纷纷劝谏,无奈纣王不听,反而斩杀了一位又一位忠心耿耿的大臣。在商朝和西周的多次战争中失败,纣王却始终认为是自己运气不好,从来不会反省自己,依旧沉醉于酒池肉林的生活中,最后被西周所灭,商王朝就此结束。

身为君王,身上背负的不仅是先辈们的殷切期望,还肩负着百姓们的平安喜乐,但是商纣王自身诸多错误,面对臣子的谏言,非但没能反省自己,做个好君王,反而对站在自己对立面的人不管一切的消灭,最终伤了天下臣民的心,商朝覆灭已经在所难免了。倘若他能认真反省,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又怎么会被一个小小的诸侯国所打败,还落得一个臭名昭著的称号。不会自省的人,其结局不会是圆满的。与商纣王相反的,越王勾践,在被囚禁期间忍辱偷生、卧薪尝胆,认真反省自己的错误,最终打败了吴国,洗刷了耻辱。两相对比,会反省自己的人,其前途是不可限量的。学会反省,不仅在提醒自己少犯错误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一对夫妻,婚后生活十分恩爱。邻居甚至从未听过两个人有高声说话的行为。结婚后几年一直如此,邻居们觉得他们一定有什么诀窍,于是纷纷前来请教。那位妻子笑着说道:“其实也没什么,就是我们两个都是坏人。”这是什么道理?邻居们纷纷露出疑惑的表情,妻子解释道:“我来打个比方吧。我给丈夫倒了杯水放在桌子上,但是丈夫没看到,撞到了水,这时候你们会怎么说?”邻居们的回答不外乎是“你长没长眼啊?没看到水在桌子上放着吗?”或者“走路注意点啊,水都洒了。”之类的。妻子又说:“我是这么说的,对不起,是我没放好水,害你喝不了水,我再给你倒一杯吧。然后我就拿布擦了桌子。”话音刚落邻居们纷纷恍然大悟。“我丈夫也不好意思,说是自己不好,没看到水还得我还要再倒一杯”妻子接着说道。至此,邻居们终于明白了这个“坏人”的意思。

夫妻相处是一门学问,现在越来越多的情侣在短暂的相处后就匆匆领证了。但结婚后却发现生活并不是想象中那样美好,家中大大小小的事务都要操心,有时候难免烦心,甚至看到妻子或是丈夫让自己有一点不满意的时候,两个人就能因此吵起来。有的时候,很小的一件事,都可以发展为一场争吵,最后两人闹得不欢而散,甚至负气离婚的都有。如果我们能像故事中的那位妻子一样,有什么问题,自己做坏人,给对方认错,对方自己也会不好意思,如此一来,双方的心更紧的贴在一起,这一点小小的不愉快也能烟消云散,何乐而不为呢?人们常说:“万年修得共枕眠”,两个人在一起原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必要因为一点点不必要的小事而伤了两人的感情。

不管是同事之间、夫妻之间或是和父母、孩子的相处中,如果我们在别人出错的时候,不是一味的指责,而是反省自己,那么对方也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会发自内心的纠正,那么每个人都得到了反省,个体也会变得越来越优秀。要知道,原本是一件小事,如果因为言语上的指责,那么就很有可能演变成为两个人的互相指责、甚至是攻击,这样一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产生嫌隙、变得不愉快。所以先从自己身上找错误,让自己当坏人,不但可以避免口角,而且还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杨振宁起初对物理学不感冒,只醉心于做实验。虽然他一再失败,但他始终认为自己能做出一个成功的实验,对此甚至一些美国人都调侃道:“只要有爆炸的地方,就一定有杨振宁。”后来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杨振宁终于意识到:自己在做实验这一方面,的确没有什么天分。于是他开始反省自己,最后放弃了实验,转身投进了物理学领域。杨振宁在这一领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赢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对实验有一种决心:一定要做成功,可在他无数次的失败后,他也终于明白:实验不适合自己。倘若他没有反省自己,放弃实验,也许他终有一天也会成功,可他今生都会和诺贝尔奖无缘了。有时会,人们不知道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所以才一再的尝试新事物,不断地改变,当我们发现自己做某一种任务始终失败的时候,或许应该反省一下自己:这种任务是否不适合自己,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当断则断”,切不可与之较劲,到最后害了自己。有句话叫,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如果这扇门打不开,就放弃吧,去寻找能打开的那扇窗。

【智慧屋】

反省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

一个人经常反省自己,就会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可能有的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当他发现的时候,就能及时地把这个问题“小事化无”,这岂不是一件好事?越是优秀的人,反而对自己的要求越高,就算将来不会前程似锦,也不至于落到落魄的境地。

反省提高人的自制力

当我们开始反省自己,就开始了自己都未曾发现的改变。不要小看一些细微的改变,一个一周反省自己几次的人和一个几年反省过自己的人相比,他们的差别一定是很大的。当你开始对自己做的错事有一点克制的心,哪怕只是一点点,坚持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自己的自制力就会出现很明显的提高。

善于反省自己的人,通常能在事件中找出错误的原因,并且警醒自己,避免日后再犯同样的错误。而一个有自制力的人,必然善于反省自己,因为他们坚毅、果敢,面对诱惑不为所动,坚守自己,时时反省自己的人,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同时他们的自制力也因此而变得更加强。会反省的人,他们会举一反三、推己及人,不但让自己收获良多,甚至会给身边的人树立一个好榜样,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你也有“鸵鸟心态”吗?

生长在沙漠地域的鸵鸟,当它们感觉到危险的时候,就会把自己的脑袋缩起来,或是埋在草丛里面,这样就“眼不见为净”了,当然有人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说法,认为它们这样做,是为了掩护自己、便于与危险情形抗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过后来被一些学者归为自欺欺人、逃避现实的一种心理,是一种消极应对问题的办法,又称其为“鸵鸟心态”。

美国著名的大公司艾森克公司,在大公司排名中名列前茅,名气非常大。某次,艾森克公司的一艘游轮在威廉王子湾不幸触礁,海面上出现了大面积的油污,不仅污染了当地的环境,而且还给这一水域及其周边水域带来了严重的后果:鱼类死亡、生态遭到破坏。但是艾森克公司在出现这一事故后,非但没有向当地政府承认自己的错误行为,而且对于生态怕破坏也没有及时的采取措施,致使征服欲、环保局以及新闻人员等对其这一行为进行了严重的谴责,这被称为“反艾森克运动”。事情的严重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艾森克公司的预期,以至于最后连布什总统都知道了这件事。最后在多方的压力下,艾森克公司共计赔偿清理油污费、罚款等高达几亿美元。除了给公司造成了钱财损失,艾森克公司在公众心中的好印象也大打折扣,间接的影响了之后的生意。

倘若艾森克公司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能及时的派出相关人员清理油污,并对此次事件向当地政府及时致歉,引以为戒,那么他们绝不会付出这么惨痛的代价,而正是因为他们的无作为,以为不听不看,外界的消息就会自动屏蔽,这件事也可以不了了之,他们的如意算盘打的很好,这件事最后处理的结果却是让公司“赔了夫人又折兵”。同样是面对意外状况,百事可乐公司的做法则与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说起碳酸饮料,那绝对是少不了可乐这一品种了,其中尤为出名的当属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这两大品牌不论是在口感、销量还是受欢迎程度上,几乎都是难分伯仲的,但是有一次出现的状况,却差点将百事可乐从市场中淘汰。一位太太给自己的孩子买了两听百事,在孩子喝掉了一听后,顺手把可乐倒放在桌面上,瓶子里却掉出了一个针头!这位太太当即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媒体,经过媒体的宣扬,许多消费者开始纷纷谴责百事公司,外界的压力和舆论可以说给公司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倘若处理不好,百事很可能会从市场上消失。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百事公司立即从两个方面着手解决此事。他们一方面给予这位太太真诚的道歉,给了她一笔赔偿金,并且利用媒体告知消费者:若有人发现类似的问题,予以赔偿。与此同时,他们还加强了生产线上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请了这位太太做见证。百事公司的这一举措,不但获得了这位太太的谅解,而且还让消费者见证了公司知错就改、不推卸责任的风范。这不仅重新挽回了消费者对百事的信任,也给其他公司做出了良好的榜样。百事公司并非因此被时常淘汰,反而因为其真诚、及时的改正错误,使得其销量比原来更好,这也算是“因祸得福”吧。

上面两个事例,都属于突发状况,但是面对相同的状况,选择不同,结果自然也不相同。面对危急状况,居于上位者的决策,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司的未来。一个优秀的公司,其领导者不然不是懦弱无能的,他们面对危险,临危不乱,用自己的头脑冷静分析、迅速做出判断,并给出相应的挽救措施,这些人不仅是具备灵活的头脑、专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清楚的知道:出现问题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主动解决。主动解决就是掌握了主动权,接下来的方案或者解决办法往往可以顺利开展,还会因此得到广大群众的谅解和支持。相反,出了问题,不肯正视自身,甚至是推卸责任的公司,通常会付出更沉重的代价,不但会损失更多人力、财力,还会把在公众心中建立起来的,来之不易的信任抹杀掉。信任之墙一旦崩塌,想要再次建起,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公司也将难以立足。因此在面对突发状况或是危机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及时承认错误、提出解决方案,而不是犹豫不决、视而不见。

由于现在生活压力比较大,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大城市的年轻人,其实摆在他们面前的有很多问题,但他们却不愿意去面对,总是做那个“掩耳盗铃”的人,好像不去听、不去看,这些问题就可以不存在了一样。我们都知道,逃避并不能解决问题,可是很多人、在遇到危险情况的时候,下意识的就想逃避,人类有趋利避害的本能,所以这一点很容易就可以理解。我们害怕面对,因为我们怕事情的结果不是自己想要的,所以一再回避,可有一句话说得好:“躲的了初一,躲不过十五”,而且一直逃避,只会让自己的恐惧、担忧与日俱增,倒不如面对现实,有时候,事情也许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糟糕。

其实不管是哪一年龄段中,都存在着有“鸵鸟心态”的人。上学的时候,每次老师只要一说:“提问一位同学回答问题”之类的话之后,全班就会陷入一片寂静,有的学生因为不会所以害怕被提问,而有的则属于知道答案,但是不敢回答,还有的是知道怎么答但是老师不提问自己就不回答的,以上这三种人,其实都存在着鸵鸟心理。其实这些都是可以克服的,主动回答老师问题的学生,且不论对错,都已经证明这是个敢于回答、勇于回答的人,除此之外,回答问题的学生,还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活跃了思维,这种学生往往会受到老师格外的关注,对他们的回答,老师会予以鼓励或是表扬,如此一来,学生则会更喜欢回答问题,这就相当于一个良好的循环系统了。这样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老师更容易将目光放在好学生身上,而这些好学生则变得越来越优秀了。初次步入社会的新人也是如此,因为自身没有什么实战经验,对上级交代的任务完成起来,往往会觉得比较吃力。为什么同样是作为刚入职的人,有人在段时间就受到领导的赏识,而有的明明兢兢业业许多年,却一直在原地踏步?这里面的差别,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自身,有的人可以胜任某一任务,但是由于怀疑自己的能力,每每遇到这种事情,都推辞了,或是担心这个担心那个,时间一长,还有谁愿意给机会让你发挥自己的才干?所以对于职场中的人来说,该表现自己的时候好好表现,争取圆满完成任务,而不是每次再有任务的时候,先急着否定自己,或者“装聋作哑”。

【智慧屋】

鸵鸟是可以摆脱危险的

被人们误会了很长时间的鸵鸟,其实它不但拥有两条长腿,并且奔跑速度很快,所以在面对危险的时候,他们完全有能力逃跑。反观我们身边,有无数这样优秀的“鸵鸟”,可当有任务降临在身上的时候,总是避而不见,捂住耳朵,结果错失了很多机会,实在让人惋惜。所以不要把头藏起来,勇敢的做自己,当你抬起头的时候,就会发现一切都可以迎刃而解。

别把小问题变成大麻烦

原本花些心思就能做到的事,因为自己前怕狼、后怕虎的一再耽搁下,演变成一个大问题,就像原本一个用铲子用力拍打几下就会碎的小雪球,因为种种原因,越滚越大,最后变成了一个大雪球,那个时候就不是一个人、一把铲子就能解决的事了。放任不管的结果就是让问题变本加厉。我们要做的,当然是及时制止。

其实我们之所以害怕,还是因为自身的条件不够优秀,但是不要害怕面对问题。假如问题出在自己的能力上,那么就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问题出在人际上,就多去交朋友,扩展自己的交际面等等,总之,出现了问题我们应当努力的解决它。始终记住: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肯努力、肯用心,就一定可以做好。

别做摆钟,摇摆不定

人对于自己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想要准确的认识自己,我们除了通过自己的行为表现认识自己,而且还要借助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但不管是哪种方式,这都是一种手段,我们不能偏向某一方面,否则就很有可能出现某种极端现象。为了避免发生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是我们的内心有着一杆秤,这杆秤就是一个标准,有了它不管是面对好的评价还是坏的评价,我们都可以和它做比较,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一个心中有着坚定意志的人,他既不会因为外界的诱惑就改变自己,变成趋炎附势的人,也不会因为遇到挫折而放弃自我,他心中有着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护着并且为之坚守着。

西汉时期,有一位使者奉命出使匈奴,原本办完要做的事就能回国的使者,却因为手下人参与了造反一事而受到牵连,被匈奴的大王单于关了起来。单于手下的卫律知道使臣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于是劝说大王不要杀使臣,他去试试劝降。卫律原本是西汉的子民,但是却背叛了自己的国家,投身在匈奴,卫律劝降使臣,说他只要投降就有享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荣话费贵,何必一心为西汉,如果不接受这个建议那就是死路一条,大汉朝的人民又有多少人会记得他。使者听了这些话非常生气,痛骂卫律是卖国贼,还说他现在的一切权利、荣耀都是一时的,总有一天他会受到良心的谴责。不管卫律怎么劝说,使者都不为所动,无奈卫律向单于汇报了这件事。单于觉得使者十分有气节,心中更加坚定了要让他归顺的想法,先把他囚禁在牢里,不给吃喝,后来又把他流放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虽然条件异常艰苦,使者受尽折磨,但他从未忘记过自己的国家,常年与他作伴的只有他手中代表着汉朝的旌节。一直过了将近二十年他才回到自己的祖国,那时候他手中的旌节只剩下了一根光秃秃的棍子。这就是著名的苏武牧羊的故事,时间在变,可苏武始终没有改变他那颗赤子之心。

苏武是不幸的,原本是代表国家出使的,可却因为意外被困在了匈奴,为了能活下去,他饮过雪、吃过毡毛,被人威胁也不害怕,在卫律劝说他只要肯降服就立刻封官,金银珠宝也随之而来,如果不肯降服情况只会更糟糕,可不管卫律怎么说,苏武都是软硬不吃,油盐不进的样子,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使命,他热爱自己的国家,所以即便有再大的诱惑、更悲惨的遭遇,他也不怕。面对荣华富贵也许有的人可以不忘记自己的坚持,可真正面对困难的时候,这带给人的煎熬远远超过前者,要不然也不会有“屈打成招”这个词了,可是苏武在北海放羊的时候,哪怕只有他一个人,哪怕没有吃的,他也可以坚强的活下去,因为他坚信:自己一定会回到家乡。苏武出使的时候是四十岁,但当他回来的时候已经五十九岁了,他的头发和胡须全都变白了,脸上写满了沧桑,容颜易老,可他的心却未曾动摇过。换做是别人,可能很早就接受了荣华富贵,或者因为受不了糟糕的环境而自杀了。正是因为苏武始终坚守自己的内心,所以才能战胜那么多的困难,他的气节、他坚守内心的精神也被人们代代相传,给我们以深刻的教育。

古时候有一位少年,名叫陈平,从小酷爱读书,因为家里条件很差,为了能光宗耀祖,改善家庭的经济,他下决心一定要有所成就。由于和哥哥两个人生活,兄弟俩一直相依为命,互相照顾,后来哥哥娶了老婆。陈平学习努力,每天都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因为没有时间做农活,家里种田和家务都是嫂子在做,时间长了嫂子就觉得不公平,心生怨恨。之后经常唠叨说陈平什么都不管,有这样的叔叔还不如没有,她觉得读书没有什么用,与其浪费时间还不如把时间放在干活上,这样还能给家里减轻点负担。面对嫂子的指责陈平始终没有与其争执,他还是努力的学习,终于有一次嫂子说的话太难听了,陈平忍无可忍,觉得家里再也待不下去了,所以就离家出走了。哥哥知道这件事后迅速去追弟弟,幸好发现的及时,将陈平追了回来,哥哥为了弟弟准备休掉妻子,陈平不忍心劝阻兄长。邻居们听说了这件事都夸陈平,说他为人大度。后来这件事传到一位老人耳中,他被陈平的精神所打动,所以找到他答应教他读书,并且分文不取。之后陈平成为了刘邦手下的一名谋士,辅佐刘邦打下了天下。

面对嫂子的侮辱,陈平隐忍不发,他也不想因为自己的事,让哥哥嫂子产生嫌隙,可是他没有放弃读书,因为他相信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只有出人头地了,才能改变现状,所以不管嫂子说什么,他都没有动摇过。只是每个人都是有脾气的,所以不愉快的时刻总会爆发,庆幸陈平的哥哥是爱着自己的弟弟的,所以才把他追到带回了家,还为了弟弟要休妻。而陈平也真的是一个爱学习的人,所以才得了贵人帮助,免费学习,最后还成了谋士,这一切都是他应得的,是他努力奋斗的结果。退一步说,如果陈平觉得被嫂子说的话打动,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农活上,那么他这一辈子都不会有实现雄心壮志的机会,因为他没有才干,即便是有机会摆在他面前,他也是抓不住的。

人不能没有坚持,因为这是我们的本心,是我们前行的动力,有了它我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遇到诱惑的时候、坚持不下去的时候能使我们走下去。有人成功,就是因为他们不被外界所干扰,为了他们心中那一个世界,他们什么都愿意去做。在别人不看好自己做的事时,有几个人能坚定不移的做下去,这样的人不是没有,只是太少了,这也恰好说明为什么成功的总是少数人。站在十字路口的你,只能选择一条路,或许你选择的是一条充满荆棘的路,或许你选的是一条鲜花盛开的路,但不管是哪条路,都应该自己做选择,别人的建议也只是他们的看法,真正要走的人还是我们自己,别人无法代替,所以如果我们心中有自己的原则,就应该一直坚守它、保护它,别让它随着我们年龄的增加而消失。

【智慧屋】

坚守自己的内心

我们必须承认,这世上的诱惑太多了,想坚守自己的内心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们还是要去坚持。享受生活当然美好,没有人会拒绝,可如果这种享受是建立在违背自己原则的前提下,我们最好不要去做。不要因为别人说了:大家都是这样做的而被诱惑,因为大家都做的事也可能是错的,你必须要有自己的判断,才能做出对你最好的决定,否则就会成为摆钟,别人说什么你就做什么,失去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