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词汇修辞研究

论词语锤炼的艺术

摘要:词语锤炼的方法主要有讲准确、求贴切、辨色彩、求同异、善活用五项。讲究用词准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词的意义或用法是否准确;(2)表意是否明确而无歧义;(3)用词是否合乎规范;(4)搭配是否恰当。讲求语言的贴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词义范围的大小;(2)分清词义的轻重;(3)辨明词义的着重点;(4)选择恰当的角度;(5)结合上下文来选词。词语色彩的锤炼,主要是指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的锤炼。在一句话或一段话里,是使用相同的词语来表示同样的人或事物,还是使用不同的同义词来表示,这就必须作出选择。这种选择的方法就是词语的求同与求异。每一个词语都有固定的形式、语法功能和词汇意义。然而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有时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的修辞效果,可以临时改变它的形式、语法功能或词汇意义。这就是词语的活用。

关键词:讲准确;求贴切;辨色彩;求同异;善活用

为了准确地表达思想,提高表达效果,词语是要精心锤炼的。那么如何锤炼词语呢?本文试作初步探讨。我们把中学语文课本中有改动的篇目跟原文逐字逐句地加以对照。同时还查阅了一些著名作家的作品原文和改文,以及作品手稿,收集了大量的语言材料;然后把这些材料分门别类,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出词语锤炼的若干方法,即讲准确、求贴切、辨色彩、求同异、善活用五项,供大家参考。

一 讲准确

用词必须准确,否则就不能正确地表达自己所要说写的意思,从而影响交际的效果。讲究用词准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词的意义或用法是否准确;(2)表意是否明确而无歧义;(3)用词是否合乎规范;(4)搭配是否恰当。

(一)词的意义或用法是否准确

按照词的语法特点,汉语里的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表示实在意义,因此我们在使用实词的时候,首先就必须明确它的意义;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意义,它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因此我们运用虚词的时候,首先就必须明确它的用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用词准确。例如:

(1a)第一幅浮雕是“焚烧鸦片烟”,记述鸦片战争前夕,1839 年6月3日,群众在虎门烧毁鸦片的事迹。(周定舫:《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人民日报》1958年4月23日)

(1b)第一幅浮雕是“销毁鸦片烟”,描述了鸦片战争前夕,1839年6月3日,群众在虎门销毁鸦片的事迹。(《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见初级中学课本《语文》第1册)

(2a)人家走路都没出一滴汗,为了我跟他说话,却害他出了这一头大汗,这都怪我了。(茹志鹃《百合花》)

(2b)……因为我跟他说话……

例(1),鸦片是一种毒品,燃烧时所散发出的烟是有害于人体健康的;更何况林则徐收缴了237.6万多斤的鸦片!事实上,林则徐是派人在海滩边挖好两个水池,先将鸦片和食盐倒进去,然后抛入石灰,用铁锄木耙翻搅,使之熔化毁掉。由此可见,原文用“焚烧”和“烧毁”来记述虎门销烟,并没有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都不准确,因此改文换成了“销毁”。例(2),“为了”是表示目的的介词,“因为”是表示原因的介词。这里显然是表示原因的,因此改文把“为了”换成“因为”。

(二)表意是否明确而无歧义

语义费解、义有两歧、自相矛盾等,都必将使得表意不明确,因此我们在运用词语的时候,应该避免这些消极因素,从而准确地表情达意。例如:

(3a)沈宽亮早已把汽车做了最好的检修,可是他还在想:“万一出了毛病,我就扛着它送去!”(《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人民文学》1960年第4期)

(3b)司机早把汽车做了最彻底的检修,可是他还在想:“万一出了毛病,我就扛着药箱送去!”(《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见高级中学课本《语文》第1册)

原文中的“它”是指代汽车还是药箱?恐怕不很明确。改文换成“药箱”,表意就明确了。

(4a)手术在悄悄进行着,只听见低微的锯骨的嘶喳嘶喳的音响。(周而复:《诺尔曼•白求恩片段》,见《中国现代散文选•七》,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4b)手术在静悄悄进行着,只听见低微的锯骨声。(《截肢和输血》,见初级中学课本《语文》第1册)

“悄悄”既可以指“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也可以指“(行动)不让人知道”。这里究竟是指哪一种意义呢?并不是很明确,因此改文换成了“静悄悄”,避免义有两歧。

(5a)而且东山一带已将成为上海一带的工人的疗养区。(郑振铎:《石湖》,《人民日报》1958年1月4日)

(5b)而且东山一带即将成为工人的疗养区。(《石湖》,见试用本初级中学课本《语文》第3册)

“已”表示已然,而“将”表示将然。前者是完成时,后者是将来时,二者不能连用。改文换成“即将”就恰当了,避免自相矛盾。

值得注意的是,有时作者故意使用互相矛盾的词语来表情达意,以获得特殊的修辞效果,例如:

(6)阿Q在这刹那,便知道大约要打了,赶紧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者。果然,拍的一声,似乎确凿打在自己头上了。(鲁迅:《阿Q正传》)

“似乎”是表推测的语气副词,“确凿”是表肯定的副词,二者互相矛盾,本不能并列使用,作者却用了,而且收到积极的表达效果:“拍的一声”,说明假洋鬼子的哭丧棒确凿地打在阿Q头上了,而阿Q又觉得是“似乎确凿打在自己头上了”。这就写出阿Q被打时的那种浑浑噩噩的情状,表现出他的精神胜利法。

(三)用词是否合乎规范

只有符合规范的语言才容易让人理解,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同时,语言的规范性,也是保持语言纯洁的重要手段。不合乎规范的语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任意改换固定短语中的成分,袭用已经淘汰了的旧名称和不符合一般用法的规则等。例如:

(7a)五更半夜牲口正吃草。(李季:《王贵与李香香》,见《新诗选•三》,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7b)三更半夜牲口正吃草。(《王贵与李香香》,见高级中学课本《语文》第2册)

成语是一种固定短语,结构紧密,其中的成分不能任意更换或增删。原文中的“五更半夜”违背了这一原则,不符合规范,于是改文换成了“三更半夜”。

(8a)他划第二根洋火,选定他睡觉的地方。(柳青:《创业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60年版)

(8b)他划第二根火柴,选定睡觉的地方。(《梁生宝买稻种》,见初级中学课本《语文》第2册)

作者在写作《创业史》的时候,生活中还广泛地使用着“洋火”这一名称,然而现在,中国人靠用洋货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因此那些带有“洋”字标记的名称如“洋油”“洋火”等,都已换成了另外的词语来代替,因此改文用“火柴”来替换“洋火”。

(9a)还是在二三天前,这里附近因台风而造成电线走火。(何为:《第二次考试》,见《临窗集》,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

(9b)还是在两三天前,这里因为台风造成电线走火。(何为:《第二次考试》,见初级中学课本《语文》第2册)

在个体量词前面,一般用“两”不用“二”。

(四)搭配是否恰当

单独的词语是很难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只有把词与词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成句子,才能表达清楚。但是,如果词语搭配不当,就会影响表意的准确度。常见的词语搭配不当的错误有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偏正搭配不当、动补搭配不当和关联词语搭配不当等。现举两例说明:

(10a)荔枝蜜的特点是成色纯、养分大。(杨朔:《荔枝蜜》)

(10b)荔枝蜜的特点是成色纯、养分多。(杨朔:《荔枝蜜》,语文课本)

(11a)一时间,我又觉得自己不仅是在看书,却又像是在零零乱乱翻动着一卷历史稿本。(杨朔:《泰山极顶》)

(11b)一时间,我又觉得自己不仅是在看书,而且又像是在零零乱乱翻动着一卷历史稿本。(杨朔:《泰山极顶》,语文课本)

例(10),“养分”只存在多少问题,而没有大小区别,因此原文陈述不当。例(11), “不仅”常跟“而且”呼应,构成“不仅……而且……”形式,而不与“却”构成“不仅……却……”形式。

二 求贴切

讲准确,是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主要是用词是否准确的问题;求贴切,是词语锤炼进一步的要求,主要是词语是否更佳的问题。讲准确,即有正误之分;求贴切,即有优劣之别。讲求语言的贴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词义范围的大小;(2)分清词义的轻重;(3)辨明词义的着重点;(4)选择恰当的角度;(5)结合上下文来选词。

(一)注意词义范围的大小

同义词的细微差别,有时表现在词义范围有大小之分。如果忽略了词义范围的差别,那么我们在表达思想的时候就可能失之片面,或失之笼统。例如:

(1a)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菜的叶瓣,用盐卤渍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夏衍:《包身工》,见《散文选•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1b)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渍,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包身工》,见高级中学课本《语文》第2册)

(2)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邻)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藤野先生》,见《鲁迅手稿选集》,文物出版社1962年版)

例(1),老板到小菜场未必就只收集一些莴苣菜的叶瓣,其他的菜叶也会照样收集的,可见原文用“莴苣菜的叶瓣”,范围太窄,失之偏颇。例(2),原文写作“邻国”,范围太大,过于笼统,日本的邻国有中国,也有其他国家;改文换成“中国”,所指就明确了。

(二)分清词义的轻重

有些同义词虽然指的是同一事物,但是在表现其某种特征或程度方面,则有轻重的差别。在使用这种同义词的时候不能随意替代,该轻的要轻,该重的要重,从而使表达贴切而有分寸。例如:

(3a)九年多以前,他曾经为了攻取这一带山岭要保护住这里的古陵而忧心过。(王愿坚:《普通劳动者》,见同名短篇小说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3b)九年以前,他曾经为了攻取这一带山岭,又要保全这里的古陵而焦虑过。(《普通劳动者》,见初级中学课本《语文》第6册)

(4a)风吹过来,觉得身上很冷。(《潘先生在难中》,见《叶圣陶短篇小说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年版)

(4b)风吹过来,觉得身上很凉。(《潘先生在难中》,见《叶圣陶文集•一》)

例(3),既要攻取这一带山岭,又要保全这里的古陵,二者的确很难兼顾,但又必须做到。原文用“忧心”来形容将军当时的心情,词义太轻,因此改文换成“焦虑”。例(4),夏天的清晨,即使刮风也不会使人感觉得冷,原文用“冷”,词义过重,因此改文换成“凉”。

(三)辨明词义的着重点

汉语里有一种双音同义词,由一个相同的语素和一个不同的语素构成。相同的语素使得它们在意义上有相同的一面;不同的语素则决定了它们在意义上又有相异的一面,并且它往往是词义的着重点之所在。我们讲求用词贴切,就应该辨明词义的着重点。例如:

(5a)九年多以前,他曾经为了攻取这一带山岭又要保护住这里的古陵而忧心过。(王愿坚:《普通劳动者》,见同名短篇小说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5b)九年以前,他曾经为了攻取这一带山岭,又要保全这里的古陵而焦虑过。(《普通劳动者》,见初级中学课本《语文》第6册)

“保护”和“保全”都有“护卫使之不受损害”的意思,然而“保护”的着重点是“护”,即妥善护卫,使之不受损害;“保全”的着重点是“全”,即妥善护卫,使之完整无缺。这里是要使古陵在炮火下能够完整地保存下来,因此改文用“保全”优于原文的“保护”。

(四)选择恰当的角度

对同一个对象,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便可以归成不同的类别。例如,就某个人而言,如果从性别的角度来看,他是男的;如果从职业的角度来看,他是教师……这里的“男的”“教师”等,便可指称同一个对象,然而究竟取哪一种,这就得视表达的需要来选择恰当的角度,例如:

(6a)在一道一公尺多高的土崖下面,平躺着一列斗车。(王愿坚:《普通劳动者》,见同名短篇小说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6b)在一道一米多深的土洼下面,平躺着一列斗车。(《普通劳动者》,见初级中学课本《语文》第6册)

“高”是由下往上看,“深”是从上往下看。这里的说话人是站在土崖上面往下看,因此宜用“深”。

(五)结合上下文来选词

有些词用在某些句子或短语里是准确的,但是如果结合上下文来看,有时又显得并不恰当。因此我们讲求用词贴切,还应该结合上下文来选词。例如:

(7a)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海上的日出》,见《巴金文集•八》,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7b)到后来才慢慢儿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黑云变成了紫云或红霞。(《海上的日出》,见试用本初级中学课本《语文》第1册)

说“太阳冲出重围”或“太阳透出重围”,都是正确的,然而由于上文有“才慢慢地”等状语修饰,这样,含有“时间快、力量大”等因素的“冲出”一词就显得与修饰语不协调了,因此改文换成了“透出”。

三 辨色彩

我们所说的词语色彩的锤炼,主要是指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的锤炼。

(一)语体色彩的锤炼

语体是言语的功能变体。人们在不同的社会活动领域内进行交际时,由于交际的目的、对象、内容和场合等的不同,所用的语言也就具有不同的特点。有些词语常用于某些语体,有些词语只能用于特定的语体,也有些词语通用于各种语体,根据语言环境来精心选择带有语体色彩的词语,对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是会有积极意义的。

1.口头语体与书面语体的锤炼。口头语体具有通俗、生动与活泼的特点,所以人们在写文章的时候,往往用口头语体来替换书面语体。例如:

(1a)起伏的青色群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薄暮中。(彭荆风:《驿路梨花》,《光明日报》1977年11月27日)

(1b)……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驿路梨花》,见初级中学课本《语文》第2册)

原文中的“薄暮”是书面语,改文换成口头语“暮色”,显得更通俗。

书面语体具有庄重、典雅的特点,有时用书面语代替口头语,亦能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例如:

(2)季度评奖会开始了。十几双眼睛望着我,似乎是(看)期待着我表示意见。(徐仲华:《评讲〈我和一个同志之间〉》,见《文章评改》,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看”通用于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期待”一般用于书面语体。改文用“期待”,显得更严肃。

2.方言语体与普通话语体的锤炼。方言词语受地域的限制,一般难以为其他方言区域的人所接受,因此能够用普通话词语表达的,就尽量不要使用方言词语。例如:

(3a)崔二爷来胡日弄,修寨子买马又招兵。(李季:《王贵与李香香》,见《新诗选•三》)

(3b)崔二爷来胡打算,修寨子买马又招兵。(《王贵与李香香》,见高级中学课本《语文》第2册)

原文中的“胡日弄”是方言词语,不大好懂,改文换成“胡打算”,就通俗明白了。

3.科学语体与艺术语体的锤炼。一般来说,艺术语体可以大量地运用各种形象的修辞方法,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科学语体则很少使用语言中的描绘手段,它要求对客观事物作客观的、冷静的、准确的说明。例如:

(4a)狡猾的野兔靠野草和偷窃农民的果实来生活,阴险的狼却要以野兔来做食物。(《食物从何处来》,《人民日报》1959年3月31日)

(4b)例如,野兔靠吃野草来生活。狼以野兔为食物。(《食物从何处来》,见初级中学课本《语文》第6册)

原文用“狡猾”“偷窃”“阴险”等词语来分别说明野兔和狼,其厌恶之情溢于言表。然而说明文的一个重要特征就在于它的客观性,即客观冷静地介绍和说明事物,一般不带作者的感情色彩,因此改文删去了上述词语。

(二)感情色彩的锤炼

词语有褒义、贬义和中性之分。有的词语表达了肯定、喜爱、赞美、尊敬的感情,含有褒义;有的词语则表达了否定、厌恶、贬斥、鄙视的感情,含有贬义;有的词语不表示褒贬,则是中性词。我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时候,如果能注意对含有感情色彩的词语进行锤炼,那么就能更准确、更鲜明地表达思想,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例如:

(5)终于这(事情)流言消灭了。于是却又竭力运动,要收那一封匿名信去。(《藤野先生》,见《鲁迅手稿选集》,文物出版社1962年版)

(6a)“吓!”声音很严厉,左手的食指坚强地指着,“这是中央银行的,你们不要,可是要想吃官司?”(《多收了三五斗》,见《叶圣陶短篇小说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年版)

(6b)……左手食指坚硬地指着……(《多收了三五斗》,见《叶圣陶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例(5),作者把“事情”改成“流言”,用贬义词来替换中性词,表达了对造谣生事者的气愤之情。例(6),原文中的“坚强”是褒义词,不应用于唯利是图的米行先生,因此改文换成中性词“坚硬”。

四 求同异

在一句话或一段话里,是使用相同的词语来表示同样的人或事物,还是使用不同的同义词来表示,这就必须作出选择。这种选择的方法就是词语的求同与求异。

(一)词语的求同。例如:

(1a)吃荤也好,吃素也罢,反正都是靠植物而生活。(《食物从何处来》,《人民日报》1959年3月31日)(1b)吃荤也好,吃素也好,反正都是靠植物而生活。(《食物从何处来》,见初级中学课本《语文》第6册)

(2)他们快要开拔到前方去,觉得最高的权威附灵在自己身上,什么东西都不在眼里,只要高兴提起脚来踩,都可以踩做泥团踩做粉。(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

例(1),“也好”与“也罢”是同义词,然而“也好”比“也罢”所表示的语气轻些。要么连用两个“也好”,要么连用两个“也罢”,而不宜把二者混在一起使用。——这是为了求得前后照应而求同。例(2),连用了三个“踩”字,语意顺畅,很有气势。如果把其中的两个“踩”字分别换成“踏”和“压”,则不会有这种效果。——这是为了求得文气贯通而求同。

(二)词语的求异。例如:

(3a)船随山势左一弯,右一弯,每一曲,每一折,都向你展开一幅绝好的风景画。(《长江三日》,见《刘白羽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3b)船随山势左一弯,右一转,每一曲,每一折,都向你展开一幅绝好的风景画。(《长江三峡》,见高级中学课本《语文》第1册)

(4)安丽梅获得女子10公里竞走冠军,冯英华夺得女子100米栏金牌,段秀泉获得男子1500米跑第一名,丛玉珍在女子铅球比赛中夺魁。(《羊城晚报》1987年7月25日)

例(3),原文两次用“弯”来描写船行驶的动作,显得单调;改文把后一个“弯”字换成“转”字,从而使表达显得生动。例(4),是报道比赛情况,在语言表达方面就力求避免重复使用相同的词语。同样是报道中国队夺冠的战绩,而分别用“获得冠军”“夺得金牌”“获得第一名”“夺魁”等词语来表达。这样就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

五 善活用

每一个词语都有固定的形式、语法功能和词汇意义。唯有如此,语言交际活动才得以正常进行;然而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有时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的修辞效果,可以临时改变它的形式、语法功能或词汇意义。这就是词语的活用。例如:

(1)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鲁迅:《社戏》)

(3)红眼睛原知道她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可是没有料到她竟会那么穷,榨不出一点油水。(鲁迅:《药》)

例(1),“三言”“五言”“七言”分别是“三言诗”“五言诗”“七言诗”的缩略。根据词的形、音、义三者的关系,“三言”这一语音形式和结构形式并不表示“三言诗”的意义,它在这里只是“三言诗”的缩略形式。——这是词语形式的活用。例(2),“模糊”是形容词带处所补语活用为动词,给人一种运动或变化的感觉。——这是语法形式的活用。例(3)的“红眼睛”只是临时指管牢的阿义。——这是词语意义的活用。

(原载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文通讯》199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