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启示

我们发现,相比于目前大热的微博、社交网站对于食品安全舆情的重要推动作用,博客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名人带动效应也相当显著。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舆情的显著特点是:原料类食品安全和企业生产安全极易引发网络的骤然关注,消费者维护权益的意识增强,成为多起食品安全舆情引爆的源头,食品安全管理部门信息发布分散、信息发布渠道落后,食品安全行业“潜规则”成为公众质疑的焦点。

启示一:采用本体技术构建食品安全领域本体,可提高食品安全舆情的监控能力,应采用人机结合的半自动本体构建策略,以获取食品安全舆情领域的主要概念及概念间联系,以提高查全率和查准率。

启示二:通过对食品安全舆情话题的演化分析,认为食品安全类型较为集中,涉及产品分布广泛,食品不安全因素亦分布广泛。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出警示:食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容易基于产品不合格问题造成对同类产品的安全疑虑;根据特征词的关联度以及2004年至2012年食品安全网络舆情事件话题的梳理,我们发现食品安全事件呈现出主体供应链波动、行业波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波动的外延性特征。具体而言,话题热点沿着供应链方向涉及下游的超市、消费者,并在整个市场引起了震动,质检总局和行业协会等管理部门纷纷出面发表声明意在平息事件。内部经营管理各环节呈现连锁反应的特征。具体分析,产品质量的质疑追溯到企业生产环节甚至种植/养殖环节的安全性,也会引发远离百姓日常生活的科学术语的讨论,同时产品品质的质疑也在资金市场上引起投资者和机构的恐慌,形成股价下跌影响企业融资。

启示三:通过对食品供应链上的利益相关者的分析,确定了食品加工企业是食品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对核心企业生产行为的分析在食品供应链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分析中具有代表性。针对食品供应链面临的舆情压力,通过静态博弈分析发现,供应链各主体的经济人特点很明显,只有当食品安全信息披露带给企业的收益超过因此而产生的成本时,企业才会选择对自身食品的质量信息进行披露,否则不披露是其最优策略。当政府将公众满意度和信任度也作为其对食品安全监管的收益时,政府实施监管的积极性增大。

启示四:通过对食品安全舆情的动力学演化仿真,指出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网民网上和网下的极端负面情绪,应充分利用意见领袖的力量,引导网上舆论,强化正面言论,弘扬积极旋律,孤立负面言论。在媒体的动力学演化仿真后,认为媒体起着引导和推动舆情发展两方面作用,既可以对群体性事件起到推波助澜作用,使得网络舆情高涨;又可以对事件进行科学引导,从而帮助快速平息舆情事件。新闻发言人与媒体积极沟通,能正确、及时地公布事件信息,对控制网络舆情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政府的响应速度、处理速度、信息公开程度均对网络舆情热度有较显著影响。


[1]姜胜洪:《网络舆情热点的形成与发展、现状及舆论引导》,《学术论坛理论月刊》2008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