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沧跨越:在共同缔造中提升社会治理
- 邓大才 白雪娇等
- 876字
- 2021-03-28 18:21:35
第五章 积极探索微治理借助民力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我国逐渐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随之而来的是社会急剧转型,矛盾叠加,导致社会分层、异质性扩增,基层治理的难度越来越大,出现了“中等收入社会难题”。其具体表现是社会治理的发展跟不上经济发展步伐,一方面政府与社会的张力扩大,政府统揽社会管理往往是“吃力不讨好”;另一方面是政府与群众的隔阂加深,群众难以参与公共事务,政府包办换来“花钱找骂”。社会转型引致社会治理亟须变革。为了破解发展难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指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走“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1]相互融合的道路。
然而,社会治理的创新不是一句空话,需要落到实处,扎根基层,如此才能“开花结果”。“社区”作为居民利益、生活和命运的共同体,重塑了人们的生活模式和人际关系,在各种各样的社会治理力量中,是一支引人注目的新力量,近些年来社区的迅速成长已慢慢改变社会治理格局,为人们重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留下了无限的可能空间[2]。社区治理的发展,牵动着社会治理的跨越,社区自治慢慢地参与到国家治理之中,预示着政府“包揽式管理”的退出,社会“精细化治理”的走向。
厦门市为了探索社会治理,破解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传统管治”带来的危机,发起了“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实践探索,以海沧区作为试点之一,探索重构基层社会治理的新体系。海沧推进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社区自治的变革是其探索创新的关键“钥匙”,主要是推行“从微着手,着眼基层,立足社区”的“微治理”。所谓“微治理”,是指推动社会治理改革中,注重借助民力发动群众,培育和发展社区自治的能力,建构“微组织”,串联多元主体的参与;推行“微行动”,充实微观治理的内容;建立“微机制”,保障社区治理的运转。“微治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治理模式,从微观层面创新了社会治理的运转,搭建了参与桥梁,推进了治理精细化,深化了共同缔造,完善了社区融合,引领社会走向“善治”。海沧区“微治理”的背后,反映的是“大社会”精细化治理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