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图书馆业务管理机制研究
- 赵益民
- 1613字
- 2021-03-27 23:30:31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 研究背景
在一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国家图书馆通过组织职能的划分、业务机构的设置、管理流程的设计、职责权利的分配等一系列业务管理活动,响应外部环境需求,实现自身社会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图书馆的组织结构不断完善,一整套业务管理机制逐渐建立起来。对国家图书馆包含业务管理在内的各项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
2012年12月,笔者进入国家图书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合作导师为时任馆长周和平先生。为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提升我国国家图书馆业务管理水平,以《国内外主要国家图书馆业务管理机制比较研究》为题,开展博士后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参考专家意见,对最终的出站报告题目做了更为准确和简练的处理,改为《国家图书馆业务管理机制研究》。2015年5月,完成博士后在站期间的科研任务,正式出站。根据有关专家的意见,对出站报告进行了修改,并增补了最新的统计数据,借鉴了最新的参考资料,对原来提出的理论进行了丰富和完善,形成本书。
由于国情和历史的原因,国家图书馆在不同国家中的称谓不尽相同。除了所指的特定馆名,本书讨论的“国家图书馆”或“国家馆”包含了其他国家实际行使国家图书馆职能的国会图书馆或其他图书馆,以及不同发展时期拥有不同称谓(如我国的京师图书馆)的机构。
二 研究意义
本书旨在针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不足,面向我国和国外主要国家图书馆,就制度环境、组织结构、职能分配、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探索一套更为优化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家图书馆业务管理机制。研究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均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丰富图书馆管理理论
当前针对图书馆管理的研究成果中,分析机构设置的文献不少,但对于国家图书馆这一性质特殊的类型而言,讨论并不多。国家图书馆职能和地位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组织管理有别于其他图书馆,对其展开深入研究,将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完善图书馆管理的理论体系。
(二)契合实事求是的研究精神和实践作风
从世界各国的图书馆管理历史发展经验来看,不存在一个“典型”的组织方案放之四海而皆准。每个图书馆管理因其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组织管理也有很大的差异。比较研究为普遍规律与现实国情的结合提供了有效途径,通过对各国图书馆管理的比较分析,既能总结出一般性的发展规律,又能清晰地认识到我国事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在组织建设中的作用,做到有重点地借鉴,有理性地对待。
(三)契合我国国家图书馆战略发展的规划要求
我国图书馆管理历来重视组织机构的建设和管理,在各类指导全馆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均提出明确的相关要求,如《国家图书馆“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以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暨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为契机,初步实现传统图书馆业务与服务的转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文献信息资源出版与改造趋势,以科学合理、方便利用为原则,对现有馆藏与服务格局进行必要的调整,建立三部分馆舍功能有效协调与最优化利用的业务格局,全面提升国家图书馆的综合服务能力。”《国家图书馆“十二五”规划纲要》还提出:“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营造良好的事业发展环境。根据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深化内部机制改革,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对现有业务流程与组织架构进行优化,实现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图书馆传统业务的有机结合。”可以看出,研究国家图书馆的业务管理机制,是组织自身的发展需要。
(四)克服传统模式弊端,创新业务管理机制
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图书馆传统的管理模式中,部门臃肿,功能重叠的弊端已日益显现,缺乏合作与创新性的现状已影响到图书馆整体功能的顺利实现。对业务管理机制的研究,能够推动图书馆的业务布局和结构的调整,促进制度和模式的创新,有利于减少职能交叉,完善行政运行机制。从指导实践的层面看,创新业务管理机制能够立足战略高度,明确战略定位,推动我国国家图书馆高效地增强竞争实力,发挥资源与管理优势,履行社会职能,彰显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