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饿鬼

有个齐地人叫马永,是一个无赖,为人非常贪婪,败尽家财,同乡人都叫他“饿鬼”。马永三十多岁的时候,日子变得更加艰难,衣衫褴褛的他常常到集市上偷拿东西吃,人们都非常厌弃他。

他有个同乡朱老头,少年的时候与家眷同住在繁华都市,干着不正当的营生。晚年回到家乡的时候,士人大多非议他。后来朱氏品行修正,广做善事,人们逐渐对他有礼貌起来。一天,恰巧马永偷食物吃没有给钱,店铺里的人不依不饶。朱氏可怜马永,便替他付了钱,并且把马永领回家,给他数百钱作为本钱。马永拿去之后,并没有自谋职业,而是坐吃山空。不久之后,本钱就全部花光了,他又开始重蹈旧辙起来。马永很害怕在街上碰到朱氏,于是逃到临邑这个地方。晚上住在学宫里,冬天夜里寒气逼人,马永就摘下圣人塑像冕冠上的玉串,并且烧了冕板来取暖。学官知道之后大怒,要对他用大刑。马永苦苦哀求之下才得以赦免,他表示愿意为学官积蓄钱财。学官大喜,才将马永放走。马永打探到某书生的家财殷实,于是登门勒索钱财,故意让对方大怒,马永继而用刀自伤,随口诬陷那位书生伤人,将其告到学官处。学官勒索得重赂,才没有把那书生除名。其他学生对此都非常愤恨,共同告到县官处。经过探访学官得知实情,于是打了马永四十大棍,并且用枷锁锁住他的脖子。三天之后,马永便死在狱中。

一天夜里,朱氏做梦梦见马永穿戴整齐地走了进来,对他说:“我辜负了您对我的大恩大德,今晚是来报答您的。”梦醒之后,恰逢朱氏的妾生产,得了个儿子。朱氏便知这是马永转世,于是给孩子起名叫马儿。马儿自小并非非常聪明,令朱氏可喜的是马儿还能读书。二十岁的时候,朱氏竭力活动,才让马儿进了县学。后来,马儿去考试的时候,住在旅店里,白天躺在床上的时候,看见墙壁上糊满了旧时的八股文章,起身仔细一看,有《犬之性》的题目,心里深感此题难作,于是就通读并且记住这篇文章。进入考场的马儿发现,考的恰巧是这个试题,他于是凭借记忆将原文抄录下来,得了个优等考中了。直到六十岁的时候,马儿才补了个临邑训导。为官数年,马儿并没有一个道义之交。若是有人从袖子里拿出钱给他,马儿就会露出贪婪的笑容;否则的话,便是眼皮一耷拉,摆出一副威严的样子,好像不认识一般。县官偶尔判令马儿对小有过失的学生们进行轻罚,他便如同惩治盗贼般残酷掠夺。想要起诉的学生,就送礼给马儿。这样多了之后,学生们都不能忍受。年近七十岁的时候,马儿已经体态臃肿并且又聋又瞎,常常向人们索取药物让自己的白须变黑。有一个狂放的学生,折了茜根来哄骗他。天亮之后,大家一看马儿,发现他的胡须成了红色,好像庙中灵官塑像的模样。马儿于是大怒,扬言要拘捕这个学生,可是这个学生早在前一夜晚就逃走了。因此,马儿恨气郁结,几个月之后就死了。

【妙语点评】很多人都喜欢对人说:“改改你的脾气!”似乎只要脾气一改,人的命运便会立马阳光灿烂了。实则不然,要知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改变本性,要比江山的变迁难很多。故事中的马永便是最好的例子,他天性贪婪、不务正业,无论他是马永还是马儿,都不会有好的人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发现:“本性”好的人,往往视野和认知水平很高。即便遭遇任何不顺心、不合心意的事情,总会在确定自己意识的基础上,去想办法解决。而相对的,“本性”不好的人,则受限于自身的文化修养水平,每当遇到自己不能理解的事情时,往往先抱怨而不去想方设法地解决。

走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做的便是认清自己的本性,遇到荆棘或者是坎坷,首先想到的是解决的办法和让自己渡过难关的心态,而不是盲目地抱怨,抱怨是最不会缔造成功果实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