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生活记忆:21世纪新千年(建国65周年民生往事)
- 陈煜编著
- 1170字
- 2021-03-27 23:04:05
从3G时代走向4G时代
2000年2月27日《北京晚报》报道,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数码随身听、数字音像制品,越来越受年轻的“数字青年一族”们喜爱。只有普通磁带大小的MP3网上音乐播放器(俗称数码随身听)可存有CD音质的10余首流行音乐,音乐可免费从网上下载,这让许多20出头的青年购机热情高涨。
2000年11月6日《人民日报》报道,西门子最近推出首部内置MP3并可换多媒体卡的西门子6688智能型GSM新手机。该手机由于内置了MP3,可以插上耳机欣赏音乐,还可以用特备的同步适配器接上电脑,便可与电脑交换文件。
新千年,已经说不清是“几大件”了,电子产品更新得太快,让人目不暇接。
2002年2月12日《北京日报》报道,脖子上挂戴一个小巧玲珑的移动存储盘,成了新的流行时尚。
一天早上,移动总裁内急,去公共厕所方便。
“干什么的?”看公厕的大爷喊。
“我是移动总裁,我内急。”
“我不管什么总裁,你不知道进厕所要收费吗?交钱。”大爷说。
“啊,知道,知道,多少钱?”
“进去5毛,出来3毛。”
“出来也要收费?”
“瞪什么眼?我这里实行双向收费。”
这个是讽刺手机双向收费的段子。手机越来越便宜了,但双向收费还是让许多消费者耿耿于怀。
好在有了短信。
香港歌星陈慧琳曾经唱过:
还是留着你寄来的短消息
总是眷惜舍不得删去
因为这是如今和你
唯一留下来的关系
2000年5月17日,中国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开通了短信(SMS)服务,发出了中国第一条短信。当年,中国的短信发送量是10多亿条。
1992年,当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在英国沃尔丰的GSM网络上通过PC向移动电话发送成功的时候,谁也不会想到,当初这项由电信运营商为解决手机话费过高而推出的低廉文本信息的服务,这个看似非常小孩玩意的一个通讯交流的东西,竟会在多年后对人们的经济文化生活,甚至对政治都产生了如此大的影响。
中国移动对外公布的官方数字显示,2002年春节七天假日期间,中国移动公司共发送约八亿条短信。
2002年对普通的城市市民来说,似乎另一件事更关系他们个人的生活,这年之初中国模拟移动通信网全面关闭,中国移动通信从此全面进入“数字时代”;4月9日,中国联通CDMA网亦开始正式运营,不到5个月,CDMA用户就达到80万,那一年所有中国手机生产商都过着滋润的日子,如摩托罗拉和诺基亚这样的国际品牌新机不断上架,它们的生产线大多设在中国,而联想、夏新、波导等国产品牌也开始在市场上攻城拔寨。
2009年1月7日14点30分,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3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此举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3G时代。
六天后的1月13日,工信部印发无〔2009〕11号文件,小灵通占用的频段安排给TD使用,小灵通退网。
2013年12月4日下午,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向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正式发放了第四代移动通信业务牌照(即4G牌照),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家均获得TD-LTE牌照,此举标志着中国电信产业正式进入了4G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