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我没写过什么文章,更不要说写书了,那在我心目中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是要有学问的,因此从未敢去尝试。
这本小书只是有次和好友胡妍妍小姐聊天时,谈及父亲和家里的一些旧事,越说越兴奋,不禁滔滔不绝起来。她似乎听得很入神,突然灵光一现说:“你怎么不把它写下来呢?”胡小姐为人极有内涵,待人接物稳重中蕴藏着诚恳和热情,对国内艺术界的一切了然于心。她的话让我有了一股动力,就这样学着去写了。
说是“写”,实际上就是“记录”我平时和朋友聊天的内容。既是闲聊,当然是处在闲适的状态,一时是娓娓道来,一时又慷慨激昂,毫不避讳,既无章法也无逻辑,是完全经不起正儿八经“审视”的。
写完之后,无意中翻书才知道,原来林语堂创造了一种叫做“闲谈体”的散文风格,是一种比较自由的文体,谈天说地,不拘格套,恰如密友攀谈,讲究的是从容的气氛,平实的节奏,表达的是真情、真性、真意。当然,彼充满智慧之“闲谈”绝非我肤浅之“闲谈”,但却稍稍安慰了我忐忑不安的心。
关于父亲及那个时代家里的一切,其实我所能表达的甚少。就算有些记忆,也不是刻意去记住的,是顺其自然地留存在脑海里的。所以记录下来的种种,只是跳跃式的点滴而已。因为是“过去式”,时间、人物、地点及情节的错漏肯定难免。但我通过文字的书写,使自己对父亲的怀念得到了很大的满足,这无疑是情感上的一次盛宴。
此书的出版,得到了诸多好友的倾心帮助,“嘉德拍卖”的王雁南女士和寇勤先生是我要衷心感谢的人,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李学军编辑面对我那些“业余”的手稿,所表现出的耐心和专业态度,更是令我肃然起敬。只祈望这本小书没有令诸好友太过失望,就得心所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