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两人走了,萧时雨才开口说道,“大山,你别伤心,那些日子都过去了,以后都有我陪着。”
说出了积压在自己心里多年的话,李大山只觉得浑身轻松,自己该做的已经做了,剩下的就随缘吧。
“走吧,娘子,我们进屋里去吧,我给你倒点水喝。”
“嗯,好。”
这边两个人是浓情蜜意,走在回家路上的李金山和李银山一路上骂李大山骂个不停。
“这老三这是翅膀硬了,连我们也不放在眼里,看我怎么收拾他。”
“走,赶紧回去。”
谁知他们向李杨氏添油加醋的报备了之后,李杨氏竟然是一言不发,只顾着给李老爷子喂饭。
李银山急了,喊道,“娘,你怎么不说话呀,你听见我和大哥说了没有呀。”
李杨氏看了李金山和李银山一眼,转过去接着伺候着李老爷子,“我们已经分家了,老三的事情我也管不上了,以后不用再给我说这些了。我现在也管不了那么多了事,只希望你们的爹能够好起来,以后家里就给老大媳妇和老二媳妇操持吧。”
李金山见自家老娘是这个态度,估摸着应该是上次为银子的事情自己老娘心里有气,看来这一时半会儿,还不能鼓动自家老娘去找李大山要钱了。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了,转眼间就到了要插秧苗的日子了。好在当时分家的时候,李大山只分得了一亩水田,不然光凭一个人,还真的是够呛。
现在是8月中旬,箫时雨已经怀孕两个月了,这几天李大山天天都在地里忙活,留箫时雨一个人在家,李大山又不让她动手磨十三香,她就找出了之前上广源镇上买的棉布,准备给自己的孩子做一些小衣服。
说实话,萧时雨的女红并不好,这做衣服还是嫁给李大山之前程家婶子教的,不过,总归是自己对孩子的一个心意。
李家村经济条件不好,一般的人家刚生的孩子穿的都是上一个孩子出生后穿过的旧衣服,极少有做新的。一是因为老人都觉得小孩穿别人的旧衣服好,而且讲究多子多福。二则李家村的大部分村民家庭条件都不好,小孩出生之后长得快,全做新的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不过对于箫时雨来说,无论如何也不能亏待了孩子。
这是她上次去广源镇特地为孩子买的棉布,小孩子皮肤嫩,棉布适合给小孩子做里衣。先将棉布在清水里过几遍,再在太阳下晒暴晒,就可以开始动工了。箫时雨做的很简单,也没有说做出什么花样,图一个舒服。为了害怕线头磨到孩子娇嫩的肌肤,还特意将线头缝在了衣服的外层。这是两辈子,萧时雨第一次当母亲,自然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优异的条件。
转眼间,水稻已经栽种大半个月了,今天李大山要上广源镇去给箫时雨买鱼苗,这是之前就和一家卖鱼的老板预定好的。
李大山问过箫时雨为什么要等水稻栽种半个月之后再放养鱼苗,萧时雨才说这是需要让水稻根系长粗壮,能够从稻田里吸收养分,不然过早放鱼苗,会使鱼苗啃食水稻的根部,这样不利于水稻的产量。
今天李大山是赶着自己的驴车上的广源镇,进站之后将驴车停在了一个小巷子,在这里只要交上20文钱,就能有人免费替你看着。
李大山将驴车放置好之后,走向之前谈好的那家鱼摊,店主是一个四十几岁的中年男人,穿着一身粗布蓝衫制成的罩衣。
生意很好,来买的人很多,一时轮不到李大山,他就站在一边看着人家是怎么做生意的。
“来,大叔,这是你的鱼,拿好了,一共20文。”
“来,小妹妹把鱼拎好了啊,别掉了。”
“来,奶奶,你想要条多大的鱼?我给你捞。”
他们家的生意在这条街是最好的,老主顾很多,据摊主之前和李大山闲聊的时候说,他们家做鱼的生意已经好几代了,这个生意摊子还是从他爹手上接过来,很多客人就喜欢来他们家摊子上买鱼,觉得他们家做生意实在。
等了好一会儿,李大山决定先去给萧时雨把酸梅子买了。
这两天箫时雨老觉得胸口闷闷的,不想吃东西,听别人说酸梅子开胃止吐,趁现在她还没有害喜反应,先买点回去尝尝。
等李大山再次回到鱼摊时,摊位上已经没有人了,鱼老板正在处理杀鱼之后的鱼鳞和内脏。
“老板,我是上次和你约好的需要鱼苗的那个人,不知道你帮我准备好了没有。”
鱼老板抬起头,上上下下打量了一下李大山,“哦是你呀,准备好了,我昨天还在念叨着,你怎么还没来拿呢,不过我今天没有带过来,你得跟我回家去拿,我家就在这附近。”
说完对旁边一个菜摊的老伯说,“徐伯,这人找我买鱼苗,我带他回家拿一下,这摊子你就暂且帮我看一下,我很快就回来。”
旁边菜摊的老伯看样子年逾五十,他卖的菜都是自家种的,吃不完坏了又可惜,他就拿到市场上来卖,也能够补贴补贴一家的油盐酱醋。
“你去吧,我帮你看着摊子。”
“哎,好谢谢徐伯。”说着脱下了自己身上的罩衣对着李大山说道,“小伙子,你就跟着我来吧。”
鱼老板主要给李大山卖的鱼苗是鲫鱼鱼苗和草鱼鱼苗,据摊老板说,鲫鱼相比于其他鱼种更受欢迎,刚生了孩子的妇人下奶就得喝鲫鱼汤。
李大山共买了200尾鱼苗花了600文,大家可不要以为这很便宜,要知道现在一斤猪肉才20文,一斤鱼10文,这一尾鱼苗就3文,可不便宜。本来他只想买100尾的,一想到鲫鱼的功效就又多加了100尾。
回到家之后,两夫妻来到了自家的田里,分给李大山的水田和旱田是连在一起,绿油油的一片水稻,长势甚是喜人。
“哗哗哗,”李大山三两下就将所有的鱼苗全部投放到了水稻田里。箫时雨满怀希望的望着这片土地,想到再过两个月就有肉质鲜美的稻花鱼吃了,心里美滋滋的。
(小剧场:
问:李夫人,请问你养鱼的初衷是什么呀?
答:为了得到更好的食材,服务于大众。
问:我想知道实话
答:为了赚银子。
问:真的吗?
答:好吧,为了满足一颗吃货的心。)
稻花鱼的事儿了了,李大山开始忙活着十三香的事儿了。
两个人在家将之前买的药材全部磨成了粉,经过多次筛选,挑选出了最细的药粉进行混合,用油纸进行打包,一共做出了20份。
“太好了大山,我们终于是做出来了。”
“是啊,娘子。”望着眼前的成品,李大山激动的说道,“我明天就去找酒楼推销。”
“那你准备卖多少钱一份呀,还是按两称,按斤卖?”
李大山一下就懵了,是呀,自己都还没算好价钱,怎么去谈生意呢。
“我算了一下,上次咱们买那13味药材,一共花了400文,虽然有些药材还有剩余的但也不多,除开那些油纸也是要钱的。所以一份20文咱们肯定是赚不到银子,而对于普通人来说,1份20文都可以抵得上一斤猪肉的价钱了,又有谁愿意去买一份调料,而不去称一斤猪肉呢?
我本来是想在咱家做一个小作坊的,但是我思来想去觉得不太现实,主要的问题还在于药材的供应上,一旦哪一天药铺断货了,那咱们也就做不了了。
再则做咱们这个的最怕就是被模仿,一旦我们大量的去药材铺进药材,哪怕我们可以混人耳目,但主要的那几味我怕时间长了有心人还是能够分辨出来。而且咱们在家做的话,就光凭你我,人手肯定是不够的,若是请人也容易造成泄露。
我觉得你明天先去找酒楼的老板将十三香带过去,让他先试着用用,看看效果怎么样。如果可以的话,咱们按老规矩卖方子。”
见箫时雨说的是头头是道,李大山不住的点头。
“那娘子,咱们这方子卖多少银子呢?”
“这样吧,我告诉你一个底价,不低于1000两银子,剩下的你自己看着办,能加多少是多少。”
听到箫时雨说的1000两,李大山一下子就从凳子上弹了起来。
“这方子真的能卖那么多钱,我们上次一头熊加一头野猪也才这个数呀。”
箫时雨信心满满的说道,“那当然,相公你要知道,无论是做什么行当的,都想让自己做到最好。这十三香香是由十三种药材所制成,能够充分发挥食材的香味和鲜味,他们那些开酒楼的一定会需要的。对了相公,等会儿我会拟两份合约你到时候带过去,如果谈生意谈成一定要签合约,知道吗?”
“我知道了,娘子,放心吧,我一定会把这件事办妥的。你呀,现在就别操心了,还有孩子呢,其他的事我来干。”
“好,我听你的。”箫时雨暗暗琢磨着,要是这笔生意能成,又能多一笔大的进项,真的是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