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首——我与辞书班

八期学员 胡 斌

 

 

2015年的最后一天,大家都在准备着迎接2016年的到来,我却孤零零地待在办公室里继续敲击着键盘。年关难过,对于偿还文债也是适用的。然而想到大兴黄村的日日夜夜,却是回味无穷。

邵姐轶事

首先必须提到我们的大师姐邵宇彤。不只是因为邵姐是我们的大姐大—贵为黄村一期学员,属于学员中的元老;还因为她也是我们黄村八期的班主任,协助李志江老师忙前忙后,更因为正是在她的不断催促下,我才克服杂事纷扰,主要是克服懒惰,得以写下这篇文字。记得报到那天,是2013年6月下旬的一个闷热的下午,我从单位坐地铁到达兴核宾馆。接待我的是一位和善而眼光犀利的姐姐,看见我除了随身的简单行李之外,还拎着印有我们单位Logo的手提袋,于是笑着问:“里面装的什么?这么沉!”“哦,是稿件。最近活儿比较多,打算边学习边看稿。”我不经意地答道。“你还有时间看稿?我们这儿上课可不许看稿啊。”她说,嘴角还是挂着微笑。“噢,好的。”我随口应着,心想着你谁啊,还管我看不看稿……第二天简短的开学典礼上,突然间悲剧地发现,昨天接待我的姐姐正是我们的三位班主任之一,就是这位邵姐。我的座位被安排在第一排最左侧,桌上放置了名牌,近距离且在众目睽睽之下使我根本不可能专心看稿。而此后每位老师精彩的讲授也确实让我将“看稿”的念头完全忘却,而与各位先生的思绪同游。邵姐也会在场内巡视,并时不时地拿起她的iPad为我们的课堂拍照,定格难忘而又美好的瞬间。

李志江先生

李先生是一位令人尊敬的长者。从黄村一期起,就一直担任辞书班的班主任,并为我们讲授《辞书的通读和质量检查》《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等课程。先生的记忆力极好。印象中也就过了两天,他就把我们的姓名和所在单位都记住了。因为我们单位参训学员的座位被安排在第一排,所以有幸经常得到先生的关注。又由于我们单位是专业类出版社而非语文类出版社,因此先生总是很担心我们是否跟得上课程的进展,不时询问我们学习的状况。先生担任班主任很细心,也很辛苦。每次上课开始前,他会向大家简要介绍课程的背景知识以及授课老师的情况。开讲前都会提示:“请大家将手机关机或者调至静音状态。”随后坐在台下与我们一同听课。每次课程结束,先生都会做总结发言:“感谢××先生为我们带来的精彩演讲。下面我来谈谈我的学习体会……”先生正是以这种方式为大家总结归纳出该次讲授的核心内容,并安排学员与授课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进入第二周,按照惯例为我们安排晚自习,先生也总是陪着我们一起自修,并回答大家的问题。先生回答问题严谨却从不敷衍,偶尔遇到需要确认后再作答的,也是很坦诚地相告。这个问题我回去查一下再告诉你,果然,在下次见面时就能得到先生的答复。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一样都不曾落下。临近结课考试,先生在晚自习上安排集中学习讨论,让学员们自己总结归纳知识点并互相提问,这样,我们八期学员总结出了三个版本的复习备考提纲,得到先生的赞许。

周明先生

周先生是一位睿智的长者,同时也担任着我们的班主任。先生为我们讲授的是《辞书的质量问题》,四个小时授课一气呵成,且始终精神饱满。仅凭这一点就足以让人敬佩,更何况周先生是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先生性格直率,批判辞书出版中的乱象毫不留情。先生语言犀利,幽默风趣,他归纳总结了劣质辞书的若干特点和例证,为我们刻画了劣质辞书的直观形象,引发学员们一阵阵会心的掌声和笑声。更重要的是先生分析了劣质辞书背后的问题,引发了我们对辞书质量和辞书编纂的深层思考。用先生的话说,“编辞书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看似简单的话语,蕴含着辞书人的责任与担当。先生希望从事辞书编纂的人都要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其实不仅仅是职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事业。

同学趣事

311.png

我们单位派往八期参加学习的共有五人。为了更好地相互借鉴,我们更多的是与其他单位学员交流。和我同住的是来自西安的陈康宁。接触不久后发现二人性格和经历比较相似,因此也聊得来。吃饭时康兄经常和我们单位的学员一桌,某天午餐时,我们打完饭先后落座,可能是当天我俩穿的衣服一深一浅,而个头儿又差不多,引得单位同事打趣:看,这不是海尔兄弟么?!(暴露年龄了,请各位脑补画面)这样一来,“海尔兄弟”的称呼在我们单位几个同事中传开。前不久同事碰见我还在问:“嗨,那个海尔兄弟最近咋样了?你们还有联系吗?”“嗯,我们常在QQ联系。”我答道。猛然间才发现时间过得真快,我们的黄村八期已经结课两年了!

张衍辉来自北京的一家专业出版社,东北人,身体壮实,虎背熊腰。由于宿舍安排在隔壁,他又带有无线Wi-Fi,因此临近宿舍都时不时找他蹭网。在第一周里,晚上时间安排不是特别紧,张兄经常组织大家晚餐外出小聚,说是要喝到“微醺”。这样一来二去大家相互之间慢慢熟识了。临到结课典礼,邵姐组织大家照相,照相的排列组合方式别出心裁,颇有创意:有按照地域的,有姓名结构ABB式的,有同姓氏的……忽然邵姐宣布下一项按照生肖合影,轮到属马的登台,我和张兄都往前凑,张兄满脸狐疑:“你也属马?!”“是啊!”“难道我比你大一轮……”我无语……张同庚,我不是故意的!

 

寄语

近二十天的学习是短暂的,又是充实的。此后学员之间也曾在其他培训班场合相见,但记忆最深的还是咱们的黄村岁月。到2015年,辞书班已经成功举办了十期,她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初的设想。邵姐在征稿中询问对今后办班的建议,我以为希望能够增加一些实习互动的环节,比如去专业的辞书出版社实地考察(如商务印书馆等,且时间不要安排在最后一天,而建议安排在学期中段),增加学员之间的互动交流(比如专门安排两个半天的时间进行讨论)。此外,还可以组织学员进行撰写词条或者设计辞书的比赛,等等。总之希望咱们的辞书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再有两个小时就要迎来2016年了。无论如何,我现在可以向邵姐交稿了,文债得以在新年到来之前还清。新的一年总是充满新的希望。希望辞书班的先生们、前辈们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希望咱们辞书班的学员能够不辜负先生们的期待,在自己的岗位上继续努力,为咱们的辞书事业奉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