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欧阳修的《新五代史》

一 《新五代史》的内容和体例

欧阳修作《五代史记》七十四卷,后世为别于薛居正等所修《旧五代史》,称它为《新五代史》。这是二十四史中唐以后唯一的私人修史。

欧阳修于宋仁宗时主持官修《新唐书》的工作。他在修唐书的同时,搜集了五代的史料。欧阳修比薛居正等修史差不多晚一百年,凡薛居正等所见不到的材料,他都可以见到。像南唐、吴越、北汉入北宋版图均在薛史成书以后,欧史更可以详尽记载。所以从史料讲,欧史应该比薛史更丰富些。而事实却不是如此,新增的固然不少,削减的却多得多。

薛史材料,多根据五代实录。其编纂方法是将本纪、列传按五代次序,连接起来,实在等于五代分修。其长处是材料较多,叙事较详。短处是文辞繁冗,议论平庸。欧阳修不满意这些,因而对薛史彻底地加以改编。

欧史的做法,既仿《春秋》,又学《史记》。仿《春秋》是指褒贬议论,学《史记》是指编纂方法。欧阳修把薛史完全打散,重新组织。他把五代十三个皇帝前后连接起来。在每个皇帝的本纪中,除了开端一段叙述较详外,逐年大事写得很简单。薛史多载诏令,欧史全删。薛史本纪六十一卷,欧史只存十二卷。欧阳修把重点放在书法褒贬上面,本纪材料太少,不能说明问题。同时,他却特别注重中国边境各少数民族和五代的关系,不断记载他们来贡、来使,有些是薛史所未载的。这种记录,多数为五代涂脂抹粉,其实五代既无此重大影响,各族也不是为“慕化”而来,这是学《春秋》的毛病。

其次,欧史列传,名目繁多,可以说是把人物分类,每人归口。欧阳修把专在某一代做官的人列入这一代的大臣传,其他历仕数代的人列入杂传。此外,欧阳修创造一些类传的名目,和前史亦有所不同。如把死节、死事分为两传,又立《义儿传》、《伶官传》、《一行传》等。他还特撰《唐六臣传》,以讽刺唐朝宰相张文蔚等帮同朱温篡位。这种编纂方法,完全为了体现所谓褒贬精神。

至于十国,和五代同时并存,还占了大半个中国的地方。时间最长的是吴越,有八十四年。最短的是北汉,也有二十八年,比五代哪一个朝代都长。它们有的自制年号,有的表面服从中原王朝,实际完全独立。薛史修成时有三国尚未归附,记十国材料不多,可以理解。欧史《十国世家》只十二卷,这是很不相称的。

从以上情况看,欧史以简为主,以文章见长,又寓褒贬于体例之中。这是一个特点。这样他还嫌不够,每卷后面(有时在卷中、卷首),绝大部分有正面评论,常以“呜呼”二字发端,发表长篇议论。欧阳修恐怕读者不能领会他的《春秋》笔法,还由他的学生徐无党作注说明。可见他是很重视他自己这一套写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