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俗字研究有助於日本等漢字文化圈國家文字的探討
中國的俗寫隨着國與國之間頻繁的交流,傳到漢字文化圈的國家,盡管在當地國家或許有一些新的創造,但漢語俗字的原理是一直遵循不變的。日本使用的許多漢字,如“壌”“覚”“経”“弁”“単”“竜”“帰”等,是來自中國的俗字。
釈
《集成》清康熙刊本《繡屏緣》第二十回:“便是吳絳英的大兄,也相約來,將已前的事,都消了。”(354頁)“釈”即“釋”的俗字,周志鋒、陸錫興、臧克和、何華珍等諸先生對此字有一些討論注62。
対
《集成》明刊本《征播奏捷傳通俗演義》:“趙仕登等曰:‘是廼主公洪福,某等何力之有?’”(29頁)同書“觀”或作“”,同前:“舉目一,只見屋宇甚是齊整。”(30頁)“対”字一般認為是日本創造的漢字,必須說明的是,上揭刻本《征播奏捷傳通俗演義》來自日本藏本,是否為日本翻刻?目前還沒有找到藏中國本土的刻本作此俗寫的情況。不管“対”“”是日本造字,還是漢語俗字,有一點可以肯定,它是遵循着漢語俗字學的原理的。“”實際是重文符號“々”“ㄆ”的微變。可詳參後面章節“符號化簡省的俗字構形”。中國與周邊國家的人員往來和文化交流,彼此互相影響和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