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与腧穴王惟一的经穴铜人

针灸铜人是古人认识经络的一种教具。古代针灸大夫上岗,都必须通过针灸铜人这一关才能上岗,如果针灸位置正确,穴位就会流出水银。

针灸铜人的塑造者是北宋医学家王惟一。王惟一,又名惟德,是宋仁宗和宋英宗两朝医官,对针灸学颇有研究。不仅制造了针灸铜人,还将铜人的穴位功效编著成书,书名为《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针灸铜人的诞生

在宋代,针灸学非常盛行,针灸古籍资料多而不精,还有不少错误。不少医生由于偏信古籍,导致了大量误诊病例的出现。王惟一奉皇帝之命编绘规范的针灸图谱及铸造标有十二经循行路线及穴位的铜人,以统一针灸诸家之说。

王惟一在公元1027年铸成了两座针灸铜人。这两个铜人用精制的铜铸成了1.73米左右的人体,被铸成前后两部分,利用特制的插头可以进行拆卸组合,人体中装有仿真脏腑,人体表面刻有十二经络以及354个穴孔,孔内装满水银,外封黄蜡,以防水银流出。

这两座铜人在脏腑的布局、经络的循行、穴位的精确等方面,不仅科学性强,而且体现了当时高水平的人体美学和铸造工艺。皇帝看了之后爱不释手,将一座铜人放在宫里供鉴赏。另一座铜人放在医官院,让医生们学习参考。

《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王惟一把概念不统一的针灸学著作,加以去粗取精的整理,编写了《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这本书,全书共分为三卷,书中详细叙述了各个针灸穴位间的距离长短、针刺的深浅尺度以及主治病证。并“以铜人为式,分脏腑十二经,旁注腧穴”的研究方法,将十二经脉及354个穴位,按十二经脉的关系联系起来,用直观的方法记录和描绘,只要按照图就可以查到所需用的穴位,按照穴位可查到所治之病症,是我国古代针灸典籍中一部很有价值的针灸学专著。

王惟一是宋代杰出的针灸学家和医学教育家,其铜人的铸造和《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的编写》,在当时的医疗教学和医官考试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为统一和发展我国针灸学作出了很大贡献。

神奇的针灸铜人

针灸铜人的构成

最早的解剖教学

最神奇的是,此针灸铜人不仅应用于针灸学,同时也可用于解剖教学,这比西方的解剖医学早了近800年。针灸图经和针灸铜人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只有按照针灸图经上的穴位说明才能“读懂”针灸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