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根据我的经验,很少有人会在买了一本书后,完整地看完前言的部分。大部分都是急于翻阅书的内容进行盲目地学习。但我的习惯是,入手一本自己有需求的书后,我会把前言完整地读完,无论其或长或短。因为作者之所以会写一本书,肯定是对某一个领域有自己的独到理解,从而著书体现其独到的价值。可问题在于,作者独到的理解是否可以同样被理解?我们是否能够读懂,看透一本书的基础就是能够做到“理解”两个字(understand),只要是做到了understanding,你自然会吸收价值,这对于读者来说,算得上最高要求了。但是作者写一本书的前提,就是首先他本身要懂自己写的东西,然后用清晰的文字表达出来,目的就是为了让读者能够懂(to be understood),这算得上作者的最低要求了。所以,我们会发现,读者的最高要求仅仅是作者著书的最低要求。所以,了解作者为什么要写一本书,会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价值背后的本质,以及更好的学习方法。

想象一下我们已经学了很多年的英语了,甚至有的同学已经学十几年的英语了,但是你们学到的所谓的英语真的像第一语言那样地道吗?学了这么久的英语,你们又真的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着随意的口语表达输出吗?我想对于大部分的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恐怕是很难的,鉴于我们的发音问题,词汇量的多少,语言环境,以及成人语言学习的自我保护意识相对严重,我们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口语表达一直被称为我们非常熟悉的四个字——“哑巴英语”。究其原因,除了以上列举的几点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因为我们在进行英语学习的时候,一直学习的只是书本上所谓的英语知识,而并没有做到地道两个字。大家想象一下在用我们的英语进行交流的时候,你在见到朋友打招呼的时候最有可能说的是什么呢?我想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一定是从英语书本上学到的大家非常耳熟能详的那句:“how are you?”然后对方会回答你:“fine,thank you and you?”这时你又会回答:“I'm fine too. ”

但是这样的表达算得上地道吗?大家再想象一下我们在用我们的第一语言汉语进行交流的时候,你见到朋友打招呼经常会说什么呢?比较地道的打招呼,我们不会那样官方地说:你好吗?而是会很随意说一句:嘛去?吃了吗?所以说,同样的道理,在英语国家,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地道的表达方式。回归到刚刚说过的那句见面打招呼的表达,美国人其实很少会说how are you,而是会说:How(are)you doing?Or,what's up?Or,what have you been up to?How is it going?等等。

再比如说:当你想用英文问别人是做什么工作的时候,你会怎样表达呢?我想一定会有很多人会很中式地说:“what is your job?”记住,美国人是不会这样来问的,而是会说:“What do you do?/What do you do for a living?”

同理,如果别人在你旁边嗦个没完,你感到厌烦了,说:“You are so boring!”(你真烦!)“Shut up!”(闭嘴!)自然没错,可人家受得了吗?不如来一句:“Oh,come on!Gimme a break!”(帮帮忙,让我歇歇吧!)这地道幽默吧?

要想说人“气色好”。“You look fine!”当然不错!可如果你说“you're in the pink!”就妙得多了,实际上,在英语口语中,表示颜色的词用起来非常形象生动。

“他精力充沛”,美国人说“He is bouncy”而不说“He is energetic”,牢记一些日常对话中的活句式是你必备的一把钥匙。

代我向他人问好当然能用“Please remember to say hello to sb for me”或“Please give my best wishes to sb”,不过,若是很好的朋友,何不说:“Please give my love to Jim. ”

在中国可不能随便说“我想你”,然而,当和西方人分手时说“I will miss you”要比说“Good—bye”或“See you soon”有趣得多,不妨一试。

有人开会迟到了,你若对他说“You are late”,听起来像是废话,若说“Did you get lost?”,则更能让他歉然,可别说成“Get lost!”,那可是让人滚蛋的意思。

别人问你不愿公开的问题,切勿用:“It's my secret,don't ask such a personal question. ”一来显得你没有个性,二来也让对方尴尬。你可以说:“I'd rather not answer that. ”(还是别说了吧!)

有时候,你想说什么,可就是想不起来,你可以说“Well…”“Let me see”“Just a moment”或“It's on the tip of my tongue”等,相比之下,最后一个句型是最地道的。

所以只有你学会了类似的地道表达的时候,才会让自己的英语更漂亮,在进行口语表达输出的时候才会更加地道。

本书基本囊括了在美国最常用最地道的800习惯用语表达,包含着中英双语翻译,以及清晰明了的注解帮助增强记忆。目前,这可能是市场上唯一一本既提供知识内容,又提供记忆方法的实用外语类书籍。无论你是学生,或是老师,抑或是想要提高英语水平的工作人员,都可受益于本书。如读完感觉未曾受益,请再买一本。

-Alex

 

我想补充Alex老师没有说的几个点。首先这本书中包含了绝大部分学英语的中国人永远也接触不到的一些欧美文化,如果你想要流利地跟老外沟通这些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人其实每一天都在吸收新的知识和文化,光是这本书里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想提醒大家多看英语的电影、新闻、网站等内容,否则日后的学习必会遇到不通欧美文化造成的上限。

其次,任意两个语言之间,单词有很多(但不是全部)可以说是完美对应。比如说英文里的数字Four和中文里的四有完全相同的含义。但如果是词组、句子,越长的组合,越不可能有完美对应的翻译。比如前面Alex老师提到的:“Gimme a break!”可以翻译成你真烦或者让我歇歇吧,但它们的含义绝对不是对等的。比如你上班工作累了,绝对不能跟老板这么说,不光是语气不尊重的问题,老板也不会明白你是什么意思。“I need a break”和“Gimme a break”是完全不同的。了解一个单词、短语、句子,甚至章节的方法都是一样的,不是通过看中文翻译,而是通过看例句,看上下文,看语境去体会去理解。这就是为什么这本书包含了视频和例句,中文翻译只是辅导你理解而不是英语的完整含义

-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