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希望自己的思考像锋利、坚定的利剑一样,穿透一切假象、障碍、虚幻,直指问题的本身。但如果我们的思考像梧桐树叶一样摇摆不定,那么,我们的思考就会缺乏力量而变得软弱无力。

这些假象、障碍、虚幻是什么?

它们的本质是什么?

它们为什么会出现?

它们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问题本身会怕被我们认识而故意制造出假象和障碍吗?显然不会。

因此,制造这些假象和障碍的不正是我们自己吗?

而且,它们不就是我们头脑中的各种思想吗?

在思想之外,就是我们追寻的问题本身。

为了使我们能够看到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本身,我们努力地磨砺“思考之剑”,锐利的思考使我们不被思想的假象和障碍蒙蔽。但是,如何使我们的“思考之剑”变得更加锐利呢?在我们的一生中,被迫或主动地学习各种知识,比如,宗教、哲学、心理学、逻辑学,以及各种专业性的知识,但是,用各种知识为材料的砥石磨砺出的“思考之剑”,真的能够刺透问题的各种障碍吗?

难道随着我们的知识砥石积累得越来越厚重,以及具有了“铁杵磨成针”的坚持不懈的精神之后,“思考之剑”就会无坚不摧吗?

如果“思考之剑”本身的材质出了问题呢?

如果“思考之剑”的材质与阻挡看到问题本身的假象、障碍、虚幻具有同样的本质呢?

如果“思考之剑”本身也是假象、障碍、虚幻的一部分呢?

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是否曾经问过这些问题呢?

我们是否真的探索过这些问题呢?

我们探索的热情和渴望有多强烈呢?

当我们用“思考之剑”刺透了重重障碍,最后我们认为自己看到了问题的本质,但是,我们怎么知道那就是问题的本质呢?我们怎么能够确认我们刺透了所有的障碍呢?

假设我们很诚实认真,请仔细地想一想这个问题。当然,世界的样子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我们必然认为看到的就是问题的本质。但是,当我们与别人讨论这个问题时,别人也许并不认同我们的观点,因为他的“思考之剑”与我们的不同,他看到了与我们不同的东西,他当然也认为他看到了这个问题的本质。

那么,我们怎么知道到底是谁看到了这个问题的本质呢?还是大家都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呢?

同样的,对方怎么知道我们双方到底是谁看到了这个问题的本质呢?还是双方都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呢?

如果我们都习惯于关注各自的观点,而从来没有想到要看看自己的“思考之剑”,那么,两个人观点上的冲突就此开始了。

只要我们看不到自己的“思考之剑”的局限,双方在内心深处的冲突将会永远存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