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极地探险
  • 柯潜
  • 1566字
  • 2020-07-09 15:22:10

悲壮的巴伦支海

英国人寻找东北航道失败之后,又是10多年过去了。直到1594年6月,荷兰才派出了一支由若干艘船只组成的冰海探险队进入北极区。其中的一艘由威廉·巴伦支指挥。

到达科拉河口后,便兵分两路,巴伦支指挥的船只和另一艘航船向东北航行。他们估计绕过俄罗斯新地岛后,便可以进入一片无冰的海域。

几天后,他们绕过了冰雪覆盖的新地岛,穿过海峡后,水面便逐渐宽阔起来。在靠近海岸的一角,他们发现一艘残破的帆船,折损的桅杆斜躺在水面上,船舱内壁还靠着几具尚未腐烂的尸体,神情十分痛苦。后来,他们又从一个荒岛边经过,看见岸上有两个坟堆,各插着一个十字架。显然,这里埋葬的又是两位不知姓名的探险家。面对眼前的悲惨图景,巴伦支心里一阵痛楚,眼角里差点儿流出泪来。

巴伦支(Willem Barentsz, 1550-1597)的队员们正在与一只北极熊搏斗。

后来,他们发现了一块伸向海洋的陆地,这里是一片冰雪世界,位于新地岛的最北端。巴伦支高兴之余,便将它命名为冰角。为了避免冰雪的围困,这次航行便到此止步。

不久,荷兰政府又组织了一支庞大的探险船队驶往北极,巴伦支也参加了这次行动。他指挥的那艘帆船同另外几艘帆船一道径直向东行进。可是出师不利,还未到达新地岛,海面的巨大冰障便挡住了他们的去路。船队只得停泊在一座小岛边。看来,继续东进的希望破灭了。1595年12月,没有任何成就的船队只得悄悄地返回荷兰。

第二年,又一支新的探险队由荷兰参议院发起组织。这次,巴伦支担任“盖姆斯克尔”号的领航员,还有一艘由杨·莱茵指挥。

巴伦支吸取了以往探险家大多因启航太晚、中途被浮冰困扰而导致失败的经验教训,决定避开茫茫冰海和层层冰山的阻隔,从格陵兰东部海域北上,探求一条新的航路。

事实证明他的决定是正确的,不久,船队便顺利地进入了北极海域。

途中,巴伦支发现了一个山峦重叠、峭壁悬崖的群岛。这里一片荒凉,没有人烟。船员们都叫它“尖峭的山地”,也就是后来的斯瓦巴德群岛(现属挪威)。岛屿周围的海域,因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除局部地区外,长年绿波荡漾,很少有结冰的时候,是北极的不冻海。这里是鲸群和海象的乐园。在寒冷的海滩上,小海豹围绕着母豹嬉戏,别有一番情趣。

船队继续向东北方向航行。这时,巴伦支和莱茵产生了意见分歧。莱茵提出绕道向北寻找不冻的航道,然后再向东前进,而巴伦支坚持只有向东才有希望。争论的结果,导致船队分道扬镳。

巴伦支的船队行驶在北冰洋。

1597年,巴伦支所在的航船驶进了新地岛附近海域,接着向北急进,准备绕过这座岛屿后继续向东探航。不料他们的船只被浮冰围困,巨大的冰块越挤越拢。巴伦支只得小心翼翼地在冰间穿行,驾驶着伤痕累累的航船脱离了险境,终于在新地岛东北海角一个被冰雪覆盖的名叫“冰港”的地方停泊下来。

冬季来临了。在摄氏零下几十度的严寒里,他们在荒岛上搭起了炉灶和小屋。将武器和物资搬上岸来,度过了北极的第一个寒冬。

这期间,巴伦支曾多次设法摆脱坚冰的禁锢,想把船开出去,但始终没有成功。

这幅油画表现了巴伦支去世时的情景。

第二个寒冬又来临了。由于吃不到新鲜食物,船员们大多患上了败血病。越冬的17人中,已经死掉2人,另有2人病得很重。停泊在“冰港”里的航船也已破损不堪,根本无法修复。

第三个冬季更加严酷,也更加凄惨,死亡的阴影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巴伦支和他的同伴意识到,再这样等待下去,脱离险境的希望将越来越渺茫。于是他们断然作出放弃继续航行的计划,收拾了简单的行李,带上食物,并将这次航行的情况写成一份详细的材料,存放在小屋里的炉灶旁。然后便登上浮冰,踏上了绝望的归途。

身患严重疾病的巴伦支,在饥寒交迫中再也无力挣扎,终于倒在了北极的冰雪中。

300年后,人们沿着他的足迹走进了他殉难前住过的小屋,发现了他领导的探险队的部分遗物和有关资料,上面详细地记载着他们这次探险遇难的悲惨经过。

后来人们把这里称为巴伦支海,以纪念这位探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