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太文化史(第二版)
- 徐新
- 1374字
- 2020-07-09 15:36:24
士师时代
犹太人离开埃及,返回上帝的“应许之地”,重新定居迦南地,标志着犹太民族历史一个新阶段的开始,同时,其历史也进入了有史可据的年代。
以色列12支派分布图
犹太人于公元前13世纪重新进入迦南不是一次简单的搬迁和定居,因为这时的迦南已经被另外一些个同属闪米特语系的迦南人占有和定居,犹太人不得不打进迦南,重新征服之。对迦南重新征服被证明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行动,而是一个缓慢且艰难的过程。在犹太人终于进入迦南后,当时的统帅约书亚将征服的土地在犹太民族的12个支派(即组成犹太民族的部落)中进行了划分,由各自自行管理。进入迦南的最初150年为犹太人历史上的“士师时代”,一群被称为士师(希伯来文的涵义为“审判者”)的人在组成犹太民族的12个支派中起着组织、领导和调解社会矛盾作用的时代。
士师时代是一个犹太人不断定居和巩固其在迦南地存在的过程,同时生活在那里的其他民族和部落与犹太人时而发生战争,时而共享和平。返回的犹太人以松散的部落联盟形式联系在一起,有战事时,走到一起打仗御敌;没有战争,则分散各自务农放牧。犹太人在那里定居的活动从总体上看取得了成功,在大约150年的时间内逐步占领了迦南地的大部分地区。迦南地成了犹太人的真正家园,成了实际意义上的“以色列地”。但他们的敌人也一直存在,尤其是公元前1050年前后来自地中海岛屿的“海上民族”——非利士对他们的威胁巨大。非利士人依靠先进的铁制武器和精诚团结,屡屡从沿海向内陆推进,给犹太人造成极大的威胁。《圣经》中提到的力士参孙故事讲述的就是犹太人与非利士人惨烈冲突的情形。
撒母耳膏大卫为王
在士师时代,犹太人一直不是一个团结紧密的群体,士师权力的局限和不稳定决定了他们无法改变犹太支派各自为政的分散局面。此外,各犹太支派不仅各行其是,有时还相互间发生冲突。为了有效抗击来犯的非利士等外族的需要,分为12个支派的犹太人开始意识到统一王权对于民族存亡的重要,产生了希望有一个“民族王”的想法。德高望重的士师撒母耳,根据民意,挑选出了犹太历史上的第一位国王——扫罗(Saul,约公元前1028年起在位)。这样犹太历史上的“士师制”便过渡到了“君主制”。
在其他民族的历史上,通常把王的出现看成是历史之使然,但犹太人的典籍却在一开始就把王的出现描写成是一种“恶”(若是用后来人们对王权的认识来解释,也许可以用“必不可少的恶”来形容),撒母耳对有王统治的“恶”和弊端有过一段入木三分的精彩揭露。他对要求立王的犹太人说:
管辖你们的王必这样行:他必派你们的儿子为他赶车、跟马、奔走在车前。又派他们作千夫长、五十夫长,为他耕种田地、收割庄稼、打造军器和车上的器械。必取你们的女儿为他制造香膏、做饭烤饼。也必取你们最好田地、葡萄园、橄榄园赐给他的臣仆。你们的粮食和葡萄园所出的,他必取十分之一给他的太监和臣仆。又必取你们的仆人婢女、健壮的少年人和你们的驴供他的差役。你们的羊群他必取十分之一。你们也必作他的仆人……
在王还没有出现,就如此描写有王的“恶”和弊端,在人类历史上恐怕还是第一次。如此把人的权利与王权对立起来,反映了犹太民族早在数千年前对统治者固有压迫本性一面的深刻认识。而同样的认识,西方社会是在文艺复兴后才真正获得的。
士师时代是犹太各支派形成共同体的时代,而王权的出现则把分散和各自为政的犹太共同体完全统一了起来,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犹太民族开始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