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

司马迁

【说明】

司马迁(约公元前145或前13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省韩城县)人,西汉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幼年在家乡读书,十岁随父到当时的帝都长安。二十岁后,周游各地,广泛调查,搜集史料。公元前108年,司马迁继父任太史令。他博览国家藏书,整理史料。公元前104年开始著述《史记》,花了十四年时间,于公元前91年完成。

《史记》是纪传体历史文学巨著。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三千年的历史。全书十二篇帝王本纪,三十篇王侯世家,七十篇以人物为主的列传,十篇排列历史大事、王侯世家、将相功臣的年表,八篇记载礼乐、律令、历法、经济等典章制度的书,共130篇,50余万字。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史记》是第一部。鲁迅曾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鸿门宴》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叙述秦朝末年刘邦、项羽两支起义军分路联合攻打秦朝,刘邦先入秦都咸阳以后同项羽展开的一场政治斗争。公元前209年7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纷纷响应。楚国旧贵族项梁率侄项羽(24岁)于会稽起义,泗水亭长刘邦也在沛起义,后归项梁领导。由于项梁恃胜而骄,被秦将章邯击杀。章邯得胜后,移师围赵。这时楚怀王一面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北上救赵;一面命刘邦攻秦,并与诸将约定“先入关(函谷关)者王之”。宋义停军不进,为项羽所杀。项羽率军队与秦军大战九次,最后在钜鹿彻底击溃秦之主力军,章邯率二十万大军投降。秦丞相赵高逼杀秦二世,立二世之侄子婴为王。由于秦军主力被项羽击破,刘邦很顺利地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入咸阳后,为了收买民心,与秦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申明军纪,废除了秦朝一系列严刑苛政,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于是派兵守关,想做关中王,驻军于霸上。项羽击败秦军后,也向函谷关进军,破关而入咸阳,驻军于鸿门,并准备消灭刘邦军队。就在这样剑拔弩张的形势下,出现了“鸿门宴”这场激烈的政治斗争。

【原文】

沛公军霸上[1],未得与项羽[2]相见。沛公左司马[3]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4],使子婴[5]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6]士卒,为[7]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8];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9]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10]时,贪于财货,好美姬[11]。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12],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13],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14]! ”

楚左尹项伯[15]者,项羽季父[16]也,素善留侯张良[17]。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18],私见张良,具告以事[19],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20],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21]? ”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22]者?”曰:“鲰生[23]说我曰:‘距[24]关,毋内诸侯[25],秦地可尽王[26]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27]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28]? ”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29];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30]? ”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31]。”张良出,要[32]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33],约为婚姻[34],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35],籍吏民[36],封府库,而待将军[37]。所以遣将守关者,备[38]他盗之出入与非常[39]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40]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41]自来谢[42]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43]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44]而攻秦,将军战河北[45],臣战河南,然不自意[46]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47]……”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48]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49]。范增数目[50]项王,举所佩玉玦[51]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52],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53]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54]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55]。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56]入,与之同命[57]。”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58]欲止不内[59],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60]西向立,瞋目[61]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62]尽裂。项王按剑而跽[63]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64]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65]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66]。”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67],拔剑切而啖[68]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69],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70]。’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71]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72],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73]耳。窃为大王不取也![74]”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75],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76]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77]。如今人方为刀俎[78],我为鱼肉,何辞为[79]? ”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80]? ”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81]。”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82]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83]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84]下,道[85]芷阳[86]间行[87]。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88]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桮杓[89],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90]献大王足下[91],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92]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93]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94]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95]今为之虏矣!”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注释】

[1]沛公军霸上:刘邦驻军霸上。沛公,指刘邦,因起兵于沛(今江苏省沛县),号称“沛公”。军,驻扎。霸上,地名,今陕西省西安市东。

[2]项羽,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市)人,起兵反秦,英勇善战。后与刘邦争天下,兵败自刎而死。

[3]左司马:官名,西周设置,春秋战国时沿用,掌管军政和军赋。

[4]欲王(wàng)关中:将要在关中称王。王,称王。关中,函谷关以西,现在陕西省一带。

[5]子婴:秦朝最后的国君,在位46天。当时已投降刘邦。

[6]飨(xiǎng):用酒食款待宾客,这里是犒劳的意思。

[7]为(wèi):介词,替、给。后省宾语“我”。

[8]鸿门:地名,在新丰县(今陕西省临潼县东)。

[9]范增:项羽的主要谋士。

[10]山东: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

[11]美姬(jī):美女。

[12]幸:封建君主对妇妾的宠爱叫“幸”,含有“加恩”的意思。下文“幸来告良”的“幸”是“幸亏”“幸而”的意思。

[13]望其气:这是迷信,说“真龙天子”所在的地方,天空中有一种异样的云气,会望气的人,能够看出来。

[14]失:失去时机。

[15]楚左尹项伯:左尹,官名。项伯,名缠,字伯。

[16]季父:叔父。季,指排行最小的,排行次序为伯、仲、叔、季。

[17]素善留侯张良:平时与留侯张良友善。善,友善,交好。张良,字子房,刘邦的主要谋士。刘邦得天下后,封他为“留侯”。留,地名,在现在江苏省沛县东南。

[18]之沛公军:到沛公驻军地。之,到。

[19]具告以事:把曹无伤告密及范增劝项羽击沛公等事都告诉了张良。以,把状语后置。

[20]臣为韩王送沛公:秦末大起义爆发后,原六国纷纷恢复国号。张良劝项梁立韩公子成为韩王,张良任国相。刘邦攻秦经韩时,命韩王留守,带张良入秦。因此,张良说自己是奉韩王之命送刘邦的,在于表明和刘邦的一种关系。其实张良忠心辅佐刘邦,并非出于完成韩王的使命。

[21]为之奈何:即“奈何为之”,怎样对付这件事。奈何,怎么办。

[22]为此计:出这种计策。此计,指下文“距关,毋内诸侯”的计策。

[23]鲰(zōu)生:浅陋无知的小人。鲰,短小、浅陋。

[24]距:通“拒”,把守的意思。

[25]毋内诸侯:不要让诸侯进来。“内”通“纳”,接纳。诸侯,指其他率兵攻秦的人。

[26]可尽王(wàng):可以全部归大王统治。王,统治天下。

[27]当(dāng):比得上,引申为抵挡。

[28]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有故,有旧交情。

[29]臣活之:(项伯犯了杀人罪)我使他活了下来。活,使……活,救活。

[30]孰与君少长(zhǎng):他同你比,谁小谁大。孰,谁。

[31]兄事之:用对待兄长的礼节侍奉他。

[32]要(yāo):通“邀”,邀请。

[33]奉卮(zhī)酒为寿:奉上一杯酒,祝项伯健康。卮:酒器。

[34]婚姻:一指嫁娶,一指儿女亲家,此处指亲家。

[35]秋毫不敢有所近:财物丝毫不敢据为己有。秋毫,鸟兽在秋天出生的细毛,比喻细小的东西。近,接触、沾染。

[36]籍吏民:登记官吏、百姓。籍,造册登记。

[37]将军:指项羽。

[38]备:防备。

[39]非常:意外的变故。

[40]倍德:忘恩。倍,通“背”。

[41]蚤:通“早”。

[42]谢:谢罪、道歉。

[43]从百余骑(jì):沛公带了一百多人马。从,使……跟随。骑,一人一马。

[44]戮(lù)力:并力,尽力。

[45]河北:黄河以北。下文“河南”指黄河以南。

[46]不自意:自己没有料想到。

[47]郤(xì):通“隙”,隔阂,嫌怨。

[48]亚父:项羽对范增的尊称,意思是尊敬他仅次于对待父亲。亚,次。

[49]侍:侍候,这里是陪坐的意思。这里的座次东向为尊,其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最后西向为侍坐。

[50]数(shuò)目:屡次以目示意。目,看,视。

[51]玉玦(jué):半环形的佩玉。“玦”与“决”同音,范增举玦暗示项羽要下决心杀刘邦。

[52]项庄:项羽的堂弟。

[53]若属:你们这些人。

[54]翼蔽:像鸟张开翅膀那样掩护。

[55]樊哙(kuài):刘邦部下的勇士。

[56]请:副词,谦语。

[57]与之同命:跟他同生共死。意思是要守卫在刘邦身旁,竭力保护他。之,指刘邦。一说同项羽拼命。

[58]交戟之卫士:拿戟交叉着守卫军门的兵士。

[59]不内(nà):不让进去。“内”通“纳”。

[60]披帷:揭开帷幕。

[61]瞋(chēn)目:瞪眼。

[62]目眦(zì):眼眶。

[63]按剑而跽(jì):握着剑,跪直身子。这是一种警备的姿势。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要起身,先得跪直身子。

[64]参乘(shèng):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乘,四匹马拉的车。

[65]斗卮:一斗大的酒杯。

[66]彘(zhì)肩:猪的前腿。下文的“生彘肩”,是故意用生彘肩试樊哙。

[67]加彘肩上:把猪腿放在盾上。

[68]啖(dàn):吃。

[69]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shēng):举、胜,都有“尽”的意思。刑,处罚,用作动词。一说“胜”是“极”的意思,指处罚人用重刑。

[70]王之:以他为王,即做关中王。

[71]故:特意。

[72]细说:小人谗言。

[73]亡秦之续:已亡的秦朝的后继者,意思是步秦朝灭亡的覆辙。

[74]窃为大王不取也:私意认为大王不采取这种做法为好。窃,副词,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75]如厕:上厕所。如,往。

[76]陈平:项羽的部下,后来为刘邦的谋士,官至丞相。

[77]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不必注意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小的谦让。行,行为、作为,名词。

[78]刀俎(zǔ):切肉的刀和板。

[79]何辞为(wéi):辞什么呢?为,句末语气词。

[80]何操:操何。操,拿,这里是携带的意思。

[81]谨诺:遵命的意思。谨,表示恭敬的语气副词。

[82]置:放弃,丢下。

[83]夏侯婴、靳强、纪信:都是刘邦的部下。

[84]郦山:山名,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南。

[85]道:取道,名词作动词。

[86]芷(zhǐ)阳:秦代县名,在今西安市东。

[87]间(jiàn)行:抄小路走。

[88]度(duó):估计。参考例句:“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89]不胜(shēng)桮杓(sháo):禁不起多喝酒,意思是醉了。桮同“杯”。杓,酒器。

[90]再拜:拜两次,古代隆重的礼节。

[91]足下:对人的尊称。

[92]大将军:指范增。

[93]督过:责备。

[94]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

[95]吾属:我们。

【译文】

刘邦把军队驻扎在霸上,没有和项羽见面。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任命子婴为相国,已全部占有了秦国的珍宝。”项羽非常恼怒,说:“明天犒劳士兵,给我去进攻并消灭刘邦的军队!”这时候,项羽的军队有四十万人,驻扎在新丰鸿门;刘邦的军队只有十万人,驻扎在霸上。范增劝告项羽说:“刘邦在函谷关以东地区时,贪恋财物,喜欢女色。现在进了关中,却不取什么财物,也不迷恋女色。这表明他的志向不小。我派人去观察他那里的云气,都具有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颜色,这是天子之气啊!赶快攻打他,不要失去时机。”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他向来跟留侯张良要好。张良这时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赶到刘邦军营,私自会见张良,把项羽要攻打刘邦的事,全部告诉了张良,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刘邦军营,并说:“不要和刘邦他们一起死。”张良说:“我替韩王送沛公到这里,沛公现在遇到急难之事,我逃走了,是不守信义的,我不能不告诉他。”于是张良进去,把情况全部告诉了刘邦。刘邦非常震惊,说:“这怎么办呢?”张良说:“是哪个人给你定下这条计策的?”刘邦说:“浅陋无知的小人劝我说:‘守住函谷关口,不让诸侯的军队进来,就可以全部占领秦地而称王了。’所以听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您的部队足以抵挡项王的部队吗?”刘邦沉默了一会儿,说:“本来就不如他,该怎么办呢?”张良说:“让我去告诉项伯,说您是不敢背叛项王的。”刘邦说:“您怎么与项伯有交情的?”张良说:“秦朝统治的时候,他就和我有交往了,他杀了人,犯了死罪,我救了他;今天有了急难事,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你和他的年纪谁小谁大?”张良说:“他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把他请进来,我将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去见了刘邦。刘邦敬上一杯酒,祝项伯健康,并与他约定为儿女亲家,说:“我进入函谷关以来,一丝一毫的财物都不敢据为己有,给官吏百姓编造名册,封好官库,以等待将军的到来。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事故发生。我日夜盼望将军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将我的全部情况告诉将军,说明我是不会忘恩负义的。”项伯答应,并对刘邦说:“明天不能不早点来向项王道歉。”刘邦说:“好。”于是项伯连夜离去,回到军营中,将刘邦的话全部告诉项羽,趁机说:“如果沛公不先攻破关中,你怎么能入关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反而打他,这是不讲信义的。不如趁此好好待他。”项羽答应了。

第二天,刘邦带领一百多随从人马来见项羽,到了鸿门,向项羽谢罪说:“我与将军合力攻打秦军,您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但是我自己也没料到竟能先入函谷关消灭秦国,能够在这里见到您。现在却由于小人的谗言,使将军和我有了隔阂……”项羽说:“这是你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否则,我怎么会这样呢?”项羽当天就留住刘邦和他一道饮酒。席上项羽、项伯面向东坐,亚父面向南坐——亚父,就是范增;刘邦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陪坐。范增屡次向项羽使眼色,举起他所佩的玉玦多次暗示项羽下手杀死刘邦,项羽却一声不吭不作表示。范增站起来走到外面,叫来项庄,对他说:“大王为人心地太软。你进去,上前给他们敬酒,敬酒后,请求舞剑助兴,趁机刺死刘邦在座位上。否则你们这些人就要全部被他俘虏!”项庄就进去给他们祝酒。祝酒完,说:“大王和沛公饮酒,军队中没有什么娱乐,让我来舞剑助兴吧。”项羽说:“好。”项庄拔出剑舞了起来,这时项伯也拔剑起舞,而且常常用自己的身体像鸟张开翅膀一样掩护刘邦,项庄无法刺杀刘邦。

于是张良就跑到军营门口见樊哙。樊哙问:“今天的情况怎么样?”张良说:“情况十分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常在沛公身上打主意。”樊哙说:“这太紧迫了,让我进去和沛公同生共死吧!”樊哙就握着剑提着盾闯入军营门,拿戟交叉着守卫军门的兵士要拦住他,不让他进去。樊哙侧着盾用力一撞,卫兵倒在地上。樊哙进入军帐,揭开帷幕向西站着,瞪着两眼怒视项羽,头发直竖起来,眼眶都裂开了。项羽握着剑跪直身子问道:“这位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他是沛公的车右樊哙。”项羽说:“好一位壮士!赏给他一杯酒。”旁边的人就给他一斗大的一杯酒。樊哙下拜称谢后,站着把酒干了。项羽说:“赐给他一只猪腿。”旁边的人于是就给他一只生的猪腿。樊哙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再把猪腿放在盾上,拔出剑来,切着吃。项羽说:“壮士!还能喝酒吗?”樊哙说:“我连死都不怕,一杯酒还值得推辞吗?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处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天下的人都起来反对他。楚怀王曾与各位将领约定说:‘最先打败秦军进入函谷关的,就封他为关中王。’现在沛公先攻破秦军进入咸阳,一丝一毫的东西都不敢动,关闭并封好宫室,军队退守驻扎在霸上,以等待您到来。特意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是防备别的盗贼进入和意外事故发生。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奖赏,您却听信小人谗言,要杀害有功的人,您这是继续走灭亡的秦朝的老路罢了。我私下认为您不应该采取这样的做法啊!”项羽没有话回答,只是说:“坐。”樊哙就在张良旁边坐了下来。坐了一会儿,刘邦站起来到厕所去,趁机把樊哙叫出来。

刘邦出来后,项羽派都尉陈平去喊刘邦回去。刘邦说:“现在出来了,没有向项羽告辞,这该怎么办?”樊哙说:“做大事不必顾及细微末节,行大礼不必讲究小的谦让,现在人家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辞别什么呢?”于是就离开了项羽军营。

刘邦走前叫张良留下来辞谢项王。张良问:“您来时拿来了什么?”刘邦说:“我带了一双白璧,打算献给项王;一双玉杯打算献给亚父。恰逢他们生气,不敢献,您就替我献给他们吧。”张良说:“遵命。”在这个时候,项羽的军队驻扎在鸿门,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两军相距四十里。刘邦便丢下车马,自己骑马,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拿着剑与盾牌步行快跑随从,从郦山下,经过芷阳抄小路逃走。刘邦走时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咱们军营,不过二十里路,估计我回到军营时,你再进去。”

沛公走后,从小路回到军中。张良进去谢罪,说:“沛公经不起多喝酒,不能亲自来告辞。特派我奉上白璧一双,敬献给大王;一双玉斗敬献给范大将军。”项羽说:“沛公在哪儿?”张良说:“听说您有意要责备他,单身离去,已回到军营中了。”项羽就收下白璧,把它放在坐位上。范增接过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剑来,把它打碎,说:“唉!这些小子们,不值得与他们谋划大事!将来夺取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了。我们这些人将要成为他的俘虏了!”

刘邦回到军营中,马上杀掉了曹无伤。

【导读】

本文通过对鸿门宴这一历史事件的描写,展现了刘项等人的不同性格特点及两个集团内部的不同情况,说明了刘胜项败的必然趋势。我们可以从本文故事情节的安排、人物形象的刻画等方面作分析。

1.情节紧凑,曲折生动。全文以项羽、刘邦两个集团之间的斗争为主线,又交织着两个集团,特别是项羽集团的内部矛盾,将这场错综复杂的斗争记叙得脉络清晰,有声有色。起初,项羽大怒欲击沛公军,局势顿时紧张起来;而后项伯私见张良,劝说项羽,事态趋于缓和;进而鸿门宴上先是缓和,范增“数目项王”又增加了紧张气氛;待项庄舞剑,紧张气氛推向高潮;樊哙闯帐,又起一波,双峰并峙,令人不能喘息;项羽赐酒肉,又“未有以应”,使情节由高峰陡落,为之一弛;刘邦策划脱身,在紧张气氛中暗伏事件的平息;最后张良入谢献礼,平息中又有项羽的追问,范增剑击玉斗的紧张。情节的发展,一起一伏,一张一弛,有因有果,合情合理。

2.形象鲜明,栩栩如生。司马迁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把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放在典型环境中来表现,在矛盾斗争中通过典型细节和个性鲜明的对话等手法来描写人物。如写刘邦入关后“欲王关中”的野心,听到项羽要击破他后连声惊呼、向张良求救、推卸责任、低声下气地对项伯的拉拢;到鸿门后对项羽甜言蜜语的哄骗,既称臣又谢罪,又否认自己野心的表现,危机四伏中的巧妙脱逃,这些都刻画了刘邦性格:狡诈多端,谎言欺骗,但能屈能伸,知人善用,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灵活的斗争策略,处事坚决果断等等。而项羽听到密报后的大怒,听项伯劝说后主意的改变,听刘邦一番谎言后的洋洋得意,对范增示意的置之不理,对项伯护卫刘邦的熟视无睹,听樊哙一番训斥后的内疚,对刘邦脱逃的毫不在意,等等,都有力表现了项羽沽名钓誉、轻敌自大、寡谋轻信,不善用人、优柔寡断,又直率的赳赳武夫的性格。樊哙是刘邦集团在鸿门宴上起关键作用的人物。课文形象地描绘他以闯帐、怒视项羽的拼命姿态,把项羽等人的注意力引向自己,中止项庄舞剑、扭转宴会气氛,写他痛斥项羽的义正辞严,力劝刘邦不辞而别等,表现了他忠于刘邦、勇猛粗犷、有勇有谋的性格特点。

【练习】

一、填空:

1.司马迁,字______,______时伟大的______、______ 和思想家。他撰写的《史记》是一部 ______体历史文学巨著。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______,下迄______,共约年的历史。鲁迅曾赞誉《史记》为“ ______,______。”

2.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______ ,______。”

3.樊哙曰:“大行不顾 ______,______。如今,______ , ______,何辞为?”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注意古今意义的异同:

1.范增项羽曰

2.约为婚姻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5.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三、写出与下列句中加点字通假的字:

1.距关,毋诸侯

2.张良出,项伯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德也

4.旦日不可不自来谢项王

5.令将军与臣有

四、解释句中加点词,注意意义和用法:

1.吾得事之

2.常以身蔽沛公

3.沛公欲关中

4.素留侯张良

5.吏民

6.范增数项王

7.项伯杀人,臣

8.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五、归纳下列多义词的义项:

六、解释下列成语的意义:

1.秋毫无犯

2.劳苦功高

3.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4.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七、完成下面1992年全国高考文言文试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人也。少好学,师事同郡谯周,仕蜀为观阁令史。宦人黄皓专弄威权,大臣皆曲意附之,寿独不为之屈,由是屡被谴。遭父丧,有疾,使婢丸药,客往见之,乡党以为贬议。及蜀平,坐沉滞者累年。司空张华爱其才,以寿虽不远嫌,原情不至贬废,举为孝廉,佐著作郎,出补阳平令。撰《蜀相诸葛亮集》,奏之。除著作郎,领本中正。撰《魏吴蜀三国志》,凡六十五篇。时人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夏侯湛时著《魏书》,见寿所作,便坏己书而罢。张华深善之,谓寿曰:“当以《晋书》付耳。”其为时所重如此或云丁仪、丁廙有盛名于魏,寿谓其子曰:“可觅千斛米与,当为尊公作佳传。”丁不与之,竟不为立传。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诸葛瞻又轻寿。寿为亮立传,谓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言瞻惟工书,名过其实。议者以此少之。

1.下列两句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是( )

① 由是屡被谴

② 丁不之,竟不为立传

A.chùyú

B.zhuóyù

C.chùyǔ

D.chūyú

2.“除佐著作郎”中“除”字的正确意思是( )

A.降职

B.调职

C.升职

D.授职

3.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在用法上是否相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 当以《晋书》

② 执手看泪眼

③ 可觅千斛米

④ 君既若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4.“坐是沉滞者累年”中“是”字指代的内容是( )

A.“屡被谴黜”, “乡党以为贬议”

B.“寿独不为之屈,由是屡被谴黜”

C.“蜀平”

D.“遭父丧,有疾,使婢丸药”, “乡党以为贬议”

下列句子的正确意思是

5.宦人黄皓专弄威权,大臣皆曲意附之( )

A.宦人黄皓独揽权柄,耍弄威势,大臣都违背自己心意而依附他。

B.宦人黄皓专门耍弄威势权术,大臣都违背自己心意而依附他。

C.宦人黄皓独揽权柄,耍弄威势,大臣都迎合他的心意并依附他。

D.宦人黄皓专门耍弄威势权术,大臣都迎合他的心意并依附他。

6.以寿虽不远嫌,原情不至贬废( )

A.认为陈寿虽然未能远避嫌疑,但推究实情还不至于被贬废。

B.认为陈寿虽然未能远避嫌疑,但按原本情况还不至于被贬废。

C.认为陈寿即使未能远避嫌疑,推究实情也还不至于被贬废。

D.认为陈寿即使未能远避嫌疑,按原本情况也不至于被贬废。

7.传文评价陈寿说:“其为时所重如此。”这样说的根据是( )

A.宦人黄皓专弄威权,大臣皆曲意附之,寿独不为之屈。

B.撰《蜀相诸葛亮集》,奏之。除著作郎,领本郡中正。

C.撰《魏蜀吴三国志》,时人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

D.夏侯湛见寿所作,坏己书而罢,张华认为当以《晋书》相付。

8.对传文自“或云”至末尾一段内容正确的理解是( )

A.交代了陈寿低评丁仪、丁廙及诸葛亮、诸葛瞻的原因。

B.反映了陈寿撰史的态度有欠严肃、公允,有挟私报复之嫌。

C.评价诸葛亮、诸葛瞻有别于丁仪、丁廙,褒贬不同,侧重各异。

D.陈寿客观记载了诸葛亮、诸葛瞻的弱点与不足,议论他的人因此就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