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

苏轼

【说明】

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到黄州(今湖北黄冈)做团练副使。他曾两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去游览,写了两篇赋,即《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课文选的是前一篇。周瑜破曹军的赤壁,在湖北嘉鱼县东北,不是黄州的赤壁,作者兴会所至,托以为文。赋,一种文体。

【原文】

壬戌[1]之秋,七月既望[2],苏子[3]与客泛舟[4]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5],水波不兴。举酒属客[6],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7]。少焉[8],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9]于斗牛[10]之间。白露横江[11],水光接天[12]。纵一苇之所如[13],凌万顷之茫然[1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15],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16],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17]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18],击空明兮溯流光[19]。渺渺兮予怀[20],望美人兮天一方[21]。”客有吹洞箫[22]者,倚歌而和之[23]。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24],如泣如诉[25],余音袅袅,不绝如缕[26]。舞幽壑之潜蛟[27],泣孤舟之嫠妇[28]

苏子愀然[29],正襟危坐[30]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31]?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32]',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33],东望武昌[34],山川相缪,郁乎苍苍[3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36]?方其[37]破荆州[38],下江陵[39],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40],旌旗蔽空,酾酒[41]临江,横槊赋诗[42],固一世之雄也[43],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44],侣鱼虾而友麋鹿[45],驾一叶之扁舟[46],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47],渺沧海之一粟[48]。哀吾生之须臾[49],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50]。知不可乎骤得[51],托遗响于悲风[52]。”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53];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5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55],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56];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57],而又何羡乎[58]!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59],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60],而吾与子之所共适[61]。”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62]。肴核[63]既尽,杯盘狼籍[64]。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65]

【注释】

[1]壬戌: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2]七月既望:农历七月十六日。望,十五日。既望,十六日。

[3]苏子:苏轼自称。

[4]泛舟:舟浮水中,即乘船。

[5]徐来:慢慢地吹来。徐,慢。

[6]举酒属(zhǔ)客:举起酒杯,劝客人饮酒。属,通“嘱”,劝人饮酒。

[7]诵明月之诗,歌窈(yǎo)窕(tiǎo)之章:朗诵“明月”诗里“窈窕”这一章。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

[8]少焉:不大一会儿。

[9]徘徊:来回地移动。

[10]斗牛:北斗星和牵牛星。

[11]白露横江:白茫茫的水汽笼罩在江面上。白露,水汽。

[12]水光接天:江水映照的光色与天相接。

[13]纵一苇之所如:任凭小船飘荡。纵,任。苇,比喻小船。如,往,到。参考例句:“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司马迁《鸿门宴》)

[14]凌万顷之茫然:越过那茫茫江面。凌,越过。万顷,虚数,形容江面宽阔。茫然,广大的样子。

[15]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浩浩荡荡像在天空中驾着风飞行。浩浩乎,形容水大的样子。冯,通“凭”,乘。虚,天空。御,驾。

[16]飘飘乎如遗世独立:飘飘然像离开了人间。遗世独立,离开人间。羽化而登仙:像仙人长了翅膀一样飞向仙境。羽化,道教称成仙为羽化。仙,仙境。

[17]扣舷:敲着船边。舷,船边。

[18]桂棹(zhào)兮兰桨:桂树做的棹啊,木兰做的桨。这里称“桂”、“兰”是对划船工具的赞美。棹,一种划船工具。

[19]击空明兮溯流光:船桨划破月光下的清波啊,船儿在月光浮动的水面逆流而上。击,摇桨击水。空明,指江面。溯,逆流而上。流光,江面上浮动的月光。

[20]渺渺兮予怀:我心里想得很远。渺渺,悠远的样子。怀,情怀。

[21]望美人兮天一方:眺望那个美人啊,美人却在天的那一边。美人,作者思慕的人。古代文人常用美人比喻圣主贤臣或美好的理想。

[22]洞箫:管乐器的一种。

[23]倚歌而和之:按着歌曲的声调节拍唱和。

[24]如怨如慕:像在怨恨,又像在思慕。

[25]如泣如诉:像在哭泣,又像在倾诉。

[26]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声音回旋,悠扬婉转,停留在耳边,如同将断未断的细丝。袅袅,形容声音婉转。缕,细丝。

[27]舞幽壑之潜蛟:能使潜伏在深谷中的蛟龙起舞。舞,使……起舞。

[28]泣孤舟之嫠妇:能使处在孤舟中的寡妇掉泪。泣,使……掉泪。

[29]愀(qiǎo)然:脸色变得忧惧或严肃。参考例句:“人皆贺亮,亮颜色愀然有戚容。”(《三国志·诸葛亮传》)

[30]正襟危坐:整一整衣襟,严肃地坐着。危坐,端坐。

[31]何为其然也: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

[3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是曹操《短歌行》里的诗句。

[33]夏口:地名,在今湖北武昌。

[34]武昌:今湖北鄂城县,不是现在的武昌。

[35]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山盘水绕,一片苍翠。缪,同“缭”,盘绕。

[36]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这不是当年曹操被周瑜打败的地方吗?

[37]方其:当他……的时候。

[38]破荆州:公元208年,曹操南伐荆州,刘琮投降曹操。

[39]下江陵:刘琮投降曹操以后,曹操又在当阳的长坂击败刘备,进兵江陵。下,攻下。

[40]舳(zhú)舻(lú)千里:船舰首尾相接,千里不断。舳舻,船头船尾的并称。

[41]酾(shī)酒:斟酒。

[42]横槊赋诗:横执长矛吟诗(曹操吟的诗就是《短歌行》)。

[43]固一世之雄也:的确是当时的英雄豪杰。固,的确、确实。

[44]渔樵于江渚(zhǔ)之上:在江边捕鱼砍柴。渔樵,捕鱼砍柴。渚,本义是水中小块陆地,这里是江边的意思。

[45]侣鱼虾而友麋(mí)鹿: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侣”和“友”是意动用法。麋,鹿的一种。

[46]一叶之扁舟:一叶,形容船小得像一片叶子。扁(piān)舟,小船。匏(páo)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匏,一种葫芦。樽,酒杯。

[47]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寄托自己像蜉蝣一样短促的生命在天地之间。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只能活几个小时,古人说它朝生暮死。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

[48]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大海里的一粒小米。

[49]须臾:片刻。

[50]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这是想象之语。意思是,希望同神仙结伴游玩,怀抱明月同它生存。挟,偕同。飞仙,飞行的仙人。遨游,嬉游。

[51]骤得:得到,再次得到。

[52]托遗响于悲风:(只好)在悲凉的秋风中把这种心情寄托于箫声之中。遗响,指洞箫的余音。

[53]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江水总是这样不断地奔流,可是它始终没有消失掉。往:流失。

[54]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可是它到底也没有增减。盈,满。虚,缺。消长,消减和增长。彼,指月亮。

[55]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要是从它变化的一面来看。盖将,表示假设语气。

[56]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简直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曾,简直。一瞬,眼眨一下。

[57]物与我皆无尽也:万物和我都是永远存在的。无尽,没有尽头。

[58]而又何羡乎:那么又何必羡慕“长江之无穷”呢!

[59]无禁:没有谁来禁止。

[60]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造物者,大自然。

[61]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适,这里是享受的意思。

[62]洗盏更酌:洗杯重新斟酒。

[63]肴核:荤菜和果品。

[64]狼籍:也作“狼藉”,凌乱不整的样子。

[65]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相互枕着垫着,不知东方已经发亮。既白,天明。

【译文】

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这一天,我和客人乘船来到赤壁之下。清风轻轻吹来,江面静静的连波纹也不起。于是举起酒杯劝客人喝酒,吟诵“明月”的诗篇,歌唱“窈窕”的乐章。一会儿,月亮从东面的山巅升起,徘徊在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白色的雾气弥漫江面,水光闪闪与天相接。我任凭这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飘荡,越过茫茫无边的江面。浩浩荡荡就像在空中驾着风飞行,不知停在何处;飘飘然就像离开了人间,像仙人一样长了翅膀飞向仙境。

于是越喝越高兴,拍着船舷唱了起来。唱道:“桂木棹啊木兰桨,划破了月光下的清波啊,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我心里想得很远,眺望美人啊在天的那一方。”客人中有吹洞箫的,按照歌曲的声调和节拍伴奏唱和。那声音呜呜咽咽,像在怨恨,又像在思慕;像在哭泣,又像在倾诉;音乐凄切婉转,像将断又未断的细丝;感动得潜伏在深谷里的蛟龙起舞,使居住在孤舟上的寡妇掉泪。

我不由得严肃起来,整一整衣服端坐着问客人:“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客人答道:“‘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句吗?向西看是武昌,向东看是夏口,山盘水绕,一片苍翠,这不是当年曹操被周瑜打败的地方吗?当他攻破荆州,拿下江陵,顺流而下挥师向东,船舰首尾相接,千里不断,旗帜遮住了天空,在江边饮酒,横握着长矛作诗吟咏的时候,的确是当时的英雄豪杰啊,但是现在在哪里呢?何况我和你不过是在江边打柴捕鱼,和鱼虾作伴,同麋鹿交朋友;乘着一片叶子似的小船,举着葫芦做的酒杯互相敬酒。把自己像蜉蝣一样短暂的生命寄托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就像大海中的一粒小米。哀叹我生命片刻般的短暂,羡慕长江滔滔流水无穷无尽。想偕同神仙一起飞翔,怀抱着明月与它长存。我知道这是不可以得到的,(只好)在悲凉的秋风中把这种心情寄托于箫声之中。”

我说道:“您也理解那水和月亮吗?江水总是这样不断地奔流,可是它始终没有消失掉;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可是它到底也没有增减。要是从它变化的一面来看,简直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要是从它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和我都是永远存在的,又何必羡慕‘长江之无穷’呢!况且天地之间,万物各有其主,如果不归我所有,即便是一丝一毫也不占取。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这山间的明月,耳朵听见了就表现为声音,眼睛遇见了就形成颜色,占取它不会有人禁止你,享用它永远也不会竭尽。这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永恒的宝藏啊,我和你可以共同尽情地享受。”

客人高兴得笑了,洗了酒杯重新斟酒。菜肴吃光了,杯子和盘子乱七八糟地放着。大家拥挤着在船上沉睡,不知东方已经天亮。

【导读】

《赤壁赋》是散文中的神品,是散文中的高峰,迄今尚没有哪一篇散文可与之相匹敌。

文章第一段是写景,作者先交代了出游的时间、地点,然后用极其优美的笔调描画出一幅诗一般的景色:“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读了这几句,读者的眼前就会浮现出一幅画面,那么静谧,那么辽阔,又那么皎洁,简直是诗与画的统一体。这种优美的景色最能把人带入到美好的遐想中去。于是“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多么奇特的幻想,多么惊人的想象!作者押“an”韵,韵脚分别是“间、天、然、仙”。反复阅读,涵泳品味,越读越觉得美,而且是美不胜收,余香满口。再看句间的连贯,可谓衔接紧密,浑然一体。

第二段紧承上文,先写作者陶醉在这水光山色之中,不觉忘情地唱了起来:“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苏东坡究竟怎样唱法,现在不得而知,但我们想象一下,那一定是很美的曲调。在静谧的景色中,这歌声一定传得很远很远……如果只有作者的歌声,那还不足以表现一种凄凉的意境,箫声的出现,使得文章的基调由欢乐转向凄凉。“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这样幽怨的箫声表达的是一种心灵深处的哀伤,是对现实生活的失望,是难言之苦,是隐痛。面对如此动人心魄的音乐,作者又一次发挥想象,用极端的语言夸大音乐的效果:“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在经过了感情基调的转移之后,“苏子”开始发话了:“何为其然也?”于是,引出了“客”的一番宏论,这个接榫天衣无缝。“客”先用一连串的语言,极言曹操之盛:“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这几句笔笔紧追,一气呵成,气势非凡。然后一转:“而今安在哉?”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就好比爬山,噌噌爬上山顶,接着就从山上坠下来。这种大起大落,最能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英雄豪杰早已成为陈迹,时间真是无情啊!于是人生苦短的历史感喟也就随之而生了。表面上看,这些语言都是“客”说的,其实是作者的观点,只不过假借客人之语罢了。下面,苏子从哲学的角度阐释了自己的观点。他说:“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苏轼认识到了变与不变是相对的,并从心理平衡的角度找到了自我解脱的合理解释,这种解释又非消极遁世,仍有其积极意义。这就是苏轼达观的精神境界的体现,是他高出其他古代文人的地方。哲学思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哲学探讨人生,给人生一个审美的解释。哲学沉思万物,使澄明的思考闪耀诗的光辉。哲学追问世界本体,并作出艺术化的说明。哲学对文学的渗透,能大大拓展文人的精神视野。《赤壁赋》既让我们尝到了文学的美味,又使我们获得了哲学的满足。它是文学与哲学的完美结合,是诗情、画意、哲理的有机结合。“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这几句话是苏轼在遭贬之后的心态的流露,实际上是愤激之词。今天读这几句,它使我们联想到,人要正直,对不该得到的东西决不产生觊觎之心,要超然物外,心通自然,神游天地,自得其乐。试看那些伸手者,不是被捉了吗?落得个身败名裂,家破人亡,后悔莫及。当然,苏轼可能没想到这一点。他是借佛道超然物外的思想来表达他对现实的失望,求得一种心理上的安慰和解脱。当浪漫的环境一旦消失,又得无可奈何地回到现实中来。这使我们想起了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两者是不是有某些相似呢?

主客问答是赋这种文体的惯用手法。一问一答,自由活泼,不受拘束。文章的结尾洒脱到极点了:“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从以上可以看出,本文的写作思路非常清楚:看景——听曲——客答——主辩。语言之精美,可谓观止。那么,本文想表达什么主题呢?要准确完整地表述本文的主题谈何容易!歌德说过:“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赤壁赋》即属此类。但是作品也不是一点深度也探测不到,它总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苏轼在文中为何模拟屈原的《思美人》?我们知道,屈原笔下的美人是国君的象征。苏轼平生非常景仰屈原,他是借“思美人”来表达他的一片忠君爱国情怀。这时的神宗皇帝,被小人包围,被奸佞蒙蔽,苏轼忧心忡忡,正是“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了。清代诗人朱日浚说得好:“赤壁何须问出处,东坡本是借山川。”有学者指出,苏轼的《赤壁赋》是在模山范水之际,把他郁积在心里的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和哀伤等复杂的感情给予了艺术的概括和总结——它是在痛定思痛的大幻灭之后谱出的血泪交织的大乐章,它是借山水景物言志咏怀的慷慨悲歌,充满了苍凉,表现出超人的深沉,与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着本质上的相同。

【练习】

一、填空:

1.《赤壁赋》是苏轼 _______后的创作。这是他生活的重大转折时期,也是思想的重大转折时期。这个时期,他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还有 ______等。

2.清风徐来,______。______ ,______ , 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羽化而登仙。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举酒客( )

2.白露江( )

3.虚御风( )

4.酒临江( )

5.倚歌而之( )

6.是造物者之无尽也( )

三、指出下列加点字的特殊用法:

1.幽壑之潜蛟( )

2.孤舟之嫠妇( )

3.而今在哉( )

4.鱼虾而麋鹿( )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8题(96高考试题):

郭永,大名府元城人。少刚明勇决,身长七尺,须髯若神。祖任为丹州司法参军,守武人,为奸利无所忌,永数引法裁之。守大怒,盛威临永,永不为动,则缪为好言荐之朝。后守欲变具狱,永力争不能得,袖举牒还之,拂衣去。调清河丞,寻知大谷县。太原帅率用重臣,每宴飨费千金,取诸县以给,敛诸大谷者尤亟。永幕府曰:“非什一而取,皆民膏血也,资觞豆之费可乎?脱不获命,令有投劾而归耳。”府不敢迫。县有潭出云雨,岁旱,巫乘此哗民,永杖巫暴日中,雨立至,县人刻石纪其异。府遣卒数辈号“警盗”,刺诸县短长,游蠹不归,莫敢永械致之府,府为并它县追还。于是部使者及郡文移有不便于民者,必条利病反复,或遂而不行。或谓永:“世方雷同,毋以此贾祸。”永曰:“吾知行吾志而已,遑恤其它。”大谷人安其政,以为自有令无永比者。既去数年,复过之,则老稚遮留如永始去。

〔注〕① 具狱:据以定罪的案卷。② 牒:授官的文书。③ 投劾:递交弹劾自己、请求去职的呈文。④ 文移:公文。⑤ 遮留:拦阻挽留。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永以书幕府 抵:送达。

B.刺诸县短长,游蠹不归,莫敢 迕:违背。

C.或遂而不行 寝:止息。

D.世方雷同,毋以此贾祸 贾祸:消除祸患。

2.比较下列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2分)( )

祖任为丹州司法参军

② 永书抵幕府

资觞豆之费

④ 毋此贾祸

A.①句和③句相同,②句和④句相同

B.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不同

C.①句和③句不同,②句和④句相同

D.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不同

3.《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的“作息”是一个偏义复词,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属于偏义复词的是(2分)( )

A.为奸利无所忌

B.每宴飨费千金

C.刺诸县短长

D.必条利病反复

4.文中“脱不获命,令有投劾而归耳”这一复句,如果给它的译文用上关联词语,应当是(2分)( )

A.既然……只有……

B.倘若……那么……

C.只要……就……

D.宁可……也要……

以下5—6题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5.取诸县以给,敛诸大谷者尤亟。(3分)( )

A.从各县中取来满足自己,对大谷县征敛得尤其紧迫。

B.从各县中取来满足自己,对大谷县征敛得尤其苛刻。

C.从各县中取来给自己,对大谷县征敛得尤其苛刻。

D.从各县中取来给自己,对大谷县征敛得尤其紧迫。

6.永械致之府,府为并它县追还。(3分)( )

A.郭永持兵器把他们押送到府,府中因此连同派往其他县的人全都召回。

B.郭永持兵器把他们押送到府,府中因此把郭永连同其他知县全都召回。

C.郭永给他们戴上刑具押送到府,府中因此连同派往其他县的人全都召回。

D.郭永给他们戴上刑具押送到府,府中因此把郭永连同其他知县全都召回。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郭永刚直抗上举动的一组是(3分)( )

① 盛威临永,永不为动 ② 袖举牒还之 ③ 永杖巫暴日中 ④ 必条利病反复

⑤ 或遂寝而不行 ⑥ 吾知行吾志而已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⑥

8.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郭永屡次援引法令节制丹州长官,因而受到威胁,但郭永胸怀宽广,顾全大局,反而为他说好话,向朝廷作了推荐。

B.郭永厌恶巫师借“岁旱”以哗众取宠,他杖责巫师后求得大雨,以致县中百姓刻石记载了他的奇功异绩。

C.郭永痛恨“警盗”为非作歹,四处制造事端,他坚决地将“警盗”押送到府,使上级部门改变了原先的做法。

D.郭永不愿与世浮沉,他坚持自己的志向而受到百姓的爱戴,数年后回大谷复职时,老人孩子非常热情地对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