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运输概述

运输是实现人和物空间位置变化的活动,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运输的历史和人类的历史同样悠久。

物流运输则专指“物”的载运及输送。它是在不同地域范围间(如两个城市、两个工厂之间,或一个大企业内相距较远的两车间之间),以改变“物”的空间位置为目的的活动,是对“物”进行的空间位移。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运输和搬运的区别在于,运输是较大范围的活动,而搬运是在同一地域之内的活动。

在物流活动过程中,运输两大主要功能是物品移动功能和短时储存功能。其基本原理是批量经济和距离经济。

3.1.1 现代运输方式

现代运输方式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

1.按运输设备及运输工具不同分类

1) 公路运输

公路运输是使用汽车或其他车辆(如人、畜力车)在公路上进行客货运输的一种方式,如图3.1所示。公路运输主要承担近距离、小批量的货运和水运、铁路运输难以到达地区的长途、大批量货运以及铁路、水运优势难以发挥的短途运输。由于公路运输有很强的灵活性,近年来,在有铁路、水运的地区,较长途的大批量运输也开始使用公路运输。

公路运输主要优点是:机动、灵活、适应性强;始建资金少,回收快,运输设备易更新,经营管理方便;易于因地制宜,对到站设施要求不高;可以采取“门到门”运输形式,即从发货者门口直到收货者门口,而不需转运或反复装卸搬运,因而运输速度快;公路运输可作为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手段。

公路运输主要缺点是:装载量小,单位运输量消耗能源大,运输成本较高;运行持续性差,安全性低;运输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比较严重。公路运输一般适合货物量较小的中短途运输。

公路运输的经济半径一般在200km左右。

2) 铁路运输

铁路运输是利用机车、车辆等技术,沿铺设轨道运送客货的一种运输方式,如图3.2所示。铁路运输主要承担长距离、大批量的货运。在没有水运条件的地区,几乎所有大批量货物都是依靠铁路运输的,是在干线运输中起主力运输作用的运输形式。

图3.1 公路运输

图3.2 铁路运输

铁路运输的主要优点是:运输速度快,安全性好,运输不受自然条件限制;载运量大,运输成本较低。并且随着高速铁路项目的建设、集装箱和集装化运输的发展、智能铁路的研究进步,铁路运输的运送效率将会大大提高,运输成本则会进一步降低。

铁路运输的主要缺点是:灵活性差,只能在固定线路上实现运输;终端直达性不足,需要以其他运输手段配合和衔接。

铁路运输一般适合货物量大、路途远的运输。铁路运输经济里程一般在200km以上。

3) 水路运输

水路运输是指利用船舶、排筏和其他浮运工具,在江、河、湖泊、人工水道以及海洋上运送旅客和货物的一种运输方式,如图3.3所示。

图3.3 水路运输

水路运输的主要优点是:船舶在江河湖海上航行,大部分是利用天然的航道来进行运输,水上航道建设投资较其他运输方式要少得多,且通航能力强;可实现大吨位、长距离运输,其运载量大、成本低适合大宗货物的运输。水路运输中的海洋运输是目前能提供大容量、大吨位洲际运输的唯一手段,在发展国际贸易,促进对外经济交流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水路运输的主要缺点是:运输速度慢,远距离运输时间较长,对于一些即时产品运输并不适用;受港口、水位、季节、气候影响较大,因而一年中中断运输的时间较长。

水路运输主要承担大数量、长距离的运输,是在干线运输中起主力作用的运输形式。

4) 航空运输

航空运输是在具有航空线路和航空港的条件下,利用飞机或其他航空器进行运输的一种运输方式,如图3.4所示。

航空运输的主要优点是:速度快,时效性好;不受地形的限制,在火车、汽车都达不到的地区也可依靠航空运输,因而有其重要意义;货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随着航空技术的不断发展,航空运输在运输业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

航空运输的主要缺点是:运载量小,单位运输成本很高;受气候条件影响大;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其灵活性、经济性、运载量等方面都有所不及。

航空运输主要适合运载的货物有两类:一类是价值高、运费承担能力强的货物,如贵重设备的零部件、高档产品等;另一类是紧急需要的物资,如救灾抢险物资等。

5) 管道运输

管道运输是利用管道输送气体、液体和粉状固体的一种运输方式,如图3.5所示。其运输主要靠物体在管道内顺着压力方向循序移动实现的,和其他运输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管道设备是静止不动的。

管道运输的主要优点是:运输量大,能够连续不断地运送物资;运输工程量小,占地少,只需铺设管线,修建泵站,土石方工程量比修建铁路小得多。而且在平原地区大多埋在底下,不占农田;安全可靠,能耗小,无污染,成本低;不受气候影响,可以全天候运输,送达货物的可靠性高;管道可以走捷径,运输距离短;可以实现封闭运输,避免货物散失、丢失等损失。

管道运输的主要缺点是:专用性强,只能运输石油、天然气及固体料浆(如煤炭等),但是,在它占据的领域内,具有固定可靠的市场;投资成本大,回收周期长;管道运输量与最高运输量间的幅度小,因此,在油田开发初期,采用管道运输困难时,还要以公路、铁路、水路运输作为过渡。

图3.4 航空运输

图3.5 管道运输

2.按运营主体不同分类

1) 自营运输

自营(用)运输是指货主自己搞运输,即自备车辆,自行承担运输责任,从事货物的运输活动。自营(用)运输多限于公路运输,水路运输中也有少量部分属于这种状况,而航空、铁路这种需要巨大投资的运输方式,自营(用)运输无法开展。自营(用)运输的特点是主要以汽车为主要运输工具,其在总运量所占的比重大,且多为近距离、小批量货物运输,运输距离以单程100km以内为主。

2) 经营性运输

经营性运输是以运输服务作为经营对象,为他人提供货物运输服务,并收取运输费用的一种运输运营方式。经营性运输是与自营(用)运输相对应的,它可以在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运输业中广泛开展,是运输业的发展方向。

3) 公共运输

公共运输是指由政府投资或主导经营的各种运输工具(如飞机、火车等)以及相关的基础设施(如公路、铁路、港口、机场以及相关信息系统等)组成的统一体系。由于其涉及因素相当多,因此又称为综合运输体系。这种体系的构筑投资相当大,回收期长,风险大,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是一种基础性系统,在我国一般没有相应的企业投资经营。

3.按运输的范围分类

1) 干线运输

干线运输是利用铁路、公路的干线、大型船舶的固定航线进行的长距离、大批量的运输,是进行远距离空间位置转移的重要运输形式。干线运输的一般速度较同种工具的其他运输要快,成本也较低,是运输的主体。

2) 支线运输

支线运输是与干线相接的分支线路上的运输。支线运输是干线运输与收、发货地点之间的补充性运输形式,路程较短,运输量相对较小。

3) 二次运输

二次运输是一种补充性的运输形式,指的是干线、支线运输到站后,站与用户仓库或指定地点之间的运输。由于是某个单位的需要,一般运量较小。

4) 企业内运输

企业内运输是指在工商企业范围内,直接为生产经营过程或商品流通服务的运输。一般在车间之间、车间与仓库之间、门店之间进行。但小企业内的这种运输以及大企业车间内部、仓库内部则不称为“运输”,而称为搬运。

4.按运输的作用分类

1) 集货运输

集货运输是将分散的货物汇集集中的运输形式。一般是短距离、小批量的运输,货物集中后才能利用干线运输形式进行远距离及大批量运输。因此,集货运输是干线运输的一种补充形式。

2) 配送运输

配送运输是将结点中已按用户要求配好的货物配送给各个用户的运输。一般是短距离、小批量的运输,从运输的角度讲是对干线运输的一种补充和完善。

5.按运输的协作程度分类

1) 一般运输

一般运输是指孤立地采用不同的运输工具或同类运输工具而没有形成有机协作关系的运输,如汽车运输、火车运输等。

2) 联合运输

联合运输(Joint Transport)是一次委托,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运输企业协同将一批货物运送到目的地的活动。它利用每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充分发挥各自的效率,是一种综合性的运输形式。采用联合运输,可以缩短货物的在途运输时间、加快运输速度、节省运费、提高运输工具的利用率,同时可以简化托运手续,方便用户。

3) 多式联运

多式联运(Multimodal Transport)是联运经营者受托运人、收货人或旅客的委托,为委托人实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交通工具相互衔接、转运而共同完成的运输过程。

多式联运是联合运输的一种现代形式,在国内大范围物流和国际物流领域,往往需要反复地使用多种运输手段进行运输。

6.按运输中途是否换载分类

1) 直达运输

直达运输(Through Transportation )是物品由发运地到接收地,中途不需要中转的运输。直达运输可以避免中途换载所出现的运输速度减缓、货损增加、费用增加等一系列弊端,从而能缩短运输时间,加快车船周转,降低运输费用。

2) 中转运输

中转运输(Transfer Transportation )是物品由发运地到接收地,中途经过至少几次落地并换装的运输。中转运输可以将干线、支线运输有效地衔接,可以化整为零或集零为整,从而方便用户,提高运输效率。

3.1.2 运输合理化

1.运输合理化概念

物流合理化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以最少的物流运作成本而获得最大的效率和效益。它是对物流设备配置和物流活动组织进行调整改进,实现物流系统整体优化的过程。物流合理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其趋势是从合理到更加合理。由于运输是物流系统最重要的功能要素之一,在现代物流的合理化中,物流运输合理化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物流运输合理化是按照商品流通规律、交通运输条件、货物合理流向、市场供需情况,走最短的路程、经过最少的环节、用最少的运力、花最少的费用、以最短的时间把货物从生产地运到消费地,即用最少的劳动消耗,运输更多的货物,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2.运输合理化的影响因素

运输合理化的影响因素很多,起决定性作用的有5个因素,称作合理运输的“五要素”。

1) 运输距离

在运输时,运输时间、运输货损、运费、车辆或船舶周转等运输的若干技术经济指标,都与运输距离有一定比例关系。运距长短是运输是否合理的一个最基本因素。

2) 运输环节

每增加一次运输,不但会增加起运的运费和总运费,而且必然会增加运输的附属活动,如装卸、包装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也会因此下降。所以,减少运输环节,尤其是同类运输工具的环节,对合理运输有促进作用。

3) 运输工具

各种运输工具都有其使用的优势领域,对运输工具进行优化选择,按运输工具特点进行装卸运输作业,最大限度地发挥所用运输工具的作用,是运输合理化的重要手段。

4) 运输时间

运输是物流过程中需要花费较多时间的环节,尤其是远程运输。在全部物流时间中,运输时间占绝大部分,所以,运输时间的缩短对整个流通时间的缩短有决定性作用。此外,缩短运输时间,有利于加速运输工具的周转,充分发挥运力的作用,有利于货主资金的周转,有利于运输线路通过能力的提高,对运输合理化有很大贡献。

5) 运输费用

运费在全部物流费用中占很大比例,运费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物流系统的竞争能力。实际上,运输费用的降低,无论对货主企业来讲,还是对物流经营企业来讲,都是运输合理化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各种合理化措施实施是否行之有效的最终判断依据之一。

3.不合理运输

不合理运输是在现有条件下可以达到的运输水平而未达到,从而造成了运力浪费、运输时间增加、运费超支等问题的运输形式。目前我国存在的不合理运输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返程或起程空驶

空车无货载行驶,是不合理运输最为严重的形式。主要表现为调运不当、货源计划不周、不采用运输社会化等。但是,在实际运输组织中,有时候必须调运空车,从管理上不能将其看成不合理运输。造成空驶的不合理运输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 能利用社会化的运输体系而不利用,却依靠自备车送货、提货,这往往出现单程重车、单程空驶的不合理运输。

(2) 由于工作失误或计划不周,造成货源不实,车辆空去空回,形成双程空驶。

(3) 由于车辆过分专用,无法搭运回程货,只能单程实车、单程空回周转。

2) 对流运输

对流运输也称“相向运输”、“交错运输”,指同一种货物或彼此间可以互相代用而又不影响管理、技术及效益的货物,在同一线路上或平行线路上做相对方向的运送,而与对方运程的全部或一部分发生重叠交错的运输。

在判断对流运输时需注意的是,有的对流运输是不很明显的隐蔽对流。例如,不同时间的相向运输,从发生运输的时间看,并未出现对流,可能做出错误的判断,所以要注意隐蔽的对流运输。

3) 迂回运输

迂回运输是舍近求远的一种运输,是可以选取短距离进行运输的情况下,却选择路程较长路线进行运输的一种不合理形式。迂回运输有一定复杂性,不能简单处之。只有当计划不周、地理不熟、组织不当而发生的迂回,才属于不合理运输。而当最短距离有交通阻塞、道路情况不好,或有对噪声、排气等特殊限制而不能使用时发生的迂回,不能称为不合理运输。

4) 重复运输

本来可以直接将货物运到目的地,但是在未达目的地之外的其他场所将货卸下,再重复装运送达目的地,这是重复运输的一种形式。另一种形式是同品种货物在同一地点一边运进,同时又向外运出。重复运输的最大弊端是增加了非必要的中间环节,这就延缓了流通速度,增加了费用,增大了货损。

5) 倒流运输

倒流运输是指货物从销地或中转地向产地或起运地回流的一种运输现象。倒流运输的不合理程度要甚于对流运输,其原因在于往返两程的运输都是不必要的,形成了双程的浪费。

6) 过远运输

过远运输是指调运物资舍近求远,近处有资源不调而从远处调,造成货物运距的浪费现象。过远运输占用运力时间长,运输工具周转慢,物资占压资金时间长,又易导致货损,增加了费用支出。

7) 运力选择不当

运力选择不当是不正确地利用各种运输工具,未能发挥各种运输工具的优势而造成的不合理现象,常见的是以下几种形式。

(1) 弃水走陆。在同时可以利用水运及陆运时,不利用成本较低的水运或水陆联运,而选择成本较高的铁路运输或汽车运输,使水运优势不能发挥。

(2) 铁路、大型船舶的过近运输。不是铁路以及大型船舶的经济运行里程,却利用这些运力进行运输。

(3) 运输工具承载能力选择不当。不根据承运货物数量及其重量选择,盲目决定运输工具,造成过分超载、损坏车辆或货物不满载,浪费运力的现象。

8) 托运方式选择不当

对于货主,托运方式选择不当,造成运输成本增加的现象。例如应该选择整车运输,反而采取零担托运,应当直达而选择中转运输等,都属于这一类的不合理化运输。

4.运输合理化的有效措施

为了克服不合理的运输现象,在物流运输管理过程中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组织合理的运输,提高运输工具的实载率。

实载率定义为:①单车或单船实际载重与运距之乘积和标定载重与行驶里程之乘积的比率,这在安排单车、单船运输时,是作为判断装载合理与否的重要指标;②车船的统计指标,即一定时期内车船实际完成的货物周转量(以吨千米计)占车船载重吨位与行驶里程之乘积的百分比。

提高实载率的意义在于:充分利用运输工具的额定能力,减少车船空驶和不满载行驶的时间,减少浪费,从而求得运输的合理化。

组织合理运输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1) 减少动力投入,增加运输能力

核心思想是少投入,多产出,走高效益之路。运输的投入主要是能耗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在设施建设已定型和完成的情况下,尽量减少能源投入,是少投入的核心。主要采取“满载超轴”中的超轴措施。

(1) 铁路运输方面:在机动车能力允许情况下,采用多加挂车皮、加长列车的办法,增加运输量。

(2) 水路运输方面:运用水运拖排、拖带法和顶推法。对于竹、木等物资的运输,利用竹、木本身浮力,不用运输工具载运,采取拖带法运输,可省去运输工具本身的动力消耗,从而节省能源;将无动力驳船编成一定队形,一般是“纵列”,用拖轮拖带行驶,有比船舶载乘运输运量大的优点,求得合理化;将内河驳船编成一定队形,由机动船顶推前进的航行方法。其优点是航行阻力小,顶推量大,速度较快,运输成本很低。

(3) 公路运输方面:采用汽车挂车的方式,在充分利用动力能力的基础上,增加运输能力。

2) 发展社会化运输体系

运输社会化是打破一家一户自成运输体系的状况。一家一户的运输车辆自有、自我服务,不能形成规模,且一家一户运量需求有限,难以自我调剂,因而经常容易出现空驶、运力选择不当、不能满载等浪费现象,且配套的接货发货设施、装卸搬运设施也很难有效地运行,所以浪费颇大。实行运输社会化,可以统一安排运输工具,避免对流、倒流、空驶、运力不当等多种不合理形式,不但可以追求组织效益,而且可以追求规模效益,所以发展社会化的运输体系是运输合理化的非常重要措施。

社会化运输体系中各种联运体系是其中水平较高的方式。联运方式充分利用面向社会的各种运输系统,通过协议进行一票到底的运输,有效打破了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受到了欢迎。我国在利用联运这种社会化运输体系时,创造了“一条龙”货运方式。对产、销地及产、销量都较稳定的产品,事先通过与铁路、交通等社会运输部门签订协议,规定专门收、到站,专门航线及运输路线,专门船舶和泊位等,有效保证了许多工业产品的稳定运输,取得了很大成绩。

3) 开展直达运输

直达运输是追求运输合理化的重要形式,其对合理化的追求要点是通过减少过载、换载,从而提高运输速度,省去装卸费用,降低中转货损。直达的优势,尤其是在一次运输批量和用户一次需求量达到了一整车时表现最为突出。此外,在生产资料、生活资料运输中,通过直达,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和运输系统,也有利于提高运输的计划水平。

特别要说明的是,直达运输的合理化也是在一定条件下才会有所表现,不能绝对认为直达一定优于中转。这要根据用户的要求,从物流总体出发做综合判断。例如,从用户需要量看,批量大到一定程度时,直达是合理的,批量较小时中转是合理的。

4) 配装配载运输

配装配载运输是充分利用运输工具的载重量和容积,合理安排装载的货物及载运方法以求得合理化的一种运输方式。配装配载运输也是提高运输工具实载率的一种有效形式。

(1) 轻重装配。轻重装配是轻重商品的混合配载,在以重质货物运输为主的情况下,同时搭载一些轻泡货物。例如,海运矿石、黄沙等重质货物,在舱面捎运木材、毛竹等,铁路运矿石、钢材等重物上面搭运轻泡农副产品等,在基本不增加运力投入、基本不减少重质货物运输的情况下,解决了轻泡货的搭运,因而效果显著。

(2) 解体运输。它是针对一些体积大且笨重、不易装卸又容易致损的货物所采用的一种装载技术。例如,大型机电产品、科学仪器、自行车等,可将其拆卸装车,分别包装,以缩小其所占用的空间位置,达到便利装卸搬运和提高运输装载效率的目标。

(3) 堆码技术。根据车船的货位情况以及不同货物的包装状态、形状,采取有效的堆码技术。例如,多层装载、骑缝装载、紧密装载技术,以达到提高运输效率的目标。与此同时,改进包装技术,逐步实行单元化、托盘化,对提高车船技术装载量也有重要意义。

5) 发展“四就”直拨运输

“四就”直拨运输是就厂、就车站(码头)、就库、就车(船)将货物直接送给用户,而无需再入库。它是减少中转运输环节,力求以最少的中转次数完成运输任务的一种形式。现实中往往出现批量到站或到港的货物,先要进分配部门或批发部门的仓库,再按程序分拨或销售给用户。这样一来,往往出现不合理运输。

“四就”直拨运输与直达运输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运输过程中将“四就”直拨运输与直达运输结合起来会发挥更好的作用。

6) 发展特殊运输技术和运输工具

依靠科技进步是运输合理化的重要途径。例如,专用散装及罐车解决了粉状、液状物运输损耗大、安全性差等问题;大型半挂车解决了大型设备整体运输问题;滚装船解决了车载货的运输问题;集装箱船比一般船能容纳更多的箱体,集装箱高速直达车船加快了运输速度等,都是通过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实现合理化的。

7) 通过流通加工使运输合理化

有不少产品,由于产品本身形态及特性问题,很难实现运输的合理化,如果进行适当加工,就能够有效解决合理运输问题。例如,将造纸材料在产地预先加工成干纸浆,然后压缩体积运输,就能解决造纸材料运输不满载的问题;轻泡产品预先捆紧包装成规定尺寸,装车就容易提高装载量;水产品及肉类预先冷冻,就可提高车辆装载率,并降低运输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