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学校组织结构的完善

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内部各组成要素及其结合方式的模式或相互联系的框架。学校组织结构设计的实质是通过设计各部门、岗位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更好地实现学校发展目标。一般来说,现在的中学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以下设校务办公室、教导处、政教处和总务处,各部门之下设教研组和年级组,实行层级管理。组织结构虽然大致如此,但各部门的职能配置、教研组和年级组的定位等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组织的效率。

一、学校部门管理职能的调整

一般认为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四种基本职能。四大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的依据;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是有效管理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是计划及其目标得以实现的保障。只有统一协调这四个方面,使之形成连续一致的管理活动整体过程,才能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组织目标的完满实现。

排课表、查教案、考务、课程建设、学籍管理、教科书征订、招生、毕业、实验室管理……这些令绝大多数学校教导主任感到非常无奈、繁杂的事务,不仅要消耗大量的时间、精力,而且由于很多事务性工作与总务处等其他部门职能交叉,容易因职责不清而降低管理效能,而教导处首要任务——课程和教学的管理、研究与指导却难以得到应有的重视。因而,调整教导处及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能,让教导处从烦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抓好课程教学,是一项重大而迫切的任务。上海市华东模范中学为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见案例3-1-1)。

案例3-1-1 教导处职能转变

华东模范中学教导处的工作原来包括排课表、检查教案、考务、课程建设、学籍管理、教科书征订、招生、毕业生事务管理、实验室管理等等,事务庞杂。有些工作还和其他部门工作交叉,容易因职责不清而降低管理效能,如化学实验室的人员属教导处管理,而实验室药品的采购和安全又属总务处管理。日前,学校将原来的教导处职能进一步精简和明确,教导处主要抓学校教学和课程开发及相关的教师培训等工作,对学校的教学质量全面负责。按照学校的培养目标,策划指导全校的教学工作,创立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如:指导教研组长开展工作,参加教研组活动,共同研究解决教学中的有关问题;及时掌握全校各科教学现状,每学期听课、不定期抽查教案和作业批改情况,做好教学反馈收集工作;组织好期中、期末考试,定期进行教学质量分析,提出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案,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等等。至于学籍管理、教科书征订、实验室管理、招生宣传等工作分别由总务处和校务办公室分担。学校总务处主要功能是为教育教学提供全面的系统的服务保障,改变总务处搞卫生、负责生活用品、后勤管理的单一职能,将理化生实验室、图书管理、信息技术设备的管理都列为服务保障部的工作职能。

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需要理顺各部门管理职能。华东模范中学教导处、总务处等学校处室职能经过重新梳理,分类更合理,重点更突出,一方面使总务处能全盘考虑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服务工作,使这些教育教学辅助工作做得更好;一方面也更加突显教导处工作重点,使学校最核心的教学任务更顺利地完成。几年来的事实证明,此举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的管理效能的提高。

学校组织结构要形成全覆盖、全方位的管理格局,组织结构中的每个部门必须职责清晰又相互协调,做到职责权相对应。同时,学校组织结构在操作实施上更要突出重点,切忌平均使用力量,要把有限的管理资源作用于在学校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组室、部门之中,使学校能更好地达成既定目标。为此,华东模范中学在原有的教育咨询委员会和青年关心学校工作委员会的基础上,重组了教育咨询与评价委员会(见案例3-1-2)。

案例3-1-2 教育咨询与评价委员会的重组

创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过程中,华东模范中学的“教育咨询委员会”与“青年关心学校委员会”始终关心和支持着学校的发展,在学校改革中发挥了咨询、建议的作用。随着“示范性高中”的命名,学校的教师结构发生明显了变化,青年教师已经占了绝大多数。为更好地发挥两者在学校民主管理过程中的作用,经过更深入地了解和研究学校的教育教学现状,对学校组织在管理、课程教学、教师和学生等涉及学校发展的各方面做出精准地判断,2008年学校聘任新一届“教育咨询委员会”和“青年关心学校委员会”的成员时,将两个委员会合并为“教育咨询与评价委员会”。重组后的教育咨询与评价委员会的主要工作任务为:

1.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学校发展状况、办学方向等方面工作情况的全面调研,形成书面报告;

2.每学期对各部门的工作状况至少组织一次全面调研,形成书面报告并向部门反馈;

3.每学年对每个年级的教育教学情况组织一项专题调研(至少两周),形成书面报告;

4.每学期对课程设置、教育科研、学生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方面的一个专题进行调研,形成书面报告;

5.聚焦课堂教学,合理安排,全面听课。教育咨询与评价委员会每学期对每位教师至少听两节课,并形成书面评议意见;

6.根据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的要求,对有关教师进行培训;

7.教育咨询与评价委员会建立全体成员会议制度(每月至少一次),每年召开一次学校行政、教育咨询与评价联席会议,讨论有关工作。

华东模范中学重组后的教育咨询和评价委员会作为直接向校务委员会提供咨询与评价的日常工作机构,每学期对不同的教研组、年级组、学校重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调研,通过听取工作汇报、召开教师座谈会、召开学生座谈会、随堂听课、抽查学生作业、实地考察等形式全面深入地了解相关部门、组织、室的工作状况,挖掘优势,找准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

例如:2008年11月21日至11月28日,华东模范中学教育咨询和评价委员会组织了对高一年级的调研和咨询活动(见案例3-1-3)。

案例3-1-3 2008学年高一年级的现状分析

1.基本情况

高一年级现有五个班级,共162名学生,高一(1)班是普通班、高一(2)班是理科实验班、高一(5)班是文科实验班。绝大多数学生行为比较规范,追求上进。理科实验班文化基础较好,(3), (4), (5)班也有少量文化基础较好的学生。(1)班文化基础较差。

年级组长、班主任由6位中青年教师组成。年级教师包含6位行政、3位教研组长。教师结构合理。有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中年教师,有好学上进、兢兢业业的青年教师,也有部分学校行政领导,充满活力。

年级老师办公室相对集中,教研、教育氛围较好。教师团结合作、互帮互学,取长补短。

年级组计划合理、突出重点、方法适当。

2.年级教育管理

年级组狠抓了学生的行为规范,使本年级学生相对稳定。

年级组能抓住时机进行教育。利用暑期和十月初到东方绿舟的军训契机,强化学生行为规范。通过队列训练,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团队精神,磨炼了意志、规范了言行举止。

年级组狠抓了班风学风,为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充分利用升旗仪式、黑板报、年级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特别是充分利用班会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以课堂纪律为突破口,强化班风学风建设,要求各任课教师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反馈给班主任,及时整改,做到全年级一盘棋。

年级组加强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利用学生大会、家长会,表扬学习习惯良好、行为规范的同学,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鼓励他们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年级组重视特殊学生教育。对个别比较特殊的学生,班主任、年级组长一起进行教育。例如对一起学生恋爱情况,及时与家长一同对学生进行教育,收到了一定效果。年级注重工作实效。如高一(1)班、高一(4)班研究后进生的具体情况后制定了合适的后进生转化措施。体育生在年级中表现较差,据班主任反映还有带坏其他学生的现象。班主任、年级组长、任课老师在对体育生加强教育的同时,还需同体育教练、政教处沟通协作。对个别心理特殊的学生,班主任、心理辅导老师、青保老师一起进行专门研究。

学生反映中午休息时间太长,阅览室有小同学在讲话,希望图书馆老师加强管理。部分学生对伙食不满意,希望食堂针对学生意见提高服务质量。

高一年级年级组长工作比较认真负责,班主任积极肯干,任课老师积极配合教育学生,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氛围,出现了理科实验班较强,普通班不弱的状况。年级要保持长处,克服弱点,更上一层楼。

3.年级教学管理

年级组比较重视学科教学。年级组召开各学科备课组长会议,研究和讨论教学情况。协调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物理等学科测验。开学第一周,邀请我校资深教师为高一学生举办了为期四天的数学、英语、化学、物理学科学法指导讲座。学生学习氛围较好。课间、午休时间学生主动请老师解答问题。

从听课情况来看,语文课教师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教学切入点适合,学生思维较活跃。教师也能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但教师在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活跃上课气氛上可作探讨。学生作文水平要进一步提高。

数学课教学目的把握得比较到位,教师都能比较深入地钻研教材,合理安排课内内容,教学效果比较好。但课内如何关注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还需要引起进一步的关注,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解题能力要进一步提高。

外语学科紧扣课文,通过学生练习掌握短语动词,这种方法较好。学生听力普遍比较薄弱,教师和学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物理课讲解清晰,教师能抓住学生疑难问题进行讲解,较好把握课堂教学。学生希望高一物理老师每周有固定时间为学生答疑。

化学学科过程和方法把握得较好,体现了“四环节十六字”的“练”,符合二期课改精神。但目标定位稍高。

地理课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教学手段多样化,能与学生进行互动。

年级组注重“四环节十六字”的落实。重点抓上课笔记和规范学生作业。年级组召开了年级学生大会,进行“四环节十六字”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培训。着重强调了课堂笔记规范和作业规范,在实际教学中也重点落实了这两个方面的检查。从抽查学生作业情况来看,语、数、外作业较整洁,订正较好。教师批改认真。但还是有学生没有按老师要求,作业中不划应划的线。

年级组教学情况是比较稳定的,各学科老师都兢兢业业地备好课,上好课,改好作业,努力教好每一个学生。从期中考试来看,数学、化学还可以,但不能放松,外语、物理一般,外语听力要加强,语文较薄弱,要加强对学生作文和阅读的指导。

年级中各门学科均较优秀的学生不多,一部分后进生在学习上存在依赖心理、自卑心理、敷衍心理和投机心理,表现为学习不得法、上课心不在焉、课堂提问一言不发、不主动问问题;个别学生经常有欠交作业、抄袭的现象。希望通过导师班指导,培养更多学习自觉、方法得当的各门学科均较优秀的学生。对于部分学习上的后进生,班主任、任课老师要继续加强教育和辅导,并争取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年级组提出倾注爱心,帮助后进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信箱和专题讲座,有针对性地解决后进生的心理问题,让自信的笑容早日绽放在他们脸上。批评要做到不厌其烦,不怕反复,个别谈心,树立信心,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学习上引导他们、思想上启迪他们、感情上尊重他们、生活上关心他们。

个别学生不注意卫生。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使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把保持环境的整洁看成是争创文明班级的一个组成部分。年级组计划建立学生值周制度,由各班班长和团支部书记组成年级值周十人检查评比小组,每日评比学生的仪容仪表、文明礼仪、环境卫生等日常行为规范情况,并进行量化,将量化结果在年级宣传栏中每周公布一次,作为优秀班集体的评比依据。

通过这样的调研,华东模范中学对年级管理、教师和学生状况等有了充分了解和把握,更为各部门的管理情况提供了信息以便参考。这样的调整以科学和民主的思想为指导,有助于结合新一轮学校发展的目标,健全改进各项管理制度,优化组织结构,盘活教育资源,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益,保证了目标的正常实施和如期完成。

二、学校班组管理职能的强化

教研组、年级组是学校组织中重要的基本单位,其管理水平往往决定着学校工作的成败。在传统组织结构中,教研组隶属于教导处,负责学生的教学工作;年级组隶属于政教处,负责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组织机构的分割和管理功能的分化导致教育教学“两张皮”的问题成为学校管理的顽症。教育教学本是一个整体,不应被割裂开来,所以传统的教研组、年级组的功能划分较难取得对学生的管理实效。上海市华东模范中学为此作了改革(见案例3-1-4)。

案例3-1-4 教研组与年级组的功能重新定位

华东模范中学年级组原来的行政权因归属政教主任领导,所以其功能侧重于德育工作和学生的管理工作,领导对象主要是班主任,但其监控年级所有任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权责受到抑制;学校教研组原来的行政权归属教导主任领导,其功能侧重于学科教学的管理和研究,领导对象主要是各年级本学科的任课教师,但对各个年级备课组的管理和质量监督控制流于形式。所以华东模范中学通过组织结构重组,对教研组与年级组的功能进行重新定位,年级组基于学校行政管理权而存在,作为教育、教学的日常管理基本单位,年级组对本年级的教育、教学负责,年级组负责本年级教师间的教学协调,同时采取一定的措施,如赋予班主任对班级任课教师的管理和评价权,保证年级组对备课组的领导和管理;教研组则基于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权而存在,负责引导教师的专业向纵深方向发展,督促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使教研组成为教学的研究机构,建立教研组日常研究制度,逐步形成教研组的研修文化。通过以上措施使年级组、教研组在学校组织中互相依赖,联动实施。

通过职能重新定位,教研组作为教学的研究机构,职能更集中于对教学的专业引领上,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重点;年级组负责年级各学科日常教学的具体管理,更有助于充分发挥备课组的职能作用。年级学科备课组是学校管理体系中最前沿的教学组织,是重要的教学教研团体,是落实学校教学管理各项措施的最关键的环节。原来模式中备课组的教学、教研的安排、计划均由教研组负责,作为年级教学实体的备课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新的模式下,共同的目标和压力使备课组的整体意识和协作意识加强,表现在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的统一性,教学各环节如课堂教学、作业、练习和统一测试等各方面的协作性。教师普遍认为这种模式非常有利于教研、教改的推进。同时,年级组因为直接面对学生,对学生更加了解,也更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举措,对教育教学统筹管理安排,在实践层面实现教育教学的有机整合,不仅有利于管理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落实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我们以华东模范中学初中预备年级为例,看一下年级组作为教育、教学的管理主体,如何在日常工作中更好地发挥管理作用(见案例3-1-5)。

案例3-1-5 良好行为习惯从“站有站相”开始

2008学年预备年级新生报到的时候,老师们就发现:新一届新生中,部分学生纪律松懈,上课心神不定,很难集中注意力,甚至在升旗仪式这样庄重的场合,有人也难以保持正确的稍息动作规范地站15分钟。

针对这一情况,年级组和体育组协调,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调整教学进度和行为规范训练方法,从学生的站立姿势抓起,要求学生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从细小的日常习惯入手,逐渐延伸到学生的其他行为习惯。

年级组向学生明确站姿的基本要领。

从第四周起,每天早晨轮流安排各班在指定位置用20分钟训练站姿,由体育老师指挥练习。对个别困难学生,利用休息时间加强训练。

站姿的训练开始时,部分纪律涣散成性的学生很难适应,几分钟后就开始东张西望,抓耳挠腮。体育老师在口令中,实行了分层渐进提高的方法,对部分控制力差的学生进行了强化训练。渐渐的,站不住的学生能站住了,站不久的学生能站久了,站不好的学生能站好了。

一个月后,站有站相不再需要提醒了。与此同时,其他任课老师也发现,上课时学生的学习习惯好多了。

华东模范中学预备年级组从组建以来,组织有关备课组和班级陆续开展了“站姿的教育”、“作业、笔记规范评比”、“学习进步奖”、“人大责任大,人大志气大”等主题教育活动。由于结合了学生的生理心理实际情况,同时统筹了各方面的力量,狠抓落实,这些教育活动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更重要的是强化了年级组的管理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