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制度和秩序的边际-刑事政策的一般理论
- 孙万怀
- 747字
- 2020-07-09 17:11:19
第二部分 刑事政策方法论
第七章 社会防卫政策的一般理论
社会防卫这一概念是以刑事政策的名义出现的。所谓社会防卫,是指通过合法的途径采取各种手段使得社会免受来自社会内部的犯罪所造成的损害。因此,社会防卫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等同于社会保护。社会防卫的主要特点在于:其一,社会防卫的针对对象是已然实施的犯罪或将有可能实施的犯罪行为,简单而言,社会防卫是针对犯罪现象而不是社会中的其他现象。其二,社会防卫是动用公共政策多种手段对犯罪进行控制、惩罚和矫正,而不是仅仅依靠刑事法律的归责方式加以解决。其三,社会防卫的主体与刑事政策的主体相同,都是国家权力的一种主动性行为。其四,社会防卫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非常具体化的、具有较强实用性的政策。社会防卫政策直接与实证主义思潮相关联,注重在实证中解决问题而不是空洞的教化。应该说以上的内容、特征本身是中性的,但是这样的方式和内容一旦不作具体限定,则可能赋予权力极大的主观性,导致的结果是不仅在刑事归责方式上趋向于严刑峻法而且可能在政策的其他领域,以社会防卫的名义采取极端、激进的策略,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纳粹政权时期。当时在德国,社会防卫思想成为推行法西斯政策的一种附庸,不仅为刑事法治的恶法性质提供理由,否定罪刑法定主义,推行刑罚专制主义、限制民众的自由权利、大肆处罚政治犯,而且蔓延到权力作用各个领域,如绝育政策、纯化政策等,社会防卫政策完全走向其反面,对社会防卫的概念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正如真理的相对性一样,任何科学的政策也都是相对的,如果超越了应有的范围和前提,则将走向政策的反面。安塞尔就深刻地指出:社会防卫首先应该受到人道主义限制,社会防卫运动首先是一场人道主义运动。也就是说,社会防卫运动首先是权力对待犯罪人的人道主义方式和待遇,同时权力本身的运作必须受到人道主义要求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