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人类已经开始步入信息化社会,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无处不在,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为了更好地普及和应用计算机与信息技术,高等学校本科与专科的各个专业已经将计算机基础列为必修课。自2001年以来全国中、小学陆续开设信息技术课,这给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此,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育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明确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还组织制定了《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

高等学校各个专业将计算机基础设为必修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兴趣,掌握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专业技能发展的需要。

参与编著本书的作者都是具有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的博士或硕士研究生学历、最近几年或十几年在北京大学从事文科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他们通过教学实践和对学生的调查研究,不断从中摸索规律,总结经验,结合当前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文科专业的社会需求,经过认真、细致地讨论,选择7个模块作为文科各个专业大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并对教学大纲以及每个模块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安排。本书相应地分为7章,除第一章外,第二至六章依次为计算机系统、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多媒体基础和信息安全。其中,第二章包括了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计算机中的信息编码,第五章涵盖了Microsoft Word和Microsoft PowerPoint的内容。每位作者具有不同的写作风格,在统稿的过程中尽量保留了他们各自的特色,但并未失去各章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课程教学和本书编写过程中,注重从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三方面来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注重从以“操作”为主,过渡到“突出应用”,培养大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意识和基本技能,应用计算机来获取、存储、传输、处理、控制和应用信息,利用网络与他人协同学习、工作,使用计算机解决专业学习和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能力。此外,本书注重从实践入手,使用通俗的语言讲解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原理,使读者在“知其然”的基础上还能够“知其所以然”,有助于继续深入学习;在方法的讲解上尽量不重复,给读者思考的余地,能够学会举一反三。

计算机基础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本书偏重于原理部分的讲解,并配以一些实际问题,各章内容后还列出了参考文献和思考题、习题,供读者进一步学习使用。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的本科、专科、高职教材使用,也可作为广大计算机爱好者和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的入门者参考、自学和培训的阅读资料。与本书配套的,还有即将出版的一本有关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指导的教材。书中将以案例为主线,每个案例由目标、步骤和要点三部分组成,突出“应用性”以及使用计算机的方法和技巧。

本书第一、六章由唐大仕执笔,第二章由常宝宝执笔,第三章由龙晓苑执笔,第四章由穗志方执笔,第五章由张化瑞执笔,第七章由钱丽艳执笔,第八章由陈泓婕执笔。全部书稿由谢柏青审阅和定稿。北京大学文科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组的马莲芬、王凤芝、邓习峰、陈劲松、吴云芳和刘志敏等教师参加了讨论,陈徐宗、陈向群、李文新和董晓辉等人在工作中给予了很大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致谢。

鉴于本人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与错误,敬请读者批评与指正。

主编

2007年9月于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