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廷迫害报人有关案例

中国近代第一个被查封的民族资本报刊,是1891年的《广报》。该报1886年由邝其照在广州创办,一向谨慎编辑,言论也颇为保守。不料,1891年因刊登某大员被参奏折,触怒了两广总督李瀚章,李遂以“辩言乱政”和“妄谈时事,淆乱是非,胆大妄为”罪名,令官府将《广报》“严行查禁”。邝其照将报馆搬到沙面租界,由英商出面,改名《中西日报》继续出版发行。1895年,《中西日报》报道广州起义消息,曾风行一时。1900年,该报刊登义和团消息,为英、法等国所不容。广州地方当局迫于洋人压力,将该报查禁。这年冬天,该报改名《越峤纪闻》继续发行,因发行受到限制,不久停刊。这是中国近代新闻史上最早的查禁报刊案,反映当时民间办报之艰难。

实施新政后,“报禁”有所突破,“言禁”也有所松动,各地一时出现了数以百计的各类报刊。但是,旧的文化专制主义的法律制度并未废止,清廷对危害其统治的报刊仍给予严厉的制裁和迫害,“造妖书妖言”罪仍是惩处报刊的主要法律依据。直到1910年颁行的《清廷现行刑律》,仍在《盗贼上》第13条中规定:“凡造妖书妖言及传用惑众者,皆绞。若私有妖书,隐藏不送官者,徒三年。”其中最重要的案件是1903年的“苏报案”。

《苏报》,1896年由胡璋在上海租界创刊,因经营亏折于1899年卖给陈范,遂成为爱国学社师生发表言论的主要阵地。1902年,蔡元培等在上海成立中国教育会、爱国学社,《苏报》实际上成为其机关报。1903年5月,陈范聘请章士钊为主笔,章太炎、蔡元培等为主要撰稿人,该报成为革命派的报纸。7月7日,该报被查封,前后共存在40余天,期间几乎每天都有慷慨激昂的革命言论发表,矛头直指清王朝。如6月29日,刊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嘲骂光绪帝,宣扬革命。清政府照会各国领事,指名要逮捕蔡元培、陈范、章太炎等人,租界工部局以不合租界章程而不同意。后双方达成协议,须在租界会审公廨会审,有罪亦在租界内惩办,工部局遂出票拘人。

按租界旧例,案子未定谳之前是不能封禁报馆的,因此《苏报》在章、邹等人被捕后仍照旧出版,继续疾呼“革命排满”。7月6日,该报还刊出章太炎《狱中答新闻报》,严厉谴责清政府制造“苏报案”的罪行。清廷官员串通美国领事签发封报令,这样《苏报》馆才被查封。7月15日,会审公廨第一次会讯,章太炎慷慨陈词,不承认满清王朝的合法性。清廷要求引渡,欲置其犯于死地,且不惜以出卖沪宁路权为交换条件。但是,英国领事始终反对引渡,极力维护其治外法权,不让清政府插手。上海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也说:“外人在租界一日即有一日应得之权利,中国人在租界一日即有一日应受外人保护之权利,而华官固不得过问也。”中国人在中国的土地上,其权利只有靠外国人的治外法权保护,令人欲哭无泪。

此时又发生了上海《申报》记者沈荩因揭露《中俄密约》于报端,被清政府残酷杖毙于狱中事件,引起舆论极大愤慨,纷纷谴责清政府的野蛮行径。此案详情如下:沈荩是湖南人,是一位多次参加反清活动的志士。1903年,《中俄密约》被他获得,在《申报》上全文披露。慈禧太后闻之大怒,深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查出后将沈荩逮捕。刑讯之下,沈荩慨然自承,而庆亲王奕劻因受责而欲泄其愤,嘱胥吏将他杖毙于公堂之上。时报界大哗,纷纷著文责问政府,尤以上海各报为甚。清政府伪作沈荩绝命诗一首,谎称其病死狱中。《大公报》却如实报道:“探闻刑部司官,自杖毙沈荩后,托故告假者颇多。皆以杖毙之惨,不忍过其地。出而述其始末,照录于后,以补各报之缺。当杖毙时,先派壮差二名,打以八十大板,骨已如粉,始终未出一声。及至打毕,堂司均以为毙矣。不意沈于阶下发声曰:何以还不死,速用绳绞我。堂司无法,如其言,两绞而死。”沈茗可谓中国近代第一个以身殉职的记者。这件惨案之所以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公愤,中外震惊,与诸报连续绘声绘色地报道、评述有着密切的关系。

为挽回局面,清政府又以“只以监禁了事,决不办死罪”为条件与各国交涉,英美政府先后训令其驻华使节不得同意交人。清政府只得放弃引渡要求,转而坚持判“永远监禁”,而领事团主张“监禁不出三年”,双方相持不下,迟迟不能结案。舆论纷纷指责清政府长期关押而不作判决,工部局也放出风来,说不再结案就要放人。清廷无可奈何,只得同意缩短刑期。1904年5月21日,判章太炎三年,邹容二年监禁。此案在国内新闻界的震动是巨大的。清政府兴师动众,费尽心机,甚至不顾脸面,然终没有达到置革命党人于死地的目的。清廷本想杀一儆百,不料此案反而促进了革命思潮在国内的广泛传播。不能不承认,此结果乃得益于外国人的治外法权。章、邹两人在此案中名扬四海。然而可惜的是,邹容在临近出狱的1905年4月在牢中去世,年仅21岁。章太炎刑满后于1906年6月出狱,同盟会立即派人将他接去日本,受到英雄般的热烈欢迎。

陈范(1860—1913),原名彝范,字叔柔,号蜕庵、退僧等,江苏常州人。他1889年中举,曾任知县,因办教案不利被弹劾免官,遂移居上海,买下《苏报》,开始其有声有色的报人生涯。他先热衷维新变法,后倾向革命,挥笔为文,言论日益激烈。“苏报案”后,他流落日本、香港近两年,期间结识了孙中山等革命者,继续从事革命活动。1905年,他只身潜回上海。此时“苏报案”早已了结,清廷竟以其他借口将他逮捕,欲予加害。经多方营救,他才于第二年秋获保开释。辛亥革命后,他与亲属曾一度重新活跃于上海报界,一生淡泊名利,著述颇丰。

此外,还有1905年的卞小吾《重庆日报》案。《重庆日报》创刊于1904年10月,为避免官府干扰和摧残,聘请日本人担任社长,卞小吾实际上为创办人和主持者。该报敢于攻击清廷的腐败和地方官员的劣迹,并鼓吹民主革命,从而成为官府的眼中钉。1905年6月初,卞小吾被地方当局诱捕至巴县衙门软禁。后四川总督锡良下令,将其解往成都省城监狱拘押。6月12日,卞小吾在狱中被一囚犯乱刀捅死,遗体上有刀伤23处。该囚犯实为官府所收买,而行使如此穷凶极恶之手段。期间,《重庆日报》也被迫停刊。同年。汉口《楚报》因宣布粤汉铁路借款合同而被查封,主笔张汉杰被监禁十年。

1906年的《中华日报》和《京话日报》案也颇令人关注。这年南昌教案发生后,《京话日报》连续报道事件真相,披露了法国传教士的罪行,并连续揭发清廷王府活埋侍妾、驻京淮军骚扰百姓等事件。同时,《中华日报》报道了袁世凯的北洋营务处秘密处死改良派人士的消息。两报社长彭翼仲、主笔杭辛斋,了解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疾苦,办报不遗余力地揭露朝廷官员的劣行,替平民百姓说话。9月27日,巡警部奏明清廷,以“妄议朝政、捏造谣言,附和匪党,肆为论说”的罪名将两报查封,并将彭、杭“递解回籍,交地方官严加禁锢”。不久,清廷又88以彭翼仲在押所违法为名,判其流放新疆10年。彭翼仲发遣日,市民数千人送行,赠送程仪者无数,场面感人。到辛亥革命推翻清廷,1911年,彭翼仲才得被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