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坚持党的领导和群众路线

毛泽东一贯重视党对文化教育工作的领导。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进一步从理论上、方针政策上和管理体制上解决了党对文化教育工作的领导权的问题。

在理论上,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这一光辉的著作中指出:“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见《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90页。“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一句话,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见《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92页。这个科学的论断,奠定了无产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文化教育工作的理论基础。

在方针政策上,毛泽东提出的“使教育为长期战争服务”,实行“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团结、教育和改造知识分子等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团结了广大的文教工作者和各种知识分子。他们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实际斗争的锻炼,克服缺点,逐步把立足点移到无产阶级这方面来。

在管理体制上,党中央和毛泽东提出并实行了党的一元化的领导体制。1941年,中共中央在《关于延安干部学校的决定》中明确规定各校分别由中央各有关部门来领导,如延大、鲁艺、自然科学院直属中央文委,并由中央宣传部协同各主管机关对各校课程、教员、教材及经费进行统一的计划、检查与督促。解放区各级各类学校都是在党的统一领导下蓬勃发展起来的。

群众路线,是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毛泽东说:“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见《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901页。由此可见,党的群众路线,一方面要求在工作中,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另一方面要求领导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

关于在教育工作中如何贯彻群众路线的问题,党和毛泽东当时作过许多重要的指示。在思想认识上,文教工作者要明确文教工作的目的和意义。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文化是人民的文化,文化工作者必须有为人民服务的高度的热忱,必须联系群众,而不要脱离群众。”见《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10页。这就是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我们文教工作者的出发点。在教育建设中,毛泽东强调要根据群众的“需要和自愿”。他说:“这里是两条原则:一条是群众的实际上的需要,而不是我们脑子里头幻想出来的需要;一条是群众的自愿,由群众自己下决心,而不是由我们代替群众下决心。”“在一切工作中都是如此;在改造群众思想的文化教育工作中尤其是如此。”见《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11页。这就是说,在发展群众性的文化教育事业中,要从实际出发,按照群众的工作和斗争、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要,在群众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开展教学工作,发展教育事业,不要脱离群众和脱离实际而盲目行动。在学校管理中,各校遵照党的指示精神,充分发扬民主,注意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学校领导经常采取各种形式,倾听师生的意见,集中群众的智慧,总结经验,改进工作。许多学校还规定教师和学生的代表参加校务会,共同商讨管理学校的大事。在教员工作中,提倡教员在教学中要向学生学习,要经常了解学生的思想、经验、情绪和要求,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毛泽东根据当时学员和教员的实际情况,曾经提出:教员应向学生学七分,然后教三分。见《延安大学概况》(油印本),延安大学教育处1944年6月印,存延安革命纪念馆。这是在教学上发扬民主精神的一种表现。

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定不移地依靠党的领导,自始至终地贯彻群众路线,克服了各种困难,创造了多种学习形式,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各级各类学校如雨后春笋似的出现,解放区的教育事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