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第四期学校规模大发展民主精神大发扬

抗大第四期于1938年4月16日正式开学。这一期是抗大的规模得到空前大发展的一期。本期共有学员5562人,其中八路军和新四军干部907人,占16.3%;知识分子4655人,占83.7%。共编八个大队,其中第八大队为女生大队。(因延安校舍不够,有几个大队分别驻在瓦窑堡、蟠龙、甘肃的庆阳等地)这些青年知识分子都是来自全国各地,除了青海和西藏以外,各省都有,还有海外爱国华侨。他们络绎不绝地来到延安投考抗大,学校决定随到随收随编队。据不完全统计,本期学员的年龄,最小的为14岁,最大的为47岁,18岁至28岁的青年约占85%。关于学员的家庭出身、本人成分和文化程度,抗大曾对4269人作过一个统计,其基本情况见下表。

抗大1938年7月底全校学员情况统计表本表各项数字摘自《边区实录》陕甘宁边区的学校:《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手抄本20、7、27页。

在抗大学员中,包括各种出身、成分、职业的人。有的是工人农民的子弟,有的是地主资本家的儿女;多数是青年学生,也有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电影明星、新闻记者、律师、医生、教员、军官、公务人员等。有许多人离开了温暖的家庭,抛弃了优裕的生活,越过千山万水来到抗大,学习革命的道理,过着艰苦而愉快的生活。至于全家来校,叔侄同学,母女同队的情况亦屡见不鲜。抗大的学员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勤奋学习。

抗大从第四期起,由于规模扩大,各项工作都走上正轨,组织机构也进一步健全起来。我们从上面的《抗大行政组织系统表》中可以略见其概貌。当时,许光达任教育长,陈伯钧任训练部长。

第四期全校工作人员扩大到一千多人。据对657个教职员的统计,其来源、成分、职别的情况如下:

关于他们的来源:留学回国者14人,占2.1%;外来教授12人,占1.8%;八路军干部40人,占6.1%;本校毕业生591人,占90.0%。绝大部分是本校培养出来的青年知识分子。

关于他们的成分:工农322人,占49.0%;学生200人,占30.4%;知识分子70人,占10.7%;军官25人,占3.8%;店员20人,占3.0%;其他20人,占3.0%。工农成分的人数最多。

关于他们的职别:指挥员166人,占25.3%;军事教员及教育干部48人,占7.3%;军事工作人员60人,占9.1%;政治教员及教育干部85人,占12.9%;政治工作人员166人,占25.3%;医务人员19人,占2.9%;油印人员17人,占2.6%;管理人员20人,占3.0%;供给人员34人,占5.2%;文书42人,占6.4%。见《边区实录》陕甘宁边区的学校:《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手抄本20、7、25页。

指挥员包括校务部各级指挥员、大队长、支队长、中队长、区队长等;平时负责教育的,除各级指挥员外,尚有军事教育科长、军事教员、军事教育干事及军事助理员;政治教育方面,在政治部以下,各大队有政治委员,支队有政治协理员,中队有政治指导员;负一般政治课教育责任的,则有政治教员(包括社会科学、政治经济学、中国问题、统一战线、政治工作、哲学等),政治教育干事(助理性质)等。见《边区实录》陕甘宁边区的学校:《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当时在抗大任教的著名教授和学者有艾思奇、何思敬、徐懋庸、张庆孚、任白戈等。

毛泽东为了勉励大家努力学习,还特地在本期开学时为学员题词:“学好本领,好上前线去”。

在这一期里,民主原则有了更广泛的运用,民主精神得到了更大的发扬。1938年7月,毛泽东作了《抗大民主问题》的重要报告,他着重指出:抗大有思想的自由,政治的民主,这并不妨碍抗大的集中的军事性质。“听说过去墙报里说的只有一套,以后你们什么都可以写,只要是抗日的。汉奸的说话在这里是没有自由的。”他又说,全校师生事务工作人员可以采取告状的办法,“你们尽可以下级告上级,也可以不写名字,并且保证你们的意见传达到学校最高当局。”“这里有意见箱,共产党说话是要做到的。我们可以保证,任便你们什么意见,尽管投到意见箱去,可以不记名字,决不会给你们戴大帽子。”见谢翰文《抗大发展的五个时期》,《八路军军政杂志》第1卷第4期;何思敬《抗大的精神》,《抗大动态》,1938年动员社刊行。这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指示,使大家进一步认识到民主与集中的辩证关系,有力地推动了抗大的各项工作。抗大的经验证明:发扬民主,有利于广大师生树立集体主义观点,加强革命责任感,克服小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倾向;有助于学校领导改变作风,深入群众,听取意见,集思广益,改进工作。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举行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全会批准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政治局的路线,批判了王明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重申了全党独立自主地放手组织人民抗日武装斗争的方针,统一了全党的步调,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迅速发展。会议结束后,毛泽东亲自向抗大师生传达并讲解全会的决议和精神,还指示第四期的学员要在学好六届六中全会的文件以后才能毕业。朱德、周恩来、博古、彭德怀、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同志也来校作报告,使广大师生对抗战的形势和任务、敌后根据地的开辟和建设、对敌斗争的英勇事迹和经验,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抗大还作出《为实现扩大的六中全会给予我们的任务而斗争》的决定,把深入学习和认真贯彻六中全会的精神,作为学校这一阶段的中心任务。

周恩来向抗日军政大学学员作时事报告

第四期的学员继续发扬抗大的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他们说:“三期的同学可以挖窑洞,难道我们第四期的同学就不能够开荒种菜吗?”见《抗大是怎样与困难搏斗过来的》,《抗大动态》1938年动员社刊行。他们在生产运动中,种菜、喂猪、养鸡、开合作社,劳动热情很高,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开展生产运动的意义,不仅是为了在经济上增加收入,帮助学校克服经费困难,改善各队的给养,使同学们多吃些可口的蔬菜和肥美的猪肉,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生产劳动,树立劳动观念,锻炼与困难作斗争的坚强意志,学习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

第四期教育的主要成绩,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大批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培养成为坚强的抗日干部,其中大部分人成为光荣的共产党员。这一期在新老干部的团结方面,在使知识分子工农化、工农分子知识化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创造了一些经验。

由于抗大驰名中外,它吸引着全世界的进步青年学生。1938年7月间,世界学联代表团来到延安,特地对抗大进行了参观和访问。抗大召开了全校大会热烈欢迎他们。他们热情地赞扬抗大的革命精神和成就,并表示愿意作抗大的“名誉学员”。

第四期学员于1938年8月至12月分批毕业。有的到八路军和新四军中去,加强抗战力量,坚持持久战;有的到敌人的后方去,到游击队去,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有的到群众中去,到各个救亡团体里去,动员群众积极参加抗战;有的留在母校,从事培养抗日干部的教育工作。毛泽东为毕业同学写了“努力奋斗,再接再厉,光明就在前面”的题词。边区人民群众把绣着“抗日先锋”、“为民族解放奋斗到底”的几十面锦旗献给毕业同学。党的号召和人民的希望,激励着广大毕业同学奔赴抗日战场。在宝塔山下,在延河两岸,欢送的人群在欢呼,毕业同学高唱《毕业歌》的嘹亮歌声在回荡:


这是时候了,同学们!

该我们走上前线!……

我们要去打击侵略者,

怕什么千难万险!

我们的血已沸腾了,

不除日寇不回来相见!

快赶上来吧,

我们手牵手,去同我们的敌人血战!

别了,别了,同学们!

我们再见在前线!见雷烨《抗大同学毕业上前线》,《新华日报》1938年9月1日第4版。

延安人民热烈欢送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学员上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