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构成话轮的言语形式

Sacks,H.等(1974)提出,话轮可以用多种语言单位构成。在英语中,可以构成一个话轮的语言单位包括:句子、从句、短语和词。Sacks等举了下面的例子(1974:702-3)。

用单词构成的话轮:

用短语构成的话轮:

2) Anna:Was last night the first time rou met Misslz Keily?(1.0)

→ Bea:Met whom?

Anna:Missiz Keily.

Bea:Yes.

用从句构成的话轮:

笔者认为,话轮只能由单句、复句或句群构成。上述例子中的词和短语已不属于静态语言系统中的单位,在会话过程中,它们具有句调,在功能上表达一个充整的意思,所以从根形式和功能两方面看,这些“词”和“短语”都是句子。下面分别举例说明在汉语会话结构中话轮的构成形式。

2.1.2.1 单句构成的话轮

构成话轮的单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用主谓句构成的话轮即为具有主语和谓语两部分的句子构成的话轮。如例(2.1)中的1、3。

例(2.1):

用主谓句构成话轮的例子在会话中占很大比例。但由于会话过程中的话语连贯性,主语常常会承前省略。如例(2.2)中2、3、4、5均为省略了主语的主谓句。

例(2.2):

构成话轮的非主谓句可以由一个词、或者一个短语构成。例(2.3)中的2、3、4均是用独词句充当话轮。例(2.4)中的2和例(2.5)中的4均为词组构成的句子充当话轮。

例(2.3):

例(2.4):

例(2.5):

2.1.2.2 复句构成的话轮

例(2.6)中的3、4均为复句充当话轮。

例(2.6):

在汉语实际会话过程中,复句一般是以紧缩的形式出现的,关联词语很少。如下例中的3、5、7、8句:

例(2.7):

由于关联词语的缺失,在分句间停顿时,很容易被听话者当作一个转换关联位置打断,这样组成复句的分句就各自成为独立的话轮。如例(2.8),例(2.9):

例(2.8):

例(2.9):

例(2.8) 1、3句不仅从意义上,而且从形式上看,都与5、7共同构成一个因果关系复句,其中的关联词被省略了。在语音上,每个表原因的分句的最后一个词“事”、“累”、“动”均重读,并且,不仅音节的韵尾拉长,而且整个音节相应拉长,给听话人发出台语未尽的信号。在这种情况下,1与2两个话轮之间几乎没有停顿,说明是强行打断。例(2.9)中的2、4构成一个复句,但是由于在2后停顿一秒,所以被听话者当作一个完成的话轮,发生了话轮交接,使这个复句分成了两个独立的话轮。

2.1.2.3 句群构成的话轮

在会话中,话轮常常不止一个句子,而是由多个句子组合构成,形成一个语义连贯的句子组合体。我们称这种话轮为句群构成的话轮。如下例:

例(2.10):

例(2.10)中的1、3、4均为句群构成话轮。

Coulthard,M. (1985)在介绍Sacks等人的理论时说:在任何会话中,话轮的绝大部分只由一个单句构成,除非是被允许保持一个较长的话轮,如讲故事或讲一个笑话。但根据笔者对汉语的日常会话材料所作的统计分析,情况不尽如此。笔者所分析的材料是任选的三段由不同的人参加的会话录音。在分析过程中,把反馈项目和半话轮[1]排除在外。结果表明,汉语会话的话轮有44.4%是由句群构成的,单句构成的话轮占54.4%,其中包括国外会话分析中所说的由“词”或“短语”构成的话轮,如果把这种非主谓句排除在外,由其它单句构成的话轮只占整个话轮总数的39.8%。另外,结果显示,比较生疏的人之间的会话的话轮大多以单句构成,一般不会滔滔不绝,而熟人之间的会话的话轮由句群构成的较多。这是汉语日常会话的特点。

[1] 关于“反馈项目”和“半话轮”问题,请参阅本书第二章的2.2.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