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会话分析的代表性研究

Schegloff 曾在Sacks的《关于会话的讲座》(LC1:xiii,1992)一书的序言中解释说,Sacks和他本人想寻找一种新的方法来研究社会学。结果他们建立了自己的新的模式,就是用独特方式收集和考察实际话语,进行不同于他人的社会学研究。

Sacks 在最初进行会话分析时,会话材料大多数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想自杀的人打到自杀防止中心的电话录音,二是进行心理治疗时的录音。Schegloff 也主要是将打给灾难中心的电话的录音作为分析材料。后来Sacks与他的合作者渐渐开始转向对日常会话的研究,他们开始感到研究会话装置的局部功能、话轮交接(turn-taking)和会话的开头和结尾这种互动模式问题,日常会话能够提供更好的分析材料。

下面对他们的几个有代表性的研究简单加以介绍。

Sacks 的第一次讲座

Sacks 1964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社会学系做代理副教授时给学生上的第一课(LC1,pp. 3-11, 1992)是关于“会话顺序的规则”(Rules of Conversational Sequence)。这堂课一开始,他就给学生列举了下面三段电话录音的开头的对话:

(1) A: Hello

B: Hello

(2) A: This is Mr Smith may I help you

B: Yes, this is Mr Brown

(3) A: This is Mr Smith may I help you

B: I can't hear you

A: This is Mr Smith

B: Smith

这三段对话都是在紧急精神病医院收集的电话录音材料中摘出来的。打电话的两个人以前从来没有说过话。其中A是精神病院的工作人员,B有时是为自己有时是为别人打电话来寻求帮助的。其中有些人在打电话时不愿意说出自己的名字,但是医院希望将对方的名字记录下来备用。医院想设法解决这个问题。所以Sacks 开始着手研究这些电话录音。他起初想要弄清的问题是,什么时候打电话的人不会说自己的名字。据Sacks本人说,实际上正是由于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他才开始考察会话的细节。研究一开始,Sacks就发现了一些极为有趣的现象。比如:假如精神病院的工作人员的开头语是:“This is Mr Smith may I help you?”接下来的话如果不是“ Yes, this is Mr Brown”[1]而是别的,比如像"I can't hear you,”“I don't know,”[2]“How do you spell your name?”那就意味着对方不愿意说自己的名字。

Sacks打了一个比方来说明这种分析方法。他把话语比作多维的智力拼图(a multidimensional jigsaw puzzle),可以把其中的这一块儿或者那一块儿拿出来单独研究,也可以研究多块儿,以便考察它们是怎么组合的。

Sacks指出,把上面所举的第一个例子和第二个例子相比较的话,可以发现两点,一是,第一个人说的话和第二个人接下来说的话是相匹配的,他们是成对出现的。A 的话为B的话定了调,B只有这样说才恰当,那样说可能就不太恰当。A说“Hello”,B也倾向说“hello”; A说“This is Mr Smith may I help you,” B也会倾向于说“Yes, this is Mr Brown。”可以说这里有一个程序规则,即打电话时,首先开始说话的人有权决定打招呼的形式,也因此选择了对方的打招呼方式(“We can say there's a procedural rule there, that a person who speaks first in a telephone conversation can choose their form of address, and …thereby choose the form of address the other uses.”)Sacks 把 A 打招呼,B 紧接着回应这样的轮换(exchange)看作是一个分析单位,像你问我答这样的话语形式,是成对出现的,前一个人的话限制了后一个人的话语形式。

第二,因为先说话的人的话可以限制后说话人的话的形式,那么假如 A 使用了“This is Mr Smith…”这样的句子,那么对方也应该通报姓名,这样一来,第一句话虽然没有直接问对方的名字,但是实际上起到了这个作用。

在这里Sacks最先揭示了会话中的毗邻对和会话中的序列[3]等问题,为后来的大批学者的研究开创了先河。

Sacks 解释说,在会话开始时使用“This is Mr Smith may I help you”的句子问对方的名字,和在会话的某个时刻问“what is your name?”是不同的,它们是很不相同的现象。

其不同点是,在普通情况下,人们刚开始说话时并不说自己的名字,而是在会话过程的某个时点上,才会问到名字。被问的人可以回答“No”和“Why?”在上文所说的情况下,如果接电话的工作人员在电话中直接问对方的名字时就可能会产生问题,即如果对方问“Why”时,就必须提出合适的理由。如果这个理由对方不认可,就得不到对方的名字。而采用首先通报自己姓名的打招呼方式可以得到对方的名字,就避免了这个问题。因为在一般情况下,两个从没说过话的人,用这种方式开头是不会被要求说明理由的。通常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了解了这个规则对医院很有用。(LC1:5-6)

通过上面的分析,就容易理解为什么打电话来求助的人如果先开始说话的话,总是用第一种方式“Hello”作开头语。在通常情况下,假如电话是打到家里的,按惯例是接电话的人先说话。但是据Sacks介绍,医院的这个电话因为是内线,需要交换台转,所以打电话的人和接电话的人谁先说话都是可能的。如果打电话的人不想说自己的名字,那么就可能抢先说话,以便选择会话的开头形式,避开通报姓名。

但是对“This is Mr Smith may I help you”这句开头语的应答方式,不是只有一种,可以有很多种。比如像上面的第三个例子,其应答的话语是“ I can't hear you ”,这样对方就不得不重复自己说过的话,原来的序列就被改变了,应答“This is Mr Smith may I help you”的这一步就越过去了。

Jefferson (LC1:xiii,1992)曾经提到,在1964年冬天,Sacks跟他说起这个例子。他说打电话到自杀防止中心的要自杀者不想说出他们的名字,说听不见Mr Smith的话,Mr Smith 又说了一遍“ This is Mr Smith”,这样对方就越过了介绍自己名字这个步骤。后来,当Mr Smith问对方的名字时,对方不说。Sacks注意到两点,一是,如果打电话开始时对方没说自己名字的话,可能证明对方不愿意说自己的名字;二是,毫不隐讳地问对方的名字时有可能被拒绝。

Sacks想,打电话的人说听不清楚,是否有可能只是避免说自己名字的一种方法。根据Sacks的考察,当人们打电话到某处,不愿说自己名字时,他们极少不采取任何别的方法,直接跳过通报姓名这一步,接下去说别的,看起来礼仪规则的制约性是非常强的。尽管在一般人看来,人们平时对礼节并不看重。Sacks指出(LC 1,pp. 10-11):

很明显,像“This is Mr smith,”“ May I help you? ”和“I can't hear you”这样的东西,是一种社会物件(social object)。如果观察它们所起的作用,你就会发现是它们以及像它们的东西提供了构成活动的材料,你使用这些东西把活动组装起来。现在当你或者我或者社会学家观察人们做事情时,努力探究人们在做什么,和他们是怎么做的,这时一个可以被使用的修正是:人们所进行的范围巨大的活动都是用来处理某种事情的。某个人说“This is Mr Smith” ,另一个人就提供自己的名字,某个人说“ May I help you ”,另一个人就述说自己有什么事情。某人说“Huh?”或者“What did yousay ?”或者“I can't hear you,”于是前面说过的话就要重复一遍。那么我们要考察的是,首先我们能否建造那些构成活动的物件(object),然后观察这些物件是怎样使用的。

(原文:Clearly enough , things like “This is Mr Smith ,”“ May I help you? ” and “I can't hear you” are social objects. And if you begin to look at what they do, you can see that they, and things like them, provide the makings of activities. You assemble activities by using these things. And now when you, or I, or sociologists, watching people do things, engage in trying to find out what they do and how they do it, one fix which can be used is: Of the enormous range of activities that people do, all of them are done with something. Someone says “This is Mr Smith” and the other supplies his own name. Someone says “May I help you” and the other states his business.Someone says “Huh?” or “What did you say?” or “I can’t hear you,” and then the thing said before gets repeated. What we want then to find out is, can we first of all construct the objects that get used to make up ranges of activities, and then see how it is those objects do get used.)

Schegloff 指出(LC1:xviii,1992),Sacks 的这些观察被看作是“会话分析”的开端,其原因是他与其他学者对谈话(talk)的认识不同,他不把谈话单单看成是其他过程在屏幕上的反射,而是把谈话本身当作一个物体来进行观察,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非常重要的认识。谈话本身就是一个行为,谈话中一些一直不为人知的细节其实是用说话做事情的重要手段。这些都出现在自然发生的事件中,没有任何方法可以人为制造来加以研究。对于人们究竟是怎么用话语做事情的,通过话语分析是能够做出非常好的解释和精确地说明的。

正如Have, P. ten (1999)所说:“我们可以说——尽管这是后见之明——Sacks的第一次讲座……给现在会话分析的很多研究课题提供了一个起跑点。”现在会话分析学者所研究的很多问题都源自Sacks的第一次讲座。

关于话轮交接系统

话轮[4]交接系统的提出是会话分析的一个重要发现之一。Sacks在分析会话录音材料,试图解释会话是以什么方式进行时,发现在任何会话过程中(Sacks et al., 1974):

(1) 说活人轮换重复发生,或者至少发生一次。

(Speaker-change recurs, or at least occurs)

(2)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次只有一个人说话。

(Overwhelmingly, one party talks at a time.

(3) 一次有一个以上的人说话是普通的情况,但是很简短[5]

(Occurrences of more than one speaker at a time are common, but brief.

(4) (从一个话轮向另一个话轮)过渡时,一般中间没有间隙和重叠。在构成大量的话轮过渡的同时,有的过渡具有很小的间隙和重叠[6]

〔Transitions(from one turn to a next)with no gap and no overlap are common. Together with transitions characterized by slight gap or slight overlap, they make up the vast majority of transitions.〕

(5) 话轮顺序不是固定的,而是变化的。

(Turn order is not fixed, but varies.)

(6) 话轮的大小不是固定的,而是变化的。

(Turn size is not fixed, but varies.)

(7) 会话的长度不是预先确定的。

(Length of conversation is not specified in advance.)

(8) 哪个人说什么不是事先确定的。

(What parties say is not specified in advance.)

(9) 话轮的分配不是事先确定的。

(Relative distribution of turns is not specified in advance.)

(10) 会话参与者的数量是可变的。

(Number of parties can vary.)

(11) 谈话可以持续或者停止。

(Talk can be continuous or discontinuous)

(12) 很明显话轮分配的技巧被使用。现在的说话人可以选择下一个说话人(如他问向某人一个问题);或者某人自选开始说话。

〔Turn-allocation techniques are obviously used. A current speaker may select a next speaker (as when he addresses a question to another party) ;or parties may self-select in starting to talk.〕

(13) 多种“话轮构成单位”被使用。如话轮可以是“一个词的长度”,也可以是一个句子的长度。

(Various ‘turn-constructional units ’are employed; e.g., turns can be projectedly ‘one word long’, or they can be sentential in length,)

(14) 存在一种纠正机制来处理话轮交接使得错误;如,假如两个人发现他们自己在同时说话,那么其中之一会终止说话,从而使问题得到纠正。

(Repair mechanisms exist for dealing with turn-taking errors and violations; e.g., if two parties find themselves talking at the same time, one of them will stop prematurely, thus repairing the trouble.)

这就是sacks等所观察的话轮交接(turn-taking)活动。他们用人们做游戏时如何进行轮换时的规则作比喻,也像描写游戏规则那样来描写人们进行会话活动时的规则。他们把会话参与者在会话过程中所得到的一次说话权,以及从得到这个说话权开始到想放弃说话权或者不得不放弃说话权为止所说的话称为一个话轮(turn)。会话过程就是以话轮的不断交接为基础来完成的,得到话轮再放弃话轮,一个话轮接一个话轮。

为了解释会话参与者们是怎样有秩序的轮流说话的,Sacks等(1974)提出了一个会话的话轮交接系统[7](turn-taking system for conversation),他们用两个要素和一套规则来描述这个系统。

一个要素是话轮构成要素(Turn Constructional component)。话轮交接系统的话轮构成要素与话轮构成单位(Turn Constructional Unit,缩写为TCU)意思相同。话轮构成单位是指“语言中像句子、分句或短语那样的一个完整的语法单位(a grammatically complete unitof language ) ,有多种类型的话轮构成单位可以用来构成话轮,其中包括句子、从句、词汇等结构单位。他们发现,话轮的交接一般发生在转换关联位置(Transition Relevance Place,缩写为TRP) ,或者是话轮构成单位的末尾。

另一个要素是话轮分配要素。话轮分配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现在的说话人指定下一个说话人。选择下一个说话人的典型的方式包括直接叫某个人的名字,或用目光示意让某人说话,或用姿势表示,或者向某人提问。另一类是有人自选成为下一个说话人。

一套规则是指分配话轮以减少话轮过渡时可能会产生的间隙和重叠的一套基本规则。这套规则被表述如下:

规则(1) 用于任何话轮的第一个话轮结构单位的第一个转换关联位置

(For any turn, at the initial transition-relevance place of an initial turn-constructional unit.)

(a) 如果在这个话轮中,现在的说话人选择了下一个说话人,那么被选的说话者有权而且必须接下去说话。其他人无权说话或者不必说活。话轮交接发生在选完说话人时的第一个转换关联位置。

(If the turn-so-far is so constructed as to involve the use of a‘current speaker selects next’ technique, then the party so selected has the right and is obliged to take next turn to speak; no others have such rights or obligations, and transfer occurs at that place.)

(b) 如果现在的说话者未选择下一个说话者,那么别的会话参与者可以自选成为下一个说话者(但不是必须),最先说话者获得下一个话轮,话轮交接发生在那个转换关联位置。

(If the turn-so-far is so constructed as not to involve the use of a‘current speaker selects next’ technique, then self-selection for next speakership may, but need not, be instituted; first starter acquires rights to a turn, and transfer occurs at that place.)

(c) 如果现在的说话者未选择下一个说话者,那么现在的说话者可以继续(但不是必须)说话,除非别的会话参与者自选索取话轮。

(If the turn-so-far is so constructed as not to involve the use of a‘current speaker selects next’ technique, then current speaker may,but need not continue, unless another self-selects.〕

规则(2 )如果在第一个话轮结构单位的第一个转换关联位置,规则1(a)和规则1(b)都没有运用,而是运用了规则1(c),现在的说话人继续说话,那么在下一个转换关联位置可再次运用规则1(a)-(c),并且可以在下面的每一个转换关联位置循环运用,直到话轮交接发生为止。

(If, at the initial transition-relevance place of an initial turnconstructional unit, neither 1a nor 1b has operated, and, following the provision lf 1c, current speaker has continued, then the rule-set a-c re-applies at the next transition-relevance place, and recursively at each next transition-relevance place, until transfer is effected.)

这套规则是有序的系统,选择只能依次从头进行,不能跳跃,前一个规则控制下一个规则。这就是著名的话轮交接系统的主要内容,这个装置在会话过程中不断的起作用,使得会话过程可以井然有序地进行。

Sacks等指出话轮的交接发生在话轮构成单位完成以后的位置上。这就是说,话轮分配不是在会话开始时协商好的,而是在每个话轮构成单位的分界处不断地重复协商的。这个系统要起到的作用是,保证现在的说话人在谈话中结束自己的话轮时,别的会话参与者会开始说话。这样会话分析学家把会话模式化为一个无限的话轮交接的生成机器,他们的构想表明,会话参与者主要关心的事是在会话时避免中断,即可能出现没有人说话的情况。

Sacks等提出的话轮交接系统,虽然是他们的一个重要发现,但是也不是没有问题,本书将在第二章和第三章对这些问题做进一步讨论。

[1] “This is Mr Brown”是“ This is Mr Smith”的应答语。

[2] “I don't know”是“may I help you?”的应答语。

[3] 关于“毗邻对”和“序列”的问题,在本书第四章有比较详细的讨论。

[4] 关于“话轮”的概念及定义,在本书第二章的2.1节有比较详细的讨论。

[5] 在会话过程中一个以上的人同时说话,被称为“重叠”,关于这个问题,请参阅本书第三章的3.5节。

[6] 关于这个问题,请参阅本书第三章的3.5节。

[7] 关于“话轮交接系统”问题,在本书第三章的有比较详细的讨论,请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