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u

垃圾处理中的“变废为宝”

在一般人的观念中,人口拥挤、设施密集、高楼林立的大都市,向来都难以和能源产地挂上钩。但如今一些被视为“死角”的地方,开始成为日本各大城市里的新能源产地。

日本有一种说法叫作“城市矿山”。这是因为日本各个城市里废弃的电子产品中含有金、铂等贵金属和稀有金属,其总量之大已经不亚于某个矿山的总量。如果能够有效回收利用,城市里能够挖掘出的资源甚至超过自然资源。在物质水平很高的发达国家,这一点尤其明显。

日本的垃圾分类非常细致,以纸制品为例,会对报纸、杂志进行分别回收。大家可根据要求,将需回收物品投入不同的垃圾桶。

日本物质材料研究机构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日本国内“城市矿山”中,各种资源的储藏量在世界上都属较高水平。比如,电子产品中,金的含量达到6800吨,银达到约6万吨,分别占世界储量的16%和22%。而铟这种稀有金属的含量达到1700吨,是世界储量的61%。统计显示,日本家电产品中金、银、铅、铟的含量甚至比一些资源大国还要高。

比如手机,日本人更新换代特别快。成堆的手机一到回收公司,就成了宝中之宝,仅黄金就可以提炼出很多。很多日本通信公司对这种具有高级资源含量的买卖非常喜欢。

比如,一吨手机大约相当于一万部电话。从一吨废旧手机里能够提取的黄金,可以达到300克以上。而且废旧手机中的黄金含量比矿山里的矿石还要高。在资源缺乏的日本,非铁金属主要依靠海外进口,并实行大量储备。如何才能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较少进口,一直是日本重点研究的课题。2001年,日本制定并实行了《家用电器回收法》,金属的再回收利用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并实施。

此外,其他废旧物资的回收,日本也很上心。东京品川区大井阜头中央海滨公园总面积达45万平方米,包括空调暖气、热水淋浴等,是能源消耗大户。园内枝繁叶茂的针叶林和广叶树不但打造了惬意的自然环境,同时也促成了能源的新产出。据统计,包括周边16处公园在内,每年修剪掉或自然脱落的枝叶大约60吨,经粉碎处理,通过干燥转化为生物能原料燃烧释放热能,可以满足公园体育中心所需热能的7~8成,年均节约费用大约100万日元。

此外,木造住宅解体后的废材、城市居民区下水道污泥产生的沼气、燃气供暖产生的余热等,都在悄然成为东京市内看不见的新能源。能源产出空间出现更多潜力,这引起了日本政府的高度关注,进而开始大力研究和推广。日本之所以钟情于这种变废为宝的做法,因为其好处多多,最起码可以一箭三雕。

首先,是缓解能源不足的有效手段。资源匮乏、能源短缺是日本长年面临的棘手课题。每逢夏季用电高峰还不得不举国节能。利用都市里的垃圾,看上去似乎杯水车薪,实则潜力巨大。就拿污泥沼气来说,日本国土交通省推算,全国大约2200所下水道污水处理场产生的污泥总量,每年大约220万~230万吨,如果悉数转换为能源用来发电,将满足大约110万户家庭的需要。在核电使用摇摆不定、传统能源的环境和资金代价日益昂贵的背景下,都市垃圾能源已被视为一颗新星,虽然暂时只有点点星光,但却前途无量。

其次,兼具环保效应。随着全球温室效应加剧,日本作为能源消耗大国,面临的减排压力也更大。同时,像东京、大阪这样人口密集、工业集中的大都市,都不同程度地陷入环境困境。垃圾转换成能源,无疑是最为理想的环保手段之一。例如,关东圈地区每年产生的木造住宅解体废材约18万吨,用于发电可以年均减少12万吨,大约为2.2万户家庭排放的二氧化碳。

最后,提升各地“自产自销”意识。自产自销本是地方城市推动本地商品自我消化的概念,近年来也被用在了垃圾能源领域。垃圾处理、环境维护和设施保养,对于经济不振的日本地方城市而言是不小的开支,是造成财政困难的代表性问题之一。变废为宝,对增强各地自主求生意识和能力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不过,这种从垃圾中提炼能源的做法,需要强大的技术投入和资金支持。日本业内人士介绍称,有关收益回报周期少则十年,多则几十年,单靠一个公共机构或团体无力承担,需要企业、政府和民间三方面联动协调,普及或许尚需时日。

日本都市功能建设、运行体制较为成熟,这种能源产出的新突破和新尝试,体现出其正在朝超精细化方向发展。对于正在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国家而言,或许能够提供某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