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山襄陵

【怀山襄陵】谓洪水汹涌奔腾溢上山陵。《尚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汉大成语大词典》)

在中国历史上,知道大禹治水的很多,知道怀山襄陵的却不多,其实,“怀山襄陵”是由大禹治水派生出来的成语。恰如《尚书·尧典》记载:“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意思是,洪水浩荡,波涛滔天,环绕着高山,吞没了丘陵,分割了整个大地,先民遭到很大的灾难。这就是大禹治水的背景。

大禹治水发生在帝尧时期,那是段多灾多难的岁月。洪水泛滥之前,还出现过天下大旱。大旱的原因是天上十日并出,把地上的河流晒干了,草木晒干了,人也晒得奄奄一息。于是,天帝派神射手后羿下凡,射掉九个太阳,天上只留下一轮红日,大地这才复归正常。这就是有名的神话后羿射日。后羿从天上下凡,还带着妻子嫦娥。据说他射掉的九个太阳是东方天帝的宝贝儿子,这位天帝管理着天门,后羿因得罪了他被拒之门外,回不到天宫了。他不愿妻子与凡人一样短命,便向西王母求取了长生不老的仙丹。还没有服用,便被弟子逢蒙知道了,他宴请后羿喝酒,将他灌得酩酊大醉后,便向嫦娥讨要仙丹。嫦娥不给,自己把仙丹一口吞了下去。那是两份仙丹,两人吃都长生不老,一人吃就会成仙。嫦娥翩翩起飞,奔向了月宫。当今,我国的探月工程以嫦娥命名,就是这么来的。

当然,这是神话。神话是先祖的美好愿望,却无法解除大旱。大旱袭来,大家都愁眉不展。凡人发愁是没办法,圣人发愁是想办法。帝尧看见脚下生机勃勃的蚂蚁,分析地下有水,大家便七手八脚开挖。率先挖出水的是伯益,他不是在平地开挖,而是加深了打猎的陷阱。所以,史书记载伯益第一个打出水井。这是口口相传的往事,如今从考古发现看,河姆渡遗址已经有了水井,这要比帝尧时期早上千年。不过,河姆渡遗址在南方,帝尧古都平阳在北方。南方水位高,井很浅,像是一眼泉,而北方的水位低,挖很深才会出水,那才像个井的模样。实证帝尧时期的陶寺遗址不只发现了水井,还能解读井字的来历。古人造字是从象形开始的,为何要把圆口的井造成这个样子?原来最早打水使用的是陶罐,不是碰碎陶罐,就是损伤井壁,聪明的先祖就在井底加了个护栏。这护栏便是“井”字状的。

水井的出现,抵御了大旱,人们有水喝,禾苗有水灌,生活恢复了常态。水井稳定了农耕文明,也开启了城市文明。人们居住不再依赖河流,可以向洪水威胁不到的高地迁徙,于是有了相对集中的聚落。这便演进为后来的村庄、城市,所以,城市文明至今还被人们叫作市井文明。

大旱解除了,洪水爆发了,帝尧和身边的头领商量由谁带领治水,他们推举的是鲧。帝尧觉得鲧好大喜功,言过其实,不放心,可是大家都坚持,就让鲧领命治水。鲧采用壅塞的办法治水,劳碌了九年,洪水不仅没有减小,还越来越大。众生都有怨气,就把鲧给撤换了。也有史书记载,帝尧把鲧殛杀在羽山。接任鲧的是他的儿子大禹。父亲失败,儿子接任,难免会有人持有异议,看来帝尧是做了一番说服工作,大禹才走上治水前线的。

大禹能够治水成功,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方法正确。父亲鲧治水失败,在于堆土筑坝,水位不断升高,洪水越积越大,最后尧都平阳也成了一片汪洋。大禹变堆土筑坝,为疏水导流,将洪水逐渐排泄进大海。从《尚书·禹贡》看,大禹治水是从壶口起步的。黄河古道壅塞,积水成泽,大水越过吕梁山谷,四处泛滥。大禹盯住了壅塞河道的咽喉,带领人们打开一个缺口,这就是壶口。接着,打开孟门、石门、龙门,黄河顺流而下,被淹没的田园裸露出来。他一条一条治理下去,让长江、淮河和汉江等河流各有水路,通通畅畅流进大海。

大禹吃苦耐劳的精神,也很令人敬佩。开山搬石,挖土成河,是件苦事情。那时候没有像样的工具,挖石头,开河道,非常艰难。如果领导不带头干,大伙儿就会退缩不前,大禹自始至终奔波在治水的前沿。民间盛传着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接到治水的命令,大禹刚刚新婚第4天,他什么也没有说就出发了,这一去就是13年。离家快一年的时候,他正好路过家门口。那是个早晨,从屋里传来了婴儿的啼哭声。他知道自己的儿子出生了,高兴极了,真想进屋看看这个心爱的小宝宝。可是,洪水咆哮,四处泛滥,治水正在紧要关头,他不敢怠慢,连忙朝前赶去。五年后,大禹第二次路过家门,远远看见妻子站在门口,他想跑过去说几句话。可是,前方工程遇到了难题,好多人等着他前去解决。他不敢迟缓,大步走过家门。第三次路过家门,那是十年后了。他看见门口站着个孩子,路人说是他的儿子,他亲热地抱在怀里,真想多抱抱这个朝思暮想的宝贝儿子。可是,治水已到最后关头,他不敢有半点儿懈怠,只好放下儿子,毅然离去。这个故事从古代一直流传到今天,无人不敬仰大禹一心奉献的敬业精神。

千百年来,大禹已成为众人效仿的楷模。自古以来人们都夸他,劳苦功高,公而忘私,正如韩非子所说:他“身执耒锸,以为民先,股无肱,胫不出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也”。耒锸是掘土用的工具,股是大腿,胫是小腿。这句话是说,大禹手拿工具,劳作在众人的前头,腿上摩擦得连汗毛也长不出来,即使被俘虏的奴隶也不过就这样劳苦。在大禹的率领下,大家众志成城,艰苦奋斗,终至治水成功。

治水成功后划定九州,各州根据不同土质缴纳贡赋,即“任土作贡”。从此,由部落联盟治理,变为行政格局管理,稳固了国家机构。开启贡赋制度,保证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这在中华文明进程中是一次很大的飞跃。

虞舜到了晚年,将帝位禅让给大禹。大禹将天下治理得很好。虞舜去世后,大禹想还政给虞舜的儿子商均,避让于外地。众生不去朝拜商均,而是拥戴大禹,大禹这才继承了帝位。大禹去世之前,选好了接班人伯益。可是,他去世后伯益像他和虞舜一样外出避让,而大禹的儿子启丝毫没有犹豫,登上帝位,国号为夏。

从此,帝尧开启的禅让制结束了,世袭制开始了,“公天下”变为“家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