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依依

【杨柳依依】《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菲菲。”杨柳,古诗文中杨柳通用,泛指柳树。依依,轻柔的样子。古人送行,折柳相赠,表示依依惜别(多指男女之间)。比喻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古今汉语成语词典》)

周幽王和西周时期永远逝去了,进入东周时期,虽然还有个周字,但是,国力衰微,诸侯涣散,天子很难再把各国收拢为一体,不得不依靠强大的诸侯平息纷争,稳定时局。这段历史也被称为春秋时期。天子可以死去,朝代可以终结,唯有文化是不朽的。这一时期,留下了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诗经》文化至今仍然滋润着国人的心灵。

相传,周朝设有专门采诗的官员。他们每年春天遍访各国,摇着木铎走村串户,收集歌谣。回朝整理后,交给负责音乐的官员谱曲,再演唱给周天子听。天子由此了解民众心声,调整治世方略。诗言志,也言事、言情,这确实是了解下情的好办法。如此关注民情、民生,朝代岂有崩溃之理?看来再好的办法,也要看是谁在主政,如何实行。不过,周朝留下的这部诗歌总集,却是中华民族璀璨不朽的文化瑰宝。

《诗经》共305篇,分《风》《雅》《颂》三大类。《风》是各地的民歌,来自15个诸侯国。这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的向往和回忆,有对劳动的写实和赞美,有对故土和征人的怀念,还有对剥削和压迫的怨叹与愤怒。将其称之为当时社会的多彩画卷,毫不愧色。《雅》分为《大雅》与《小雅》,多是贵族祭祀时的诗歌,有祈求丰年的,有歌颂祖德的,也有描绘饮宴场景的。《颂》是祭祀宗庙时吟唱的诗歌。过去,人们对《风》的评价很高,认为其最能反映人民心声,表达社会复杂。《雅》和《颂》则没有这么繁复的情愫,因而评价较低。如今品赏,《雅》中也不乏讽刺针砭专制强权的作品,《颂》则可以窥视当时的历史、宗教与社会,同样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诗经》里写爱情,写得情真意切,细致入微。“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关雎》里的首段,大意是,水鸟在歌唱,在那河边的沙洲上,有位身材婀娜、心地善良的好姑娘,那正是我梦寐以求的好对象。多么美好的恋情,一个青春男子心仪在河边采摘野菜的美人,怎么办?没有用语言直白表达,而是用琴声、用鼓乐打动她,率真炽热而又含而不露,这才是经典版的中国爱情。《卷耳》是写离愁,写采摘卷耳的妇人,怀念在外的丈夫,心绪不宁,忧伤难消,极尽牵肠挂肚。倘要是有了心心相印的对象,家人阻挠怎么办?《柏舟》中的姑娘“静言思之,不能奋飞”,静静思考,只恨不能展翅高高飞翔!多么忠贞的爱情,多么美妙的想象。《诗经》里的爱情,是山间清泉,是源头活水,是一点儿也不沾染污垢的爱情。

“绵蛮黄鸟,止于丘阿。道之云远,我劳如何。”这是《小雅》里的《绵蛮》,大意是,遍身黄毛的小鸟,因为害怕人类而栖息在偏僻的山坳。道路这么遥远,行走实在艰难,这是一声微弱的叹息,据说是服劳役的小民发出的。还有比之更难忍受的艰辛,出兵征战在《诗经》里也留下了痕迹:“渐渐之石,维其高矣,山川悠远,维其劳矣。武人东征,不皇朝矣。”诗名就是《渐渐之石》,显然是后人取其首句为名。大意是,艰险陡峭的悬崖石壁,高得极难攀登。巍巍的高山,开阔的大川,宽广而又遥远。将士们受命东征,不知道要走到何时!如果这些只是惋叹,那《何草不黄》就是悲痛地呐喊:“何草不黄?何日不行?何人不将?经营四方。何草不玄?何人不矜?哀我征夫,独为匪民。”是啊,哪种草不枯黄?哪些日子不奔忙?哪个人不出征?经营奔走在四方。哪种草不凋零?哪种人不算单身?可怜我们的士兵,偏不把他们当人!历史留下的伤痕,仍然在纸卷里瑟瑟发抖。

底层穷苦百姓的惋叹、呐喊,首先会打动那些有良知的大夫,听他们向天子发出劝诫:“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无纵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憯不畏明。柔远能迩,以定我王。”这是《诗经·大雅》里的《劳民》,大意是,人民劳作太苦了,乞求稍微能安康。抚慰这些住在中国的人,用来安定四面八方,不要放纵那些阴谋家,谨防不良之举。要制止暴虐抢夺,即使权贵也不能畏惧。要怀柔远处,先安抚京都,来稳定我周朝王室。这是规劝,也是警示。据说,这是大夫用来劝谏周厉王的,可惜暴君充耳不闻,结果便爆发了有史以来的首次暴动!诗中有情,诗中存史。

《诗经》抒情也好,言志也好,记事也好,都具备了诗歌本真的品格——优美动人,要么是朴实之美,要么是华丽之美。朴实之美,比如《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南方有高大的乔木,树下没有人休息。汉江边上有游女,要想追求不可能。以树喻人,直抒胸臆。华丽之美,莫如《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有位姑娘要出嫁,欢欢喜喜成了家。如此高兴的人生大事,如何喜庆?诗中没有直接写,而是连用三个“桃之夭夭”,以含苞满枝的桃花,来喻指娇艳美貌的姑娘。先是“灼灼其华”,艳红灿灿一树桃花;再是“有蕡其实”,桃花结果分外大;继而是“其叶蓁蓁”,桃叶茂密成绿荫。多么美好,多么美妙!

中国的诗歌就在这摇篮里被陶冶,慢慢成长,长得其叶蓁蓁,长得其华灼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