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弗洛伊德心理健康思想的评价

弗洛伊德虽早慧却大器晚成。在精神分析理论真正得到国际心理学界认可的时候,他已经53岁了。后人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这可能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首先,人们肯定弗洛伊德对心理治疗的贡献,以及心理治疗在心理健康领域的广泛应用。不能否认,弗洛伊德用潜意识理论,对变态心理和行为的形成原因以及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了全新且系统的研究,确立了心理治疗的历史地位,促进了心理治疗职业的发展。至今,精神分析仍是心理治疗的基本范式。自由联想、梦的解析等精神分析方法对现代人的影响不容忽视。在实践中,人们会自觉应用弗洛伊德对梦的解释来发掘自我意识,一些有经验的现代心理咨询师也采用弗洛伊德的方式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帮助患者找到思想的根源。日常生活中,一些异常行为如口误、遗忘、逆反心理等,也可以从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找到相应的解释,从而使人们对自己也有更好的认识。在理论上,原先人们对心理疾病的治疗主要采用医学和生物学方法和技术,认为人的心理疾病是由人的生理病变引起的,而弗洛伊德用精神分析理论去分析和治疗心理疾病时,认为人的心理疾病是由内在的心理冲突引起,必须采用消除压抑消除抵抗等缓解心理冲突的方法来治疗心理疾病,这是一种纯粹的心理学方法,奠定了心理疾病的“生理—心理—社会”的治疗模式,理论上功不可没。

其次,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性发展阶段理论与人格发展理论,对更好地理解与指导个体的心理健康是有帮助的。他的理论,使人们对人类的动机和行为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很多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健康专业人士都受到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弗洛伊德认为,采用自由联想、梦的解析、移情方法等帮助患者摆脱无意识的控制,使其正确认识自我并接纳自我,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恢复自我,将有助于正确面对心理压抑和心理冲突,实现心理健康。他认为,有强大的自我,才有健康的人格。现实的自我要同时受到来自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压力,这三者若能保持动态平衡,个体就能保持心理健康;反之,就可能导致心理冲突,并产生心理异常。这是有一定道理的,特别是对儿童及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但是,人格固然受到本能的影响,社会环境也会作用于人格的发展。特别是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看来,人对本能的满足只是低级的满足,在本能得到满足之后,会有更高层次的需要出现,这是一种对“自我实现”的满足,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追求。

最后,由于精神分析源于病态人格的分析,其理论和方法都是建立在弗洛伊德对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基础之上,因此,他对人的了解有可能存在较大的偏见。在他看来,心理健康的人就是没有严重异常症状的人。显然,弗洛伊德把变态与常态等同,用变态心理规律去说明常态心理发展,有形而上学之嫌。因此,精神分析理论受到人们不断的质疑。同时,由自由联想、梦的解析等方法得出的结果的解释也有失偏颇。尤其是在梦的解析中,比如,将帽子解释为男性的象征,将“被车碾过”解释为性交,将梯子和柱子解释为男性生殖器,将风景解释为女性生殖器。他对患者释梦作深入研究,而对梦的自我分析则避重就轻,浅尝辄止。这些问题使得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在应用过程中,无法到达科学实验要求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弗洛伊德的后继者们为了避免上述缺陷,在精神分析的方法上做了一些修改。例如,不用自由联想而改为面对面的交谈,不培养移情只要求良好的合作关系,少分析梦或不分析梦等等。但治疗原理没有改变,理论支撑也没有改变。这些后继者就被研究者称为“新精神分析学派”。新精神分析学派的研究及实践,对推动现代心理健康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这是对待精神分析理论应该持有的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