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蓝天白云,日月相伴,
这里红土翠植,促生多巴胺,
这里碧海醉人,游人闲庭信步,
这里归帆暮集,向海而歌,
这里海浪拍打海岸,犹如交响乐,
这里雨燕跃上窗台,唤醒清晨的梦想,
这里明黄橙红的塔吊正在努力工作,
这里有重奖科技故事,人才精英战略,
这里有港珠澳大桥、AG600大飞机、中国航展、云洲科技、豪华游艇等一批中国制造;
这里正在建设的经济特区,生机盎然,
这里诗意无限……
南海之畔,珠生于贝,贝生于海。
夜色阑珊,情侣路如丝绸般逶迤,灯光摇曳,散撒在蜿蜒的海岸线上,泛起点点星光。对岸,港珠澳大桥也亮起了盏盏彩灯,点缀着海,也照亮了夜。情侣路上,风裹挟着海的味道扑面而来。远处,月光下的海面,微波粼粼,光影憧憧。
1992年,我踏上了这块土地,走进了这座城市,我爱上了这里。这就是珠海,山海相依,陆岛相望,水石相亲。
在我的朋友圈里,只要转发珠海的信息,立刻点赞满满。这也让我想起一个老生常谈,但常谈常新的话题:一个城市,为何会让我们心驰神往?
我觉得,这取决于城市的故事性。城市的故事性,带来了生活在城市里每一个人人生的丰富性,也为每一个人用自己的视角和方式去发现和解读城市提供了内容。一个有故事的城市,足以让城里的人自豪,让奔来的人向往,让离开的人怀念。
我就是为了这座充满故事性的城市而来的其中之一。从踏上这块土地开始,我就一直努力穿行在这座城市的故事脉络里。
珠海很新,建市不足40年,建县也不过65年,但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里,珠海这块土地却从未缺席。
沙丘遗址上,陶片、石斧、石凿随处可见,将珠海的年龄同中华五千年历史画上了等号;出土的夹沙陶片、彩陶圈足盘……是童年的珠海斑斓的记忆和无言的诉说;宝镜湾岩画,粗糙的线条勾勒出史前人类走向海洋的激情,一块37斤重的史前石锚,更奏响了中国海洋文明的先声。
依山面海,防风避浪,珠海海域曾是南海“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往来船舶在这里靠岸入港。海岛沙滩上不时冒出的瓷器残片,见证了两千年“海上丝绸之路”的昔日辉煌。也是在这里,香山设县,延续数百年的香山文化正式启幕;崖门海面,南宋赵王朝末日悲歌,血染碧海;伶仃洋上,文天祥千古绝唱,椎心泣血;“南粤锁钥”,前山寨戍守南疆三百年;淇澳岛上,白石街谱写了一曲民族精神的壮歌……
当一段段尘封的故事被鲜明地摆在世人的面前,我发现,这才是珠海这座城市真实的过往。
斗转星移,时光荏苒。
当历史的步伐匆匆迈进19世纪,中国依旧在古老的栈道上缓慢前行,珠海已经成为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窗口,既得西方近代文明风气之先,又开近代中国社会新风气之先,涌现出一大批引领时代风潮的杰出人物。他们扎根创业于珠海,开办工厂大兴实业,建立学校振兴教育……踏实走好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每一个脚步。隐藏于市井里的祠堂、华表、牌坊和故居,记录了一段历史,也点缀了一座城市。
清末民初,既是中国备受凌辱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曾经,爱国华侨和开明士绅怀着“实业救国”的梦想,集资兴建香洲无税商埠,这是珠海,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办“特区”。
当革命形势风起云涌,珠海人又义无反顾地站在了时代的前沿,烈士陵园里狮山浩气长存,“红色三杰”点燃了华南马克思主义的火种,三灶青年,打响了华南抗日的第一枪……他们的故事,飞扬在珠海的街头巷尾,成为这座城市记忆不可分割的部分。
见惯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跌宕起伏与惊心动魄,珠海积累了惊人的忍耐力、弥合力和新生力。
登上桂山岛,宁静的港湾、细软的沙滩、翻腾的海浪、高耸的椰树……68年前人民海军登陆首战的战场,以从容、优雅的姿态呈现在眼前;走过白藤湖,夕阳下绝美的湖光山色,脑海里浮现出舒婷的《日落白藤湖》:“我所无法企及的远方——是你”;昔日的红旗华侨农场,已变身花田水乡,还有那些渐渐被忘怀的旧时光……
一转眼到了1984年,一位慈祥的老人用他超人的才智、宽广的视野,揭开了珠海发展的新篇章。“珠海经济特区好”,历时近35年,读起来依然掷地有声。当年布衣斗笠、结网驾船的渔村,如今已是扬帆世界、怀抱全球的国际大都市:珠海港联通“一带一路”,横琴新区横空出世,伶仃洋上港珠澳大桥飞架,中国航展吸引世界的目光……珠海,是一本最好的改革开放的教科书。阅读这座城市,就是重温那春天的故事。
一座城市,应当有一部属于自己的传记。
如今,历经20多年的穿行,我已定居珠海,试图用文字去占领这座城市,这座起源于石器时代的城市,这座抗争于筚路蓝缕的城市,这座执着于上下求索的城市。因此,我选择了再一次出发,登山穿巷,爬山远眺,泛舟海岛……用目光去重新发现这座城市的日新月异,用心灵去再次梳理这座城市的历久弥新。
我的世界里,珠海已不仅仅是一个地域名词,还是一个城市叙事的空间,更是一个极目远眺世界的窗口。于是,便有了这本《珠海传》。
以斯为序!
陈钰
珠海,201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