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年轻活泼的皇子因为意外相继惨死,朝堂为之震惊,百姓惶恐,天下忧心忡忡,皇帝请国师出山,国师道出天机:皇嗣凋亡乃祖上亡魂迁怒导致。
为了安抚亡魂,国师请皇帝和皇后到黄陵祭祀祖先,易王更是带领群臣恭请皇上听国师的安排,让皇帝皇后祭祀先祖,为活着的皇子公主们祈求他们的庇护,皇子们得到祖先庇佑自然能永保平安。
当时朝廷中对皇帝去祭祖的事颇有分歧,以丞相张云普为首的部分文臣,认为皇帝皇后乃国之根本,除非常之时,断然不能轻易离开皇城,而以易王为首的群臣则极力反对张云普的观点,认为张云普千方百计阻止皇帝祭祀是别有用心,把皇室安危置之度外,甚至还为张云普等人扣上窃国的罪名。
祭祖本是皇帝私事,而这一次不同往日,皇帝对于祭祖之事已经失去了控制,最后演变成易王和皇帝之间的抗衡。
三位皇子表面上看来都死于意外,但是皇帝也不是傻子,对三位皇子的死已经产生了怀疑,并且认为这件事和易王脱不了干系,普天之下能对皇室伸出黑手的恐怕只有易王一人了。
本来皇帝以为国师出马会为三位皇子的死找出幕后黑手,或者找出指向易王的证据,可是让皇帝没想到对皇室一向忠诚的国师居然和易王串通一气,利用众人对国师的信仰,让人以为皇子们的死亡都是来自于皇帝的不敬,并提出让皇帝离开京城前往黄陵祭祖。易王趁机以天下和皇室安危为质要挟皇帝,假若皇帝坚决不去,那皇帝就会让天下人失望,但如果皇帝听从易王安排离开京城去祭祖,一定凶险重重。
京城有禁卫军守护,禁卫军是独立于其他军制,只听命于皇帝效忠于皇室的,在京城,不管易王怎么心怀不轨但终究不敢轻举妄动,但如果皇帝除了京城,禁卫军就鞭长莫及了。
之后,祭祀之事成了每日朝堂的大事,让人惊讶的是不少地方陆续发生一些诡异之事,这些诡异,最后都被归为皇帝忘祖,致使天下不安,举国上下也不断有民众上书请愿,恳求皇帝与皇后出宫祭祖,为众生某生存为皇室某福印。从不干涉政事的国师也‘适时’站出来指出,天下鬼神不安皆起源于皇帝皇后对祖先不恭,若不前去祭祖,不但国之不安,恐怕还会波及皇室。
舆论就像一把锋利的刀刃架在皇帝脖子上,明明知道这是一场预谋,但皇帝还是要面对。
……
那是一个寒冬的夜晚,祭祀之后,易王遣散所有守卫说要陪皇上赏月商讨国事,黄陵中阴暗恐怖的气息遮住了来自地狱的阴森之气,高耸的墓碑还有无数的石雕巨兽投下一层又一层的黑影。
没人知道那晚发生了什么,但不久就有太监传出皇上受伤的消息,当皇后赶去的时候皇上已经卧床奄奄一息,经太医抢救,皇帝的命虽然被救了回来,但是脖颈以下失去了知觉只能卧床不起。
易王代为公告天下,皇帝祭祖中不幸被巨石击中,皇帝不置可否,百姓把此次意外归为皇室先祖们以惩罚皇帝以往的不敬行为。
皇后陪伴皇帝十几年才怀上,此次出城祭祖皇帝不敢怠慢,除了两位留置的太医外尽数随行照料皇后,皇后与皇帝伉俪情深,自从皇帝受伤后,皇后日夜守护皇帝,最终皇后动了胎气,腹中八个月的胎儿早产。
胎儿早产本就凶险,再加上之前皇后心力憔悴,太医们极尽平生所学最后让皇后平安无事,只是胎儿刚生出来就一度断了呼吸,生命岌岌可危。
皇上醒来被抬到皇后床边,握着皇后的手说:“把她送出去,若是命大就让她活在民间,还能留下一命,她是我们的孩子,留在帝王家怕是没有活命的机会了”。
就是那晚,一个三斤重,已经被太医下了死亡通知的女婴,被一群只存在黑暗中的皇帝守护者悄悄带走,而那个女婴就是现在的梅川。
皇后明白皇上的做法,假若她留下,即便是活着恐怕也会死于非命,皇后宣布公主夭折,忍痛看着自己唯一的骨肉被带走,身边的太监找来一只猫装在盒子里拿出去埋掉。
因为皇帝病重,路上休息了半个月才从黄陵回京城,那年的殿试也迟了半个月,大考之后的喜悦冲淡了皇帝受伤带来的阴霾,短暂的喜悦之后传出了让人令人震惊的消息,最具才华的状元郎居然被查出作弊,皇帝大怒,但念及状元郎只是一时贪念,前期科考具是真才实学,皇上仁慈只是取消了状元郎入仕的资格,而那个状元郎因为懊恼从此销声匿迹。
……
“你后悔过吗”,葛格看着面前曾经的状元郎,若不是那个意外,面前的账房先生现在或许已经名扬天下,至少也是个侍郎之类的了吧。
郭秀才冷笑两声,“从那一刻起就不知道什么叫后悔了!”
从红花披身,白马游街,众人恭贺的状元郎,到带上作弊的帽子,天上地下只是一晚上的时间,郭秀才回想起那晚,皇上安静的脸,他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还哪里会后悔。
就是那晚早些时候,皇上得到梅川活下来的消息,而皇上也明白了这个被取名梅川的公主,极有可能是自己唯一可能活下来的血脉,而自己能做的就是为她送去最好的老师,而这个老师必须不是易王的人,甚至不是任何一方的新人,这人不仅才华横溢更要坚守心志,方能守得住寂寞抵得住疑惑。
带着黄命满怀大志的郭秀,按照迂回曲折的消息,终于寻到了梅川,那时候梅川已经两岁了,和他知道的皇子公主不同,这个梅川不仅不聪慧勇敢还生性愚钝羞涩,一本启蒙的《论语》就教了十几年,郭秀才那风华正茂的年纪,就这么的耗在了梅川身上,郭秀才一度怀疑自己找错了人,若不是他心底的信念,还有那份承诺,谁能撑到今天?
葛格不是读书人,想不出郭秀才那番大道理,反正就知道皇帝的命令绝对服从,而梅川就是自己的主子,抛去‘母子’亲情葛格也想通了,“既然要来的总是要来,那就好好去面对,管他呢,更何况她现在比之前更好了不是”。
郭秀才点头,“你终于想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