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货币金融学(第2版)
- 鲁守博主编
- 2556字
- 2021-03-29 22:46:41
1.5 货币的作用
货币的作用是货币职能实现后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在不同社会经济条件下,货币发挥的作用并不相同,这主要与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有关。
1.5.1 对货币作用的相关评价
早在18世纪,法国经济学家萨伊就认为,货币只是一种交换媒介,只在一瞬间起产品交换的媒介作用。经济学家穆勒曾经认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再没有比货币更加渺小的东西了,除非它是作为节省时间与劳动的一种手段。货币是处理事情更加快捷和方便的工具”。瑞典经济学家维克塞尔认为,货币对经济过程的影响是中立的,他认为:否定货币对经济的作用固然是错误的,但夸大货币对经济影响的观点同样也是错误的。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货币理论应该与经济理论融为一体。
马克思科学论述了货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他一方面强调,货币不是实现再生产的要素,货币发行必须以经济正常发展为基础;另一方面,他又强调货币是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因为资本主义企业的开办和扩大再生产的继续都离不开货币数量的追加。
近现代西方经济学家对货币作用又有新理解。凯恩斯主张在强化国家干预前提下,采用弹性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发展。弗里德曼提出了货币增长与经济增长相一致,稳定货币供给的“单一规则”,以使经济保持平稳发展。
总之,在当今时代,人们衣食住行用等都离不开货币;在生产中,企业经营发展需要货币;在分配的各环节离不开货币,它体现了不同主体的利益调整;在政府部门的各项活动中也要与货币频繁打交道。所以,我们已经明显感到货币与我们的生活、生产、事业息息相关。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经历了由于货币供给不足造成的经济机体的窒息,也饱尝了由于货币发行过多而造成的通货膨胀之苦。所以,认识到货币在经济运行中的重要作用,对人类社会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1.5.2 我国货币的作用
我国在建设有自身特色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发挥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货币对生产的作用
(1)货币是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结合的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离不开货币,货币是生产或再生产过程的黏合剂,它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结合起来。
(2)货币是生产成果好坏的衡量器。在商品经济中,商品能否实现自身价值,实现价值有多少,主要看它能否换回货币及换回多少货币。交换的成功意味着生产者的经营成果得到社会承认,继续进行生产就有了可能;同时,通过这种衡量为生产者提供了信息反馈,有利于改进经营管理。
(3)货币成为各项经济活动的核算指标。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社会商品零售额等指标都以货币来计价核算,所以,离开货币,生产和流通等活动就无法正常进行。
2.货币在分配中的作用
(1)货币是实现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的手段。货币是收入的理想表现形式,不论是初次分配还是再分配都离不开货币。
(2)货币是实现按劳分配的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必须借助于收入多少即货币表现出来。数量多、质量高者得到的货币收入多,反之得到的就较少。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调动生产者勤劳致富的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社会财富。
3.货币在流通中的作用
(1)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作为交换媒介克服了物物交换的局限,极大提高了交换效率,促进了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发展;但货币的产生又带来了新矛盾和问题,货币作为交换媒介使买卖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产生分离,孕育着发生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2)货币体现了各部门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利益。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各企业之间的关系大都通过货币这一纽带连接起来。
4.货币在消费中的作用
(1)货币是实现消费的条件。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们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消费。而消费资料的取得离不开货币。
(2)货币是组织消费的中介物。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消费既是多样化的,又是跨越时间间隔的,所以,货币可以使人们在不同消费形式中进行选择,同时也可以使人们在现在消费与未来消费之间进行选择。
5.货币对国民经济的反映与监督作用
(1)货币可以反映国民经济总体状况。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社会经济发展的许多指标,都可以通过货币来表现。如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物价水平、国际收支、财政收支、信贷规模等,这些指标的状况直接反映国民经济的总体和局部状况的数量大小和质量好坏,有助于为决策层决策提供依据。
(2)货币对生产与流通的反映、监督。生产与流通规模、速度是否正常,能通过货币指标反映出来,从而使决策者作出判断,采取相应措施,使经济运行朝着预期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货币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发展商品经济的重要工具。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货币也不可避免存在一些消极作用,如何兴利抑弊,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和现实课题。
本章小结
先从货币定义出发,说明了什么是货币。马克思认为,货币是从商品交换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产物,并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
货币产生后在历史上经历了多种形式,由实物货币发展到代用货币,后来发展到信用货币和电子货币,每种货币的出现既是由当时客观条件决定的,但是这种货币自身又存在着一定局限性,这形成了货币形式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
货币产生后,具有相关职能。这些职能主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等。但这些职能不是同时出现的,货币最早具备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后来在经济发展中又产生了贮藏手段职能,支付手段职能,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又具有了世界货币职能。
对货币的认识可以从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两方面来看。货币质的规定性说明了货币是什么的问题,其量的规定性说明货币本身存在数量范围问题,即货币层次划分问题。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程度和金融市场发展水平差异,对货币包含的范围有不同看法,因此各国货币范围大小不同。
货币的价值在于运动。货币的流通和作用受到经济发展的制约和影响。但货币流通不是杂乱无章的,是有客观规律的,所以,人们在发展商品经济中,要正确认识和利用货币流通规律,服务于经济发展。
思考题
1.货币的定义和职能是什么?
2.货币发展经历了哪几种形态?
3.在历史上纸币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4.简述货币流通渠道包括哪些方面?
5.货币流通规律是什么?
6.货币有什么作用?
7.纸币流通规律是什么?